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中,沙溪鎮龍瑞村一片沉寂多年的土地上響徹機械轟鳴。隨著沙溪首宗村集體自主“商改工”項目——龍瑞智造產業園正式破土,這個曾創下“億元村”輝煌的嶺南古村,正以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在低效用地改造中蹚出集體經濟發展新路。鎮黨委書記黃景輝,黨委副書記、鎮長劉威良,黨委副書記黎宇彬,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彭泳勇,副鎮長符文俊,市派駐沙溪鎮工作組成員、鎮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龍瑞村“兩委”成員及項目施工單位代表參加了動工儀式。 事非經過不知難。在動工儀式上,龍瑞村黨委書記劉錦源難掩激動:“兩年前這里還是零散的小商品市場,40多畝土地如同‘沉睡的巨人’。容積率0.13→3.5,年租金20萬→超千萬,這幾組數據是我們決定‘商改工’的底氣所在。”作為全鎮首個吃螃蟹的村級“商改工”項目,村民表決通過率高達98%的背后,是村集體對“‘工改’即出路”的深刻共識。 項目改造前航拍圖 這個總投資超4億元的現代化產業園,將把建筑體量從5600平方米提升至14萬平方米,“向天空要效益”,相當于在原有土地上“垂直生長”出25倍產業空間。值得一提的是,龍瑞村在項目規劃之前就同步招商,積極主動對接優質企業和項目落戶龍瑞,將帶來2.1億元年產值,讓村集體經濟從“收租模式”轉向“產業造血”。 項目效果圖 “這不是簡單的推倒重建,而是村級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再造。”沙溪鎮黨委副書記黎宇彬在現場致辭中算起改革賬:“項目不僅實現村集體收入翻倍增長,更預留20%的公建配套空間,配套建設的人才公寓將反哺人口素質提升。”當土地效能、產業層級、人才結構形成正向循環,鄉村振興就有了不竭動力。 自“工改”以來,沙溪鎮堅持全盤統籌,全鎮黨員干部、企業家、群眾等同題共答,用足用好“工改”政策,累計整理超1500畝低效工業用地,檢查并處置“小散亂污”場所超3000家,一攬子解決土地碎片化、產業布局分散、設施安全隱患等問題。工業項目容積率從小于1.0提升至3.0以上,推動46個工業項目落地竣工,拉動工業投資30.4億元,成功招引52個企業簽約項目,總投資額高達114.16億元。沙溪正通過“工改”喚醒沉睡資產、重構產業基因,讓曾經“手無寸土”的“老鎮”在新質生產力浪潮中重獲新生。 春江水暖鴨先知。站在灣區產業變革的潮頭,沙溪鎮正以“工改”之筆破解土地瓶頸:東部繁榮的商貿區將打造成時尚消費新地標,中部發達的中心區將建設成為智能制造集聚區,西部產業更新區將聚焦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當更多“龍瑞故事”在這片熱土上演,中山村級經濟的造血密碼,正在破舊立新中愈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