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山全面打響低效工業園改造這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840多個日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沙溪鎮認真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戰略部署,堅持全盤統籌,全鎮黨員干部、企業家、群眾等同題共答,用足用好“工改”政策,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沙溪鎮累計整備盤活低效工業用地近1200畝,拆除低效廠房建筑約60萬平方米,全面實施政府整備、企業自改、村企合作、村集體自主改造等各類改造項目共31個,累計實現18個“工改”項目順利落地動工,新增高標準廠房載體逾68萬平方米。2024年第一季度,沙溪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工業投資額同比增長37.9%,沙溪鎮“工改”拉動工業投資作用明顯,制造業乘風而上。
近年來,制約沙溪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因素在于土地資源緊缺。但,有危則有機,低效工業園過去是阻礙沙溪發展的一道坎,如今在政策東風下,卻是沙溪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所在。“工改”初期,沙溪“工改”干部以腳步丈量工作,直插一線、實地走訪,以實調研找準問題。
一、產業空間被野蠻生長的鋅鐵棚擠占。因產業空間局促,部分高污染、低產出的“小散亂污”行業擠占了大量低效工業用地,導致新增產業用地極其有限,優質企業的增資擴產和技術改造升級計劃無法落地。
二、私人業主、村集體觀望情緒濃厚。村集體高度依靠出租低效用地搭建違章廠房收取租金,“小散亂污”的租金成為其主要收入來源。部分物業租期長、歷史遺留問題多、租賃關系復雜等等原因導致企業、村集體對“工改”觀望情緒濃厚,改造推進難。
三、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由于前期建設缺乏總體規劃,園區線路老舊、用電負荷過重,在夏季高峰期,位于隆興工業區內的規模以上企業甚至不得不每三天停電一次;道路設施老舊,對外交通干線不足,往返城區主要依賴博愛路和105國道,交通擁堵現象頻發。
痛定思痛,直面土地碎片、發展低效、環境污染、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沙溪堅持問題導向、上下一心,把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奮勇爭先,念好“談移拆建招”五字經,走出一條有沙溪特色的“工改”之路。
一、全面治理,堅持“治水”與“工改”協同推進。全面打響清理整頓涉違涉污企業(市場主體)攻堅戰,推動“小散亂污”行業搬遷改造,清理涉水占岸構筑物1.3萬平方米,初步消除黑臭水體,新增約11公里岸線碧道,多處往日“黑臭點”變成“網紅打卡地”,沿河群眾直接受益、共享河岸好風光。
▲沙溪土瓜涌整治后
二、多措并舉,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弱項。
一是在電力設施配建方面,大力改善供電配套。全鎮首個“拿地即動工”的公益類項目——“沙溪2號”220KV變電站,總投資2.2億元,實現1年內動工、2年內建成,2023年底已如期投運;同時,投入6000萬元完成中心組團主干電網對接工程一期的高壓輸電線路改造工程,大大提升了全鎮工業用電保障能力。
▲中山220千伏沙溪輸變電工程順利投產
二是交通干線建設方面,大力改善內外交通。兩年內接連打通隆興北路延伸線、隆盛路等關鍵節點,加快南外環(橫四線)和高速公路接駁道路的提升建設,實現了鎮域東西南北均有高快速路出入口,主動迎接深中通道時代的到來。此外,2022年起,沙溪鎮全面動工“十大重點工程”,涵蓋交通、市政公用、水環境治理、能源、教育等領域,全方位提升沙溪城市環境吸引力。
▲沙溪鎮交通路網示意圖
三、全面深入基層,注重與村集體面對面、心連心談發展。在“工改”貸、“工改”周轉金等融資政策的支持下,加快政府整備、村企合作、村自籌自改等多種模式的“工改”項目齊頭并進,讓“工改”東風吹進村集體,村集體實現從“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華麗轉身。
▲全市首宗村集體工業用地增容案例為沙溪鎮龍山村的集體工業用地,占地11.5畝,現已建成總建筑面積共2.7萬平方米的盛大紡織工業園。
▲全市首宗“商住改工”的案例——龍瑞村智造產業園,占地43畝,擬建總建筑面積約11.8萬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園區,項目改造方案已獲批,計劃于年內動工建設。
▲水溪“朗肚”工業園、涌邊集體工業廠房兩個村集體自改項目已封頂。
濠涌、水溪兩個政府整備項目表決獲村民高票通過,現正加快用地手續報批等流程。
▲村民表決現場圖
“工改”2年多來,沙溪智能制造龍頭企業矩陣規模不斷擴大,數字化、智能化標桿工程和燈塔工廠不斷涌現。
如首個“拿地即動工”項目——思諾得智能制造產業園實現1年內建成并投產,該項目采用5G智能物流系統和智能制造生產線,力爭實現年產值超10億元。
▲思諾得智能制造產業園航拍圖
首個轉讓預告登記項目金鼎工業園實現1年內建成并投產,并且,其作為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典型案例榮登央視《新聞聯播》,展現了沙溪智能制造的強勁實力。
▲金鼎工業園航拍圖
2024年,沙溪鎮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做好“工改”地塊供給與招商、增資擴產項目的需求對接,目前我鎮在庫待對接企業共35家,用地需求約879畝,成功匹配工業用地483畝。同時協同推進一批重大“工改”項目的招商和動工,其中包括:
隆盛工業園片區的華南再生資源改造項目,一期占地115.5畝、擬建高標準廠房總面積30.8萬平方米;二期占地119.3畝、擬建高標準廠房總面積31.8萬平方米,目前正加快完善一期工程低效用地改造方案。
▲華南再生資源改造項目效果圖
岐江河畔的松灣智谷智能制造產業園,占地148畝,現正加快建設,擬建總面積27.6萬平方米智能產業制造基地,著重引進從事智能制造裝備、高端電子信息、新材料、5G大數據、物聯網、研發總部為主導的中小高科技企業,助力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松灣智谷智能制造產業園效果圖
城市中心區的沙溪新城,屬鎮政府主導的政府收儲項目,屆時將新增用地約300畝,規劃定位為集智能制造、創新研發、人才培養、商貿營銷、公共服務為一體的新型產業用地,現正面向全球招商。
▲沙溪新城效果圖
八百多個日夜,沙溪鎮以“工改”為抓手有針對性地在存量中挖掘增量,現階段拔地而起的高標準廠房將在增稅收、擴就業、促產業轉型上有積極體現,大大提升沙溪“百千萬工程”建設含金量。深中通道即將建成通車,中山市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進入關鍵時間,沙溪將繼續以“工改”騰出的寶貴的“制造業當家”產業空間,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占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