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博愛路向西進入沙溪鎮,首先映入眼簾的不只有數棟高聳的現代住宅,還有一條流經多個小區、名為朗心四渠的河涌。站在朗心四渠岸邊,70多歲的君叔說,“這條河涌以前很黑還散發臭味,經過治理,如今水質得到改善,我們散步時有時還會看到魚兒躍出水面。”
經過三年的持續攻堅,沙溪全鎮8條重度黑臭河涌已全部消除黑臭,全域水環境大幅改善。這份成果的背后,凝聚著基層一線工人的智慧和汗水。3月24日,記者來到沙溪鎮,與治水干部、一線施工工人、群眾進行深入交流,了解治水背后的故事。
服務讓群眾從不理解到支持
朗心四渠全長約750米,是沙溪人口中的東方“門面”。過去,由于其流域范圍內排水管網建筑物密集,源頭排水單元大部分未進行雨污分流,錯混接問題嚴重,污水直排河涌,“門面”一度成為負面典型。三年前,沙溪鎮嚴格對標市治水工作要求,啟動水污染攻堅治理行動,朗心四渠是重點整治河涌之一。
“三年前,站在河涌邊,你會看到河水發黑,還聞到一股濃濃的臭味,排水口排出很多油污和垃圾。”提起整治朗心四渠,施工工人劉俊記憶猶新,“污水井下作業時,遇到地質比較差的地方,我們團隊需要戴著防毒氣面罩連續十幾個小時工作,感覺都透不過氣來。不過,如今看到河涌水質大幅度改善,獲得居民的認可,辛苦也是值得的。”
▲朗心四渠
施工過程中,環境艱辛是其次,群眾的不理解更是一大挑戰。沙溪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項目施工員工覃育秀對此深有體會。覃育秀介紹,他們項目團隊在施工前會做好摸排工作,逐戶了解村民家中的化糞池情況,并與其面對面溝通,“我們發現不少村民對治水工作既充滿期待,又滿心疑慮,他們擔心施工影響生活,更害怕治理效果不達預期。”
據悉,為最大程度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該項目團隊堅持“完工一段、回填一段、還路于民”。施工的不少路段是村民出行要道,而且工期緊迫,覃育秀和同事們白天破路開挖,夜晚加班進行低噪音回填作業,確保“當天開挖、當晚回填、次日通行”。
去年夏天,沙溪中興村里的一位老太太,起初因施工噪音多次投訴。見此,該項目團隊通過增加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午間停工兩小時等方式緩解老太太的情緒。此外,他們還幫助老人家修復院子內破損的道路。這份用心服務,不僅讓老太太撤回了投訴,還主動為項目團隊送來夏日涼茶。
沙溪鎮城建局小區雨污分流改造項目負責人歐嘉豪也提到,“我們在開展小區雨污分流整治工程時,初期階段曾也遇到很多居民反對,曾有一小區多名業主向物業、12345等途徑投訴工程。”為了爭取該小區業主的支持,他們聯合物業在小區張貼宣傳資料,并與業主進行面對面溝通增加他們對治水工程的理解。在他們的宣傳推動以及施工工藝的改進下,該小區的業主才逐漸轉變態度,支持治水工程。
煙火氣在一河兩岸聚集回歸
作為產業重鎮、人口大鎮,沙溪鎮曾長期受水污染問題困擾,企業生產、群眾生活均受到影響,多條黑臭河涌曾被央督點名通報。沙溪鎮水務事務中心主任阮孝華介紹,三年來,在“大兵團”作戰的努力下,各參建方全力以赴,沙溪鎮建成了一批污水管網,完成入河截污井設施建設、中嘉污水處理廠擴容成功、農污工程、小區雨污分流工程一二期等建設完工,全鎮管網覆蓋率大幅增加。目前,沙溪鎮境內的土瓜涌、朗心四渠、紅坎涌、象角涌、團結涌等河涌已經消除黑臭,變得水清岸綠,煙火氣在一河兩岸聚集的圖景正在重回。
▲象角涌
▲土瓜涌
▲六鄉涌
▲沙溪涌
“如今在沙溪鎮,曾經黑臭的河涌已有魚游成群,多個岸邊小公園綠樹成蔭,成為群眾休閑的好去處。這三年,我不僅收獲了治水經驗和專業知識,更讓我懂得堅持的意義。我相信,只要信念如磐,再難的治水‘硬骨頭’也能啃下。”阮孝華深有感觸地說。
▲團結涌
沙溪河涌水質變化,群眾有目共睹。“以前河水黑臭,散步都是捂著鼻子走。如今河面變清、水質得到改善,魚也變多了。”家住團結涌附近的王先生笑著說,“現在我經常來到這邊來釣魚,最近釣的鳊魚、翹嘴魚、鯽魚等各種魚類都有。”
梁鵬是沙溪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施工負責人,也是沙溪鎮居民。“我住的小區靠近朗心四渠的下游,河涌以前臭得冒泡,夏天蚊子特別多,每次路過都是急匆匆地跑,經過治理后,如今水質明顯得到改善,岸邊散步的居民也多了。”梁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