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的深中通道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通車,中山與深圳跨海擁抱,攜手進入“半小時生活交通圈”。緊扣“深圳所需,沙溪所能”,沙溪鎮正以積極開放的姿態,全力對接珠江口“東承西接”發展要素,熱情擁抱“大橋經濟”。沙溪發布推出欄目《大橋時代沙溪行》,敬請垂注。
6月30日,深中通道這一世界級跨海工程正式通車,沙溪到深圳的距離縮短至45分鐘車程,沙溪的區位優勢凸顯。可以預見,未來珠江口東岸城市和港澳特別行政區的企業、產業,將更多到沙溪落戶發展。
沙溪將把握住、把握好這重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對標深圳,向深圳學習借鑒先進的法治經驗,讓法治成為沙溪的核心競爭力,爭取以更高質量的法治效能保障和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沙溪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進一步構建基層善治格局、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為目標,扎實推進“1+6+N”工作體系建設,依托鎮村(社區)二級綜合性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平臺的優化建設,重點推進綜治中心與公共法律服務站(室)和信訪超市的深度融合,由鎮和各村(社區)協同向群眾提供一站式人民調解、法律援助、信訪調處、訴源治理、困難幫扶、心理安撫、一村一法律顧問等公共法律服務,幫助群眾依法依規解決訴求,實現法治賦能提升惠民質效。
綜治中心結合實際采取“一室多用”配備“五室一廳”
為更好構建多元解紛格局,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沙溪法庭與沙溪司法所于2022年簽訂“庭所共建”協議,后于2023年在溪角社區成立“楓橋式調解工作室”,通過開展訴前聯調、訴調對接和司法確認工作,對可能成訟的民事糾紛案件提前組織調解。在此以前,沙溪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還于2021年成立了全市首個專門調解住宅小區矛盾糾紛的“劍鋒安居調解室”,對各類調解案件做到應調盡調、能調盡調。
2024年以來,沙溪鎮共開展全鎮范圍的矛盾糾紛排查12次,辦結人民調解案件逾280宗(包括司法確認7宗),調解協議涉及金額超1890萬元,類型涵蓋鄰里、物業、經濟合同、婚姻家事、人身侵權賠償等,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前端、化解在基層,對有效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庭所共建”,沙溪人民法庭參與矛盾糾紛調解,推動問題化解
成立“楓橋式調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糾紛
沙溪鎮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原則,把全轄區劃設為17個村(社區)網格和92個綜合網格構建三級網格治理體系,通過把黨建引領、矛盾化解、應急管理、社會保障等多項服務和管理工作細化為152小項制成清單,分配至每個綜合網格落實具體工作,縱深開展基層社會網格治理。此外,依托“粵平安”平臺建立健全跨部門、跨領域協同運轉,網格事件數據共享,指揮調度、問題處置、跟蹤問效的閉環管理機制,實現“一張網”統攬統管統抓。2023年以來,沙溪通過“粵平安”平臺合共辦結網格事件22910宗,幫扶弱勢困難人員357人次,實現“小網格”服務“大民生”、“微服務”撬動“大治理”,使網格治理真正成為疏通和提升基層依法治理質效的“神經末梢”。
為更好堅持執法為民,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沙溪鎮以全面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為目標,深入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2023—2025年),通過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改革、執行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建立健全“綜合查一次”機制、推廣線上一體化平臺執法辦案、多舉措加強對執法人員業務培訓等重點工作,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的規范性標準化建設,確保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沙溪鎮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2023—2025年)工作會議

舉行全鎮行政執法人員憲法宣誓儀式暨開展執法業務培訓
黨委書記、鎮長黃景輝深入一線開展執法
沙溪鎮深入學習貫徹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嚴格對標“八五”普法規劃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推進、突出重點,不斷創新普法宣傳載體,始終緊扣時間節點,采取線下送法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舉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報告現場評議會,依托全鎮法治文化陣地開展普法宣傳活動、舉辦全民健步走、籃球邀請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活動。線上發布典型案例以案說法、連載民法典動畫視頻、舉辦有獎問答等豐富形式,長期突出宣傳憲法、民法典、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法律法規,不斷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法治文化之光照亮生活、融入人心。政府和社會各界進一步形成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的普法工作“大格局”,全鎮領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提升,群眾法治意識進一步增強,共同為沙溪更好擁抱“大橋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接下來,沙溪鎮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以“法治之能”切實回應并解決民生關切,努力構建更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致力打造更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為在“大橋時代”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