2025年2月21日上午,為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求,全力推廣“組合港(一港通)”業務改革,強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推廣應用,進而推動本市外貿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市商務局攜手中山海關、中山港海關以及省電子口岸公司,成功舉辦了“組合港(一港通)”業務改革暨廣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新功能宣講會。此次宣講會吸引了本市各港口碼頭企業、代理報關企業、貨代企業、船代企業、外貿企業共121家企業踴躍參會。
會議伊始,市商務局領導發表致辭,全面回顧并總結了2024年的外貿工作情況,同時對2025年的工作提出期望,呼吁政企一心,通過深入的政策宣講,打通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將中山打造成為珠江口西岸跨境貿易的核心樞紐城市。
隨后,中山港海關介紹該關2024年守國門、促發展工作成效和2025支持外貿高質量發展重點措施,對“組合港”業務模式及主動披露、提前申報等海關惠企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指導企業清晰了解政策要點與優勢。省電子口岸公司則對廣東“單一窗口”的新功能展開推介,助力企業掌握便捷通關的新工具。在互動交流環節,企業代表們積極提問,授課專家們現場答疑解惑,現場氣氛熱烈。
在推動“組合港”業務改革方面,為落實省內海關改革部署,深化“組合港(一港通)”業務模式,自今年3月1日起,中山港海關將在本市各貨運口岸全面開展進口“組合港”業務。針對本市大型生產型企業,率先逐步實現24小時“提吉還重”業務模式,充分滿足企業進出口需求,切實降低物流成本。同時,先行先試推進口岸通關改革,全力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確保本市口岸通關效率穩居全省前列。此外,還將實施“一碼頭一策”策略,支持各口岸承接更多業務,打造藥品、木材等專業口岸,推動錯位發展,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在加快“智慧口岸”建設進程中,中山港海關持續推進“智關強國”行動,大力加快“智慧口岸”建設。目前,已全面開展“智慧口岸非侵入式空集裝箱智能監管項目”試運行工作,在小欖港探索實現24小時全天候、零等待、智能化通關作業。進一步深化綜合業務線條集約化改革,實現“一窗對外”,大幅提升單證審核、報關單修撤等業務效率。加快推進“中山口岸智慧監管平臺”建設,促進口岸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完善關、港、企聯網,加強口岸數據匯聚。同時,提供基于“智慧平臺”系統支持的關務管理、商品預歸類等服務,全面提高“通關+物流”的總體效率。
在加強“單一窗口”推廣應用上,省電子口岸公司在會上對廣東“單一窗口”的智能輔助申報新功能、智慧報關查詢下載系統,以及地方特色應用金融服務的智匯易、粵智貿、粵貿E貸進行了詳細推介。市商務局與省電子口岸公司緊密合作,全力推動廣東“單一窗口”在本市外貿企業中的廣泛應用。2024年,本市完成口岸外貿大數據分析系統的開發應用,廣東“單一窗口”貨物申報覆蓋率已超95%,有力推動了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企業的獲得感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