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4月9日,三角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家浩率隊赴廣州從化艾米稻香小鎮考察學習。鎮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村(社區)書記參加。
在團星村村史館,一行人通過圖文展板、實物陳列等載體,深入了解該村黨建引領下的建設發展變遷沿革。從撂荒地到千畝良田的華麗轉身,生動詮釋了“三生融合”發展理念。智慧農業展廳內,AI+農業技術構建的物聯網系統,實現了苗情監測、病蟲害預警等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高效整合在地資源的縣域實踐令人耳目一新。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三角鎮一行與艾米科技、宏達建投、中金宏達等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溝通,重點探討縣域農文旅產業破局思路。
李家浩分享下一階段發展思路:
一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
三角鎮系統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通過“自拆+助拆+強拆”組合拳破解歷史違建難題。在整治過程中,注重拆違與風貌提升的有機銜接,將騰挪出的土地資源納入資源管控體系,為產業升級預留空間。通過柔性執法與剛性約束相結合,逐步形成城鄉環境治理新范式。
二建好建美:內外兼修之道
外在塑形,嚴守生態紅線,通過全域土地整治規劃修編構建生態發展格局,打造環鎮生態廊道等結構性生態屏障,夯實城鎮綠色發展基底,為打造“千畝良田,萬畝方塘”奠定基礎。內在鑄魂,同步推進地域文化IP打造,深挖本地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將傳統漁業文化注入現代消費場景,實現產業與文化的雙重增值。
三長效管理:機制創新探索
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多元共治體系,打造協同治理框架,通過政策杠桿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建立起動態優化機制,完善項目評估制度,定期開展效能監測與策略調整,實現全域資源靈活調度與精準管控,實現與城鎮發展需求動態適配。
四深度思考:可持續發展架構
強化價值共生邏輯,跳出單一工程建設思維,著眼“空間+產業+人文”協同發展,通過資源整合、要素重組構建可自我造血的產業生態系統,形成項目內生發展動力,實現“生態是基底,生產是引擎,生活是歸宿”。建立長效運營保障,構建運營支撐體系,通過資本運作、人才培育、品牌運營等配套機制,確保項目全生命周期健康運轉。復寫技術賦能路徑,推進傳統農業數字化轉型,構建智慧農業系統,實現從經驗管理向智慧治理的躍升。
會后,考察組實地走訪時光之門、節氣之輪、豐收之臺等裝置景觀,穿梭于田間棧道,感受“三生融合”的生動實踐。
下一階段,三角鎮將繼續以“全域土地整治”為筆,書寫“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共生共榮的新篇章,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升級,構建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的鄉村振興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