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角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實施《中山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中山市2022年依法治市工作要點》,認真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著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推動科學民主決策、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創新和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
一、增強法治思維素養,提升履職履責能力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三角鎮第一時間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鎮黨委書記李宗領學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報告內容進行整體、詳細梳理分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深悟透篤行,深刻領會新時代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戰略部署,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全鎮各部門、單位,各村(社區)通過學習報告原文、組織討論交流、撰寫心得體會、充分運用各種宣傳載體等形式,“線上+線下”同步發力,全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見行見效,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央、省、市重要決策部署,重點法律法規作為重要學習內容,通過“第一議題”學習、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專題輔導報告、集體學習討論、專家講座、主題征文等方式進行深入學習,并研究落實措施并部署全鎮法治建設工作。加大宣傳力度,綜合運用傳統方式和新媒體新技術,通過“三角發布”微信公眾號、公共場所LED屏、政府部門和村(社區)宣傳板等多途徑、多角度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機關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有效提升。
(三)不折不扣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切實發揮鎮黨委在推進法治建設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嚴格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定期聽取有關工作匯報,親自參與并研究法治領域重要工作。將法治建設工作納入年終考核,并就法治建設、依法行政工作開展督導檢查,調動全鎮黨員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發展,有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四)統籌謀劃法治政府建設新方向。深入貫徹《法治中山建設規劃(2022-2025年)》《中山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第十次(擴大)會議精神,明確我鎮“有重點、有步驟、有保障”推進法治建設、法治政府工作意見。召開政法及專題工作會議,專項聽取法治政府、“工改”、專項法務等相關法律問題工作匯報,分析、研究、督導法治建設工作,及時解決工作難題,確保法治政府建設朝著目標方向穩步邁進。
?。ㄎ澹┡c時俱進推廣學習新法律法規。高度重視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新施行、新修訂的法律法規,組織全鎮執法人員參加綜合法律知識培訓,尤其重點學習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全面提升執法人員執法素養。在全鎮范圍內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組織開展“文明中山 法治同行”等主題普法活動。組建普法講師團,分期分批到各村(社區)、學校、廠企、機關等開展法律知識講座、以案釋法講座等法治宣傳活動。廣泛發揮村“兩委”干部、網格員、“法律明白人”、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基層人民調解員、普法志愿者作用,開展深入一線、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推動法治政府創建工作家喻戶曉。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ㄒ唬┤嫣嵘辗账健3掷m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落實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要求,進一步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推進“減證便民”。積極推進“廣東中山三角鎮智慧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國家級)項目”各項工作,目前,老人乘車IC卡、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殘疾人就業年審、個體工商戶注銷、生育津貼辦理等6項高頻民生事項均已在“粵省事”三角鎮專欄智慧政務事項上線。增設全市首個鎮級公積金服務窗口,辦理住房公積金單位開戶、租房提取等28項業務。與火炬公證處合作,設立“公證便民咨詢點”,為群眾提供遺囑、繼承、婚姻等公證咨詢和預約服務。
?。ǘ┓e極響應群眾企業訴求。及時跟進辦理12345平臺工單,切實解決群眾身邊事,年內共收到反映物業公司服務質量、違章建筑、市政基礎設施問題及消費維權問題等各類訴求工單6654件,處理率100%。積極發揮企業“馬上辦”工作機制作用,實現企業訴求解決有速度、有辦法、有實效。為鎮內300多家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優質服務憑證,持卡企業享受鎮領導包聯、政策優先扶持、政務服務“綠色通道”、用工幫扶、部門跟蹤、創新監管方式等服務。在政務服務大廳出示“服務綠卡”,企業業務“即來即辦”,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ㄈ┘訌娨幏缎晕募戏ㄐ詫彶?。嚴格落實市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鎮街行政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嚴格把關規范性文件起草合法性審查,本年度開展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4件次,準確界定規范性文件“是與非”,先后3次梳理現存規范性文件,清理和廢止不合時宜的規范性文件。
(四)重大行政決策科學民主。組織各職能部門學習貫徹《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廣東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明確決策流程,壓實部門主體責任。推行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年度目錄公開制度,依法報備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做到應納盡納。強化政府法律顧問在行政決策中發揮參謀助手和“智囊團”作用,2022年以來,鎮法制審查工作機構向鎮黨委、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出具《法律意見書》31份,審核合同、協議等法律文書75份,有效提升政府行政決策的合法性,降低行政違法風險。
?。ㄎ澹﹪栏褚幏豆拿鲌谭ā栏衤鋵嵭姓谭ā叭椫贫取?,積極推行包容審慎執法,強化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相關規定的貫徹落實,規范執法減少擾企,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及時組織相關編制人員參加行政執法人員綜合法律知識考試,嚴格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并做好全國統一行政執法證換發工作,2022年度,共組織6場次綜合法律知識考試,為147名執法人員申換《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執法證》,全國證換證率100%。繼續推廣應用“兩平臺”,積極報送“兩平臺”建議意見,不斷推動“線上”執法平臺的完善與建設。2022年組織全鎮執法部門參加市司法局舉辦的行政執法“兩平臺”非現場執法系統培訓會1場,行政執法人員綜合法律知識培訓班1期,為各執法人員開展“線上”執法工作提供指引和幫助。
三、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護航社會公平正義
?。ㄒ唬┷`行多元矛盾糾紛調處。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大排
查大化解”活動,充分發揮一線調解員的作用,助力矛盾糾紛多元調解。全年共受理調解案件120件,調解成功率為99%以上,涉及金額共計約113.4萬元。落實行政復議受理工作,實現行政復議受理“一個窗口對外,群眾最多跑一次”,鎮行政復議受理點全年共接受咨詢10次,前臺受理案件10宗,當事人撤回4宗,舉辦行政復議宣傳活動5場次。嚴格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明顯提高,全年行政機關負責出庭應訴率達81.82%。
(二)深入開展全民普法教育。全鎮各中小學校配備法治副校長,積極開展普法宣傳進校園活動。推選和培養村(社區)“法律明白人”32人。積極開展“憲法宣傳周”“異地務工人員法治宣傳活動”“公共法律服務進企業”“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反有組織犯罪法》以及黨的二十大宣講等專項普法宣傳活動50余場,發放法治宣傳讀本、小冊子、單張、海報等材料30000余份,覆蓋群眾3.2萬人次。
?。ㄈ┐罅﹂_展公共法律服務。繼續推進落實“一學校一法律顧問”制度,為全鎮11所學校師生提供法律宣傳和咨詢。以蟠龍村“一村一法律顧問”示范項目為試點,在全鎮范圍內廣泛宣傳推廣項目成效和優秀經驗,推動各村(社區)法律顧問服務工作有效提升。全年駐村法律顧問提供咨詢服務96人次,開展法治宣講48場、法治宣傳活動19場,為村(社區)出具律師函15份,審核或起草合同15份,出具法律意見書8份。深入開展法律幫困、法律扶貧、法律維權等工作,解答法律援助咨詢55宗,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宗,切實維護經濟困難群體合法權益。
2022年,我鎮在法治政府建設推進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綜合行政執法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二是公共法律服務推廣深度不足;三是法制力量有待進一步充實。
2023年,我鎮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工作短板,不斷提升法治政府工作質效。一是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政府建設,推動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始終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轉化為依法治鎮的生動實踐。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宣傳教育,建立和完善集中學習、集中培訓、宣講報告等學法長效工作機制,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列為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干部培訓班學習的重要內容,并通過網上學法考試等活動促進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及時印發年度依法治鎮工作要點,全面統籌謀劃全鎮法治工作。進一步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格執行黨委“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規范領導干部決策行為,提高領導班子決策水平。二是深入推進綜合執法改革,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推動各執法部門承接好市職能部門下放的行政執法事項,加快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流程化和政務服務提質增效,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繼續嚴格落實行政執法音像記錄清單、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清單、重大行政執法風險評估清單。常態化開展行政執法監督,不斷規范執法流程,依法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執法行為,不斷提升依法行政的能效。三是加強法治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法治人才保障。加大執法干部的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圍繞法律知識、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采取集中培訓、分批輪訓、網絡教學等多種形式,建立行政執法人員長效培訓機制,提高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提高行政執法公信力。積極引進法律人才,進一步充實全鎮執法、法制人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