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國共產黨中山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對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作全面動員。
日前,中山市沙溪鎮黨委書記徐成彬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山市委十五屆四次全會吹響了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的號角,沙溪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立交橋’,是中山‘東承西接’的戰略節點,也是中山向西發展的‘橋頭堡’。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為實驗區建設貢獻力量。”

沙溪鎮黨委書記徐成彬。(文波 拍攝)
南方日報:沙溪鎮有著很好的服裝產業基礎,并正以“中山西城市新中心、深圳西產業首選地”的定位全面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格局。“產業一體化”是“六個一體化”當中的重要組成。沙溪未來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有何部署?
徐成彬:沙溪是傳統服裝產業大鎮,在向深圳等珠江口東岸城市取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一體化方面的部署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知與學。沙溪鎮圍繞深圳“20+8”產業集群形態、營商環境經驗等進行學習研討,引導干部隊伍、企業家群體“向東岸、齊頭看”。結合沙溪自身資源稟賦和交通區位優勢,提出了“四個重構”,謀劃“1+4+N”的產業平臺以及“高端電子城”+“時尚服裝城”作為產業新定位,著力招引深圳等珠江東岸城市外溢的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和高端服裝等產業,實現產業重構,實現與深圳產業鏈、供應鏈的無縫銜接。
第二階段是行和用。在考察了深圳等發達城市的產業公共資源服務平臺后,沙溪鎮更加堅定了打造中央活力區的信心、決心和底氣。在中山市的大力支持下,沙溪鎮正謀劃鎮的中心區域謀劃打造高端服裝展示、交易、研發綜合體,并配套商業、住宅、學校和金融服務等形成城市核心區,為中山西部產業的做大做強提供公共性平臺資源服務,同時也為深圳等地的高端產業、高端人才提供高品位、高水平的生活和就業載體,讓高端產業和人才能夠留下來、扎根下來,共同發展。通過上半年“工改”的堅決推進,整備出的數百畝工業用地,沙溪鎮現在正精細謀劃、精準對接,力促更多深圳產業來此投資,在實現產業升級的同時,為“產業一體化”貢獻沙溪力量。

鳥瞰沙溪鎮。南方+ 葉志文 拍攝
南方日報:沙溪鎮如何對標深圳,在推動中山市建設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中作出貢獻?
徐成彬:沙溪鎮將對標深圳,堅守目標,全力攻堅,快速推進“六個一體化”落地見效。在營商環境方面,主動虛心向學習深圳,把高效惠企便企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舉措,健全完善“馬上辦”“行走辦”,高效、貼心做好企業服務。
在產業方面,加快推進“1+4+N”產業平臺建設,聚焦“雙城”定位,著力推動企業增資擴產和招引一批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實現東西岸產業優勢互補、深度一體。
在交通方面,充分利用好廣珠西線、深中通道(橫四線)和深江鐵路等沙溪未來發展的大動脈,加快打通隆興北路延伸線、隆盛路兩端斷頭路,推進寶珠路、興工路、工業大道和康樂路的改造升級,與深圳等珠江口東岸城市資源實現無縫銜接。

建設中的中開高速沙溪段。南方+ 葉志文 拍攝
在創新方面,主動對接深圳等城市創新資源,加強產學研合作和協同創新,打造中央活力區創新平臺,吸引海外隆都青年回鄉創新創業,加快人才引進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方面,主動學習深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教育、醫療高質量發展;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共監督的城市治理格局;打造龍瑞、圣獅和秀山等一批具有嶺南特色、隆都風情和沙溪風味的古村落。
在規劃方面,充分借鑒和參考深圳等珠江口東岸城市的都市圈規劃編制,辯證學習其城鎮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在實現有序銜接的同時,強化與大涌、橫欄、板芙等周邊兄弟鎮街的交流與聯系,打造出具有隆都韻味的特色城市。
南方日報:請結合沙溪鎮自身發展實際,談一下在推動“深中一體化”過程中將如何發揮作用?
徐成彬:省委、省政府部署中山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是全省首個以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的改革創新實驗區。從區位優勢來看,沙溪力爭做“東承”主要節點和“西接”的橋頭堡。
“東承”方面,引進深圳、東莞等珠江口東岸城市的電子信息、高端服裝產業,以“工改”開拓產業發展新空間,推動產業重構,與珠江口東岸的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
“西接”方面,以“1+4+N”產業平臺等系統打造高端產業、高端人才承載平臺。實現“中山西城市新中心、深圳西產業首選地”目標,進而以“總部、模式、生態”為引領,實現西部地區包括中山西部、江門、肇慶、陽江等地區產業鏈的有機銜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