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無障礙版 長者助手 登錄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務公開 > 規劃計劃

中山市司法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信息來源:本網 發布日期:2023-02-01 分享:

  2022年,中山市司法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根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的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助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現將有關工作報告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著力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實做細,在統籌推動法治中山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持續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研討實踐活動。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研討班,深化黨政各部門各鎮街及政法機關全戰線、全覆蓋培訓輪訓,開展制度化、常態化學習。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學習制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二是積極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研究。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展課題研究,形成研究成果,撰寫關于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法治化營商環境、數字政府建設等5篇法治調研報告,獲得3項國家級、1項市級獎項。三是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宣講教育。明確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全民普法工作,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到中山“八五”普法規劃五大重點任務在全省率先組建習近平法治思想宣講團,面向全市開展宣講。

  (二)著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在增強政府治理效能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不斷健全完善法治工作運轉機制。提請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召開4次會議,研究推進依法治市重點工作。首次創新開展“現場述職+現場評分+現場點評”工作模式,經驗做法被省委依法治省辦采用。起草《中山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實施辦法(試行)》,將市級黨群工作部門納入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履職評價范圍,并納入法治中山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實現法治建設考核全覆蓋。二是夯實法治建設基層基礎。制定出臺我市《法治中山建設規劃(2022-2025年)》《法治中山建設規劃(2022-2025年)目標任務進度表》,將規劃任務細化成110項任務,并將要點任務和規劃任務的落實情況納入績效實績考核。三是推進科學民主立法。完成了《中山市2022-2026年地方性法規制定規劃立法建議項目》和《中山市人民政府2022年制定規章計劃》的草擬工作。正式將《中山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納入2022-2026年地方性法規規劃,加快推進《中山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持續跟進《中山市河道管理辦法》等4個2021年度政府規章項目,完成了2022年政府規章項目《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務促進和保障辦法》的起草和審查,指導起草、審查《中山市防御雷電災害管理規定(草案)》。四是推進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印發《中山市關于全面清理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的通知》,對不符合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實際,阻礙營商環境健康發展的現行有效的市政府規范性文件及部門規范性文件,全部納入清理范圍。經清理,市政府規范性文件中廢止10份,修改2份;部門規范性文件廢止20份,修改22份;鎮街行政規范性文件廢止38份。五是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修訂我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規定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規定。2022年,我局草擬《中山市律師行業信用分類分級管理辦法(試行)》,在內容規范上遵循《廣東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進一步加強律師行業社會信用建設,促進律師行業有序發展。六是深化推進包容審慎行政執法及“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包容審慎監管工作的實施方案》,重點推進全面實施規范減免責清單和免強制清單、探索多領域實行免強制清單等新模式。目前,全市已有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18個執法領域均公布實施包容審慎執法事項清單200余項。我局草擬《中山市司法局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清單》,對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輕微違法行為減輕或不予處罰,目前該清單在征求意見階段。我市各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發現的問題要求立行立改,制定整改清單,完善長效機制。七是探索執法監督新機制。開展行政執法簡易程序試點,選取城市管理和衛生健康兩個重點領域和10個鎮街開展執法簡易程序試點目前各試點鎮街通過簡易程序處理的違法案件共18宗。推廣應用非現場執法工作截至2022年1231日,累計錄入檢查對象1240509個,已匹配粵商通檢查對象432747個。八是全面推行敗訴案件年度報告及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年度報告“雙報告”制度。切實發揮敗訴案件報告制度的積極作用,共辦理各類新收行政案件710件。加快推進復議體制改革工作,完善行政應訟與行政復議銜接機制,定期與應訴科開展敗訴案件會商研討,共受理各類復議案件1686宗,審結案件1472宗。加大糾錯力度,通過撤銷、確認違法等方式直接糾正行政機關行為的復議案件共12宗。共辦理書面法律意見1036件。

  (三)著力服務發展大局,在發揮法治服務保障作用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對《中山市促進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九條》等32份涉企規范性文件出具合法性審核意見。加快對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開展7次專項清理工作,覆蓋文件數量800余份。實施包容審慎執法事項清單200余項。全市34家執法單位共辦理減免罰案件20萬余宗,涉及企業1.6萬余家。二是全方位服務低效工業園改造。提前介入“工改”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提供法律意見60份。為“工改”重大決策提供法律論證,經辦或參與審核“工改”政策文件45份。成立“工改”律師法律服務團,在坦洲鎮、西區街道等召開90場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政策宣講會。研發“工改”法律服務產品45個,舉辦全市法律服務產品推介會。公證機構積極走訪市“工改”指揮部、各鎮街“工改”專班以及市城市更新局等部門,辦理涉“工改”公證64宗。三是全力支持水污染治理。提前謀劃主動參與、提前熟悉法律法規、提前做好公證預案、提前做好執法監督預案等“四個提前”,為未達標水體治理工作提供法律支撐,加快推進依法治水、科學治水、系統治水。用好專家論證機制,發揮外聘高校知名專家學者的法律顧問作用,就污水治理等重大疑難復雜問題充分征求專家意見。四是處置土地歷史遺留問題。土地歷史遺留問題容易引發社會群體、個人極端、輿情等信訪問題。我局積極與部門、基層聯動,開展行政復議審查,近百宗市政府為被申請人的歷史遺留案件順利結案。在多宗涉及西區馬山舊改項目、中開高速等重點項目的行政訴訟案中,積極協調當事人,合理合法處置問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四)著力護航黨的二十大,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著力抓好監管場所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堅守安全底線,制訂《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人員出(回)所管理規定》等6項制度,不斷規范戒毒人員評估和戒毒人員離所住院等安全監管工作。疫情防控持續保持“三零”目標。積極推動示范所創建,不斷提升教育戒治質量創新方法舉措,實施“百警百場萬人”禁毒宣講專項活動15場,覆2.1萬人次。二是依法加強“兩類人員”教育管理。不斷規范社區矯正工作,嚴格審前調查,把好“入口關”;依托定位管理系統,杜絕脫管、漏管現象發生;加強日常監管,嚴格做到“周聞其聲、月見其人”;深入學習宣傳《社區矯正法》,轉變傳統監管思維。著力提高安置幫教水平,有效落實服刑人員信息核查、刑釋銜接、救治幫扶工作。運用全國安置幫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統及時完成信息核查回執反饋,落實重點幫教對象“必接”要求,沒有發生不履行刑滿釋放人員銜接責任的情況。三是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緊盯涉農涉土、涉房地產、涉勞資等社會安全不穩定因素,對不適合調解或經多次調解不成功的矛盾糾紛,引導群眾依法解決合理訴求,把一般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全市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矛盾糾紛6152宗,調解成功6126宗,沒有因調處不及時引發“民轉刑”案件。

  (五)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持續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出臺我市《關于在全市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專項活動,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穩步推進“法律明白人”、已培育“法律明白人”1000多人。扎實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培育工作。年內,板芙鎮里溪村等2個村(社區)獲評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東區街道竹苑社區等14個村(社區)獲評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二是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進駐中山國際人才港,設立企業法律顧問專席和公證服務專席。與市檢察院建立刑事賠償金提存制度,目前已成功辦結17宗刑事案件賠償金提存公證,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41580宗,受理案件20296宗;運用廣東省公共法律服務12348熱線為群眾提供服務59448人次,服務滿意度99.47%。三是扎實推進公證便民服務。全市公證機構圍繞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創新升級服務,為企業辦實事、辦好事,為企業提供立等可取、容缺辦理、綠色受理、加急出證等便民、便企服務。全市公證處共受理各類公證業務36974宗,為老、弱、病、殘及行動不便的當事人提供上門公證服務646宗,服務群眾3716人次。

  二、存在的問題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一是以高質量法治引領規范保障中山高質量發展仍需加溫加力。制度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尚未很好地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在土地、治水等歷史遺留等問題亟待破解。二是基層社會治理方面有待加強。有的鎮街法治建設未結合本地實際,具體抓什么,如何抓不明確。基層司法所管理體制不順,基層法治工作可預期性不強。三是公共法律服務智能化、精準化、專業化、國際化亟待提速。面對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新期待,社會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增長,法治工作急需更多細分、專業性、涉外和智能化方面的服務。

  三、2023年工作設想

  (一)強化法治建設統籌協調,全面推進中山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一是強化黨對法治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實施中央、省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深入開展法治政府示范創建,實施法治鎮街、一鎮街(部門)一法治品牌創建工作,帶動城市依法治理水平提升。二是推進“小切口”“小快靈”立法實踐。加快推動產業園區發展、出租屋管理等方面的立法;推動制定河道管理、自然保護區管理等法規規章。設立涉企立法聯系點,制定實施涉企規范性文件征求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注的現實問題。三是完善法治建設考評指標體系。開展社會監督和群眾滿意度測評,利用數字化手段擴大公眾參與,針對群眾滿意度低、法治獲得感弱的重點領域開展法治督察,推動法治建設述、考、評、督、責各環節一體貫通。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構建一體化共建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一是打造法治惠民工程。推進公證事項“最多跑一次”“跨省通辦”和“智慧矯正中心”和社區矯正“四合一”法治教育基地建設,創新法律援助巡回工作站等法治惠民工程。二是建設我市公共法律服務綜合系統。完善“中山智慧司法”服務平臺及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并推廣“中山公共法律服務”小程序應用。三是涵養法治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組織“普法惠民生、攜手新征程”“鄉村振興法治同行”系列主題活動,深挖孫中山、鄭觀應等法治文化先賢資源,開拓鄉村法治文化旅游線路,以法治文化引領鄉村振興。

  (三)用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斷開創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一是全面優化鎮街綜合執法。將鎮街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行政執法事權下放給鎮街,將專業性強、現無法有效承接的事項上收由市直部門行使,激活鎮街發展潛能。二是提升行政執法數字化水平。深化省行政執法“兩平臺”的應用和本土化部署,進一步推進行政裁量權規范化,深化包容審慎執法改革,推廣簡易程序執法模式和非現場執法,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評議,強化社會監督,探索在線開展執法效能評價,深化行政執法協調監督體系建設。三是推進中山市法律服務集聚區建設。加快出臺《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務促進和保障辦法》《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2-2025年)》。加快“中山市北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律師涉外服務平臺設立,為企業和人才提供政策咨詢、市場準入、風險防控、法律服務等“一站式”服務,努力解決“走出去”企業法律需求。

  (四)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東。一是推動形成“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綜治網格員”的基層依法治理體系。在全市設立訴源治理非訴解紛試點單位,突出類型化糾紛源頭治理。二是探索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實體中心建設。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推進矛盾糾紛統一入口、統一交辦、統一考核,提高對矛盾集中領域和歷史遺留問題的實質性化解能力和水平,打造“調解和解、公開審理”工作品牌。三是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積極組織公共法律服務人員參與社會治理、糾紛排解,努力將問題消滅在源頭、吸附在當地、化解在基層。四是加強社區矯正和戒毒工作。堅決守住場所疫情“零感染”底線,切實履行好重點人群專項組職責,高質量推進全國統一戒毒模式運行,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湟源县| 皮山县| 和政县| 常州市| 珠海市| 精河县| 三门县| 慈溪市| 南江县| 蓬莱市| 克东县| 沂水县| 克东县| 温州市| 甘肃省| 洞口县| 永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东平县| 榆林市| 广河县| 大兴区| 施甸县| 六安市| 信阳市| 临海市| 永兴县| 汨罗市| 宁津县| 涟水县| 九台市| 疏附县| 黄梅县| 凉城县| 福鼎市| 张家界市| 淮北市| 昭平县| 那曲县|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