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沙溪鎮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在鎮政府會堂隆重召開。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美新,沙溪鎮領導班子成員以及鎮人大代表出席了會議。非人大代表的鎮班子成員、居住在我鎮的全國和省市人大代表,市直機關派駐沙溪工作組成員,鎮機關事業單位、市駐鎮單位主要負責人,村(社區)書記,鎮商(協)會負責人,老干代表列席。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黃景輝代表鎮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鎮人大主席劉竟成作人大主席團工作報告。大會審議了沙溪鎮2023年民生實事辦理情況報告、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4年預算草案報告,審查和批準了沙溪鎮2024年預算。大會對政府職能部門單位開展民主測評,對2023年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滿意度開展測評,票決產生了沙溪鎮2024年十件民生實事,大會依法選舉沙溪鎮人民政府副鎮長,符文俊、楊程程全票當選并進行了就職憲法宣誓。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2023年沙溪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全年GDP同比增長6.1%,較去年提升明顯。產業動能不斷釋放。“工改”驅動空間重塑,全年拆除整備土地720畝,獲評2023年度全市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工作先進單位。項目建設邁出新步伐,全年招商簽約項目22個,總投資額 15.23 億元。服裝產業開辟4.0時代,高度服裝矩陣效應日益凸顯。
“百千萬工程”開局良好,中心鎮樹標提質。圣獅村、龍瑞村分別入選省、市典型村。強村富民促振興,集體經濟造血能力穩步提升。農文旅多點開花,沙溪鎮籃球隊勇奪全國“村BA”冠軍,推動建設“冠軍牛”流量IP亮相鳳凰山公園及“村BA”全民健身中心。
城鄉環境持續優化,鄉村顏值全面提升。美麗鄉村指數年度測評排全市前列。水環境持續改善,2023年水環境質量變化排名全市第一。綠美沙溪底色更靚,綠化面積近2.5萬平方米,全力推進盧園、圣獅濱河休閑走廊等公共綠地品質提升。
民生福祉日益增進,公共服務不斷提質。“12·8”慈善活動籌集善款用于民生所需,鎮文化體育中心體育場館改造提升完成。醫療服務煥新升級,隆都醫院掛牌市中醫院沙溪分院區,在全市率先建成緊密型醫聯體。教育水平穩步提升,成立沙溪鎮中心小學教育集團,實現擴班增學位。
社會大局安全穩定,基層治理提質增效。信訪事項辦結率100%。平安建設縱深推進,全年警情、立案、交通亡人數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安全生產態勢持續穩定,電動自行車全鏈條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
今年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全力構建“三區協調、南山北水”高質量發展格局,打造重要增長極,培育鎮域發展新引擎。打造城市客廳,加快東部片區商貿集聚地提檔升級;提升城市首位度,聚力建設中部產城融合的城市核心區;擘畫產業藍圖,統籌推進西部產業更新區建設;布局新興載體,加快發展南部以鳳凰山為中心的高端智造園;做強軸帶支撐,精耕細作以北部獅滘河為中軸線的萬畝農文旅示范帶。
堅持走制造業當家、三產融合之路,提升鎮域產業能級,夯實鎮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基本盤。撐起強工興產“頂梁柱”。推動服裝產業強鏈補鏈拓鏈,以“搶”的姿態抓項目招商投產。念好“談-移-拆-建-引”五字經,爭取超額完成年度土地拆除整理600畝的目標任務。真心實意當好企業“貼心人”。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建設新行政服務中心。做實強村富民“產業振興”大文章。建設“百畝方、千畝方”水稻種植基地,推動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產量穩步提升。點燃沙溪文旅消費激情。隆重舉辦“村BA”群眾性活動,進一步弘揚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沙溪籃球精神,強力推動“體育+”融合發展。
堅持走城鄉融合、生態優先之路,守護城市風景線,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沙溪。推動城鎮品質內涵再提升。加快建設“1+4+4”內接外聯路網。奏響美麗鄉村建設“交響曲”。大力開展黨建引領“百千萬工程”人居環境提升行動,推進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共廁所“三大革命”和“六亂整治”;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努力實現鄉村風貌與嶺南特色、香山文化、隆都風情相協調。擦亮綠美沙溪生態底色。統籌提升“四旁”“五邊”綠化美化水平,常態化開展“千企萬民齊種樹”“萬棵榕樹進鄉村”,重點提升城市客廳、重要道路兩旁綠化水平。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最后1條重度黑臭河涌(六鄉涌)整治,堅決防止河涌黑臭反彈。
堅持走為民辦實事、統籌發展與安全之路,不斷激發基層善治活力,建設人民幸福平安的美麗沙溪。扎實推進優質均衡的教育體系建設。擴大公辦教育資源供給,籌辦1-2個教育集團。積極構建惠民利民的醫療服務格局。借助省級資源探索建立中西醫結合專科聯盟,奮力打響“隆醫”品牌。優化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搭建就業驛站和零工市場,開展“南粵家政”“技能強企”行動。推進平安沙溪建設提質增效。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全民反詐”,系統構建“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推進“雪亮工程”和智能安防小區建設。
堅持走奮發有為、勤勉務實之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努力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強化政治引領,始終做到信念堅定、對黨忠誠。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強化理論武裝,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強化開源節流,堅持勤儉聚財、管好政府“錢袋子”。加快釋放140多畝鎮屬閑置產業用地。積極謀劃發展鎮村合作的強村公司,確保公有資產管得好、盤得活、作示范。強化法治意識,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