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山市商務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嚴格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廣東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以及《中山市2024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局重點工作謀劃。
一、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重大部署,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局黨組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法治建設重大部署作為重要學習內容,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抓好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今年以來,圍繞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第一議題”學習34次,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10次,組織全局干部職工專題學習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2場,全員完成50課時干部網絡培訓任務。
(二)持續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商務普法工作的首要任務,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體系和豐富內涵。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安排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法治專題學習,舉辦領導干部法治專題培訓活動。積極組織領導干部參加有關部門舉辦的普法依法治理專題培訓活動,組織機關干部職工參加廣東省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試平臺學習考試77人,優秀率達百分之百,進一步提升領導干部政治素養和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依法行政能力。
(三)切實履行黨政主要負責人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有力推動法治建設重點任務落地見效。局主要領導同志積極履行法治建設領導職責,定期聽取有關工作匯報,積極研究推動法治重點工作。一是抓廉政建設。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帶領局黨組成員與各科室負責人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認真落實談心談話常態化機制,重點強化對科室負責人、關鍵崗位的監督。二是抓政策制定。將法治思維貫穿研究思考、謀劃決策、推動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加強規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決策等制度的修訂工作。全年完成《中山市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及兩份實施細則修訂。三是抓制度執行。修訂《中山市商務局采購管理辦法》,制定《中山市商務局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和《中山市商務局合同管理辦法》,加強和規范中山市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的管理,對商務工作重要領域、重要節點嚴抓嚴管,防范資金風險,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四)嚴格落實權力責任清單制度,著力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體現依法行政規范作用。一是及時梳理事項清單,明晰權責邊界。按照國家最新政策及上級部門指示,認領并發布依申請行政服務事項共21個,其中行政許可事項8個、其他行政權力事項9個、公共服務事項3個、行政確認事項1個。二是創新優化服務方式,提高政務服務實效。依法依規更新發布辦事指南,大力推廣電子化審核,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省、市兩級“一張網”“不見面”全過程網上辦理,同時縮短紙質材料由窗口到部門流轉時間,服務再升級,真正讓數據多跑路,群眾零跑腿。三是全面落實“雙告知”“雙公示”管理制度,做到件件有告知,事事有落實。本年度,共接收市場監管局推送告知事項1172件,除無聯系方式等無法告知情況外,通過短信、電話完成政務告知73件,其他不需申請許可的退回辦結。行政許可結果公開公示,無漏報、錯報、逾期等情形。
(五)依法開展行業監管工作,保障生產經營活動安全有序開展,強化執法行為監督作用。一是持續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動態調整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根據《商務領域經營者使用、報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辦法》,補充“對商務領域經營者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和報告的監督檢查”事項。動態調整后,我局隨機抽查事項共12項,其中4個事項為我局牽頭實施的部門聯合隨機抽查事項。同時根據企業設立、變更和注銷情況,動態調整8個隨機抽查事項的執法檢查對象名錄庫。2024年共開展檢查53次,移交問題線索4條。二是積極探索行業監管方式創新,深入學習信用監管規定。準確把握信用監管要求,起草制定了家政服務業分級分類信用監管制度,已于2025年1月13日報送至市司法局進行合法性審核。三是加強安全生產排查力度,統籌發展與安全。強化全局安全生產工作統籌,推進完善商務領域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機制,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和重要時間節點安全生產排查整治。今年以來共實地督導檢查市場主體373家。
(六)拓展整合多方法律服務資源,多維度搭建涉外法律服務平臺,實化法律知識服務作用。一是整合局內資源。按照省商務廳、省司法廳通知要求開展2024年法律服務月活動,通過進企宣講、協會座談、駐點展會等多種形式,幫助我市企業用足用好相關優惠政策。梳理宣介貿促會貨物原產地證、商事證明等涉外文件認證流程,并舉辦認證業務培訓,提高企業辦證效率。建立與對外投資企業聯絡機制,加強海外風險監控,及時向我市對外投資企業發布高風險預警提示。組織企業向我局定期報送外派人員信息情況。二是整合部門資源。今年以來,我局攜手市司法局、市委外辦等部門,開展了10多場涉外法律專題活動,為外向型企業提供了豐富的普法宣傳與服務。三是借助行業協會資源。聯合省、市律師協會、灣區西岸(中山)經貿法律服務中心、市民營企業服務中心等,邀請知名律師為超500家企業提供的涉外法律培訓。組織專業律師團隊為廣交會參展企業、赴境外展會企業開展駐點法律咨詢及培訓。四是向上拓展資源。加強與商務部、省商務廳、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等的請示溝通,邀請專家團隊為遇困企業給予法務指導與協助,幫助企業預防、避免、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六是向下拓展資源,搭建“市-鎮-企業”三級信息暢行模式,在多個鎮街開展自由貿易政策宣講,大力推廣“RCEP在線服務平臺(廣東自貿通)”,為企業在原產地規則、優惠類別判定、關稅享惠提供政策咨詢、關稅籌劃等“一對一”服務,幫助涉外企業行穩致遠。赴鎮街開展境外企業項目風險防范體系視頻巡查工作4次,指導境外企業項目排查安全隱患。
二、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政府建設亮點不足。盡管在推進依法行政規范化、政府公開透明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些成果并未能充分轉化為具有創新性、前瞻性和地方特色的經驗做法,并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思路還需進一步拓寬視野,勇于嘗試新思路、新方法,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去探索和實踐。法治政府建設缺乏具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法治建設特色品牌仍需打造。
(二)法治人才隊伍薄弱。法學專業人才梯隊建設出現斷層,法治隊伍建設上還存在明顯的短板,影響了法治工作的連續性和深入性,難以滿足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發展的需要。在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方面的力度還不夠,法治政府建設的大部分工作仍局限于基礎性的法律宣傳普及層面,難以深入到更為復雜、專業的法律服務和法治創新領域。
(三)學法用法工作仍需加強。干部職工的法律素養提升還不夠全面,對多數干部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法治政府建設的專業培訓和實踐鍛煉還不足,導致部分干部在法律原則的理解、法律精神的把握以及法律知識的應用上存在不足,不利于依法行政的有效實施,也可能造成決策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從而制約了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推進。
三、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計劃
2025年,我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切實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努力提高我市營商環境法治水平。
一是堅決推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將法治精神貫穿于政府工作的全過程,深化商務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優化服務方式,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切實優化商務領域營商環境,為企業創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強法治建設特色品牌的打造,進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水平和影響力。
二是依法按計劃開展行業監管。完善“雙隨機”抽查機制,制定“雙隨機”抽查計劃和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計劃。依法開展“雙隨機”抽查,并牽頭開展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率,確保監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
三是持續統籌推進安全生產工作。認真統籌落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編制局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完善商務領域安全生產工作機制,加大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深入開展商務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好各項專項活動,確保商務領域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商務領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四是加大法治培訓力度和覆蓋面。邀請法學專家、律師等法律專業人士進行授課,切實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能力。創新法治培訓方式,確保培訓的覆蓋面和實效性。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大法治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