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擦亮中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濃墨重彩書寫“文化興城”大文章,2月22日上午,廣東華僑歷史學會、中山市僑聯和石岐街道辦事處共同舉辦2023年中山市華僑華人文化交流研討會,進一步挖掘孫中山文化資源、弘揚華僑文化底蘊,全面提升中山文化的影響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人文地標城市。
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劉志巍以及市“五僑”部門代表出席研討會。
劉志巍表示,要深刻認識開展華人華僑文化研究的意義,從“文化興城”的角度加強對華僑華人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拓延“文化興城”的豐富內涵,為中山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文地標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領型城市探索更多空間和路徑。要面向廣大華僑華人、海外僑胞講好中國故事、中山華僑故事,畫好最大“同心圓”,凝聚僑心僑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充分發揮中山僑鄉優勢,推動僑資源轉化為僑動力,讓華人華僑文化研究為推動中山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次研討會以“孫中山與華僑僑鄉”為主題,20多位國家、省、市文化專家交流探討、建言獻策。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主編張秀明,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廣東華僑歷史學會會長張應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中山研究所原所長王杰,廣東五邑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僑辦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張國雄,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暨建筑系教授譚金花,中山市政協專職常委、教授胡波作主旨發言。
張秀明表示,孫中山是中山的城市名片,要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孫中山文化資源,進一步構筑新時期海內外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激勵和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
張應龍表示,華僑文化既是中山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山歷史文化的重要特色,石岐街道作為中山“城核”,在中山書寫好“文化興城”大文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全面整合石岐華僑文化和歷史文化資源,描繪一個完整的路線圖,從華僑文化角度重新規劃孫文西路的業態,發揮各種歷史文化資源疊加作用,全力打造好以孫文西路步行街為中心的華僑文化街區。
參會專家學者們就研討會主題,展開了豐富的交流互動。
劉志巍為中山市僑聯華人文化研究,與交流專家庫代表頒發牌匾。
石岐街道簡要介紹了石岐營商環境以及對僑務工作的思考,并表示,聽完各位專家學者的建議和意見后受益良多,石岐作為中山的老城區、主城區,是中山“文化興城”的主陣地。
接下來,石岐將繼續發揚孫中山精神,不負僑胞所托,朝著“美麗石岐、城市中心”的目標砥礪前行,奮楫在新一輪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浪潮中。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堅持實施“4+6+2”惠企政策,持續完善“1+N”政企服務體系,優化高質量企業發展全周期服務,用心用情助企紓困。緊緊圍繞“一帶雙城”發展格局,謀劃打造岐江河濱江文創產業帶、香山古城、岐江新城等新一批優質產業平臺,讓古老石岐煥發出現代活力,為中山建設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