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司法部“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戰略部署,扎實開展“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律師”主題活動,中山市司法局、中山市律師行業黨委指導全市律師行業采取“三抓三強”舉措,將法律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基層,引導律師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在宣傳法律法規、解決法律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以高質量的法律服務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聚焦中心工作 抓隊建強擔當作為
強化政治引領。發揮律師專業優勢,以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政治教育“領航”行動,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引領促進律師服務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持續扎實開展“百所興百村”活動,鼓勵律師參加“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黨員律師政治執行力持續增強。
細化組織細胞。構建符合中山市律師行業特點的黨建工作新格局,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圍繞防疫抗疫、法律援助、普法宣傳、社會公益等領域開展志愿服務,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發展,努力將黨的組織優勢有效轉化為行業服務優勢。建立“1+1+N+X”黨建共建工作機制,以支部互聯互促為基礎,指導律所黨支部同鄉村振興重點村黨支部進行“黨支部結對共建”。今年上半年,組織開展黨員志愿服務21場次,捐資助學36人次,引導群眾通過合法途徑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精化服務效能。探索編制“農村公共法律服務產品清單”,鼓勵城區律師事務所“下沉”開展涉農服務項目,提供一站式、綜合性、多功能的新型服務,實現鄉村法律服務“供需”無縫對接,以多元化鄉村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模式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
聚焦改革創新 抓治理強發展潛能
創新手段實現“治理有效”。持續深化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協助村(社區)起草、修改法律文書等,逐步完善村(社區)規章制度、重大決策程序,幫助村(社區)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提升村干部的法治意識以及經濟風險防范意識。今年上半年,為村“兩委”提供法律意見34次,協助審查村規民約52份,開展“重溫入黨誓詞”“參觀改革紀念展”“共同上黨課”等主題黨日活動12次。
主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針對近年來城中村改造、土地承包、拆遷安置等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情況,律所黨支部應結對村黨組織邀請,積極參與復雜疑難的矛盾糾紛調解,有力維護了基層的社會和諧穩定。
法治體檢助推“產業興旺”。深入開展“百所千企”“千所聯千會”等活動,聚焦鄉村企業發展,圍繞法治環境保障、公司治理結構、風險防范化解等進行重點法治體檢,及時對產業合法性予以評估、審查和指導,幫助找到經營管理 “痛點”、堵塞法律風險“漏點”,指導依法合規經營,積極為農村經濟發展找對策、提建議,護航合法性優質產業安全落地。今年上半年,共實地走訪鄉村企業63家,解答法律咨詢105條,提供法律意見書47份,發放惠企指引等244份。
聚焦群眾需求抓服務強保障效能
豐富線下平臺。組建律師法律服務團,服務團圍繞綠色發展、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開展“工改”政策宣講會、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公益普法宣傳活動,推動廣大群眾學法、懂法、用法,保障鄉村生態宜居和鄉風文明。
做強線上平臺。專職律師在“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值班解疑,通過網絡、微信群等載體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在“法潤中山”“中山律協”等微信公眾號推送實用法律知識、普法微視頻,實現法律服務“線上線下”同時覆蓋,不斷滿足基層群眾個性化多樣化法律服務需求,打通法治鄉村建設“最后一公里”。
做實實體平臺。依托全市已全覆蓋的200多個公共法律服務站點,推行律師值班、自助點援、上門服務等便民舉措,由律師“坐診施治”,方便群眾獲取一對一法律咨詢服務,進一步豐富法律服務輸送模式。今年上半年,開展法治專題講座72次,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43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