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業早已突破了傳統“春種秋收”的局限。走進廣東華農位于南朗街道的水培蔬菜基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映入眼簾。在這里,科技的力量讓農業煥發出新的活力,隨時播種、四季豐收不再是夢想。
走進廣東華農的蔬菜種植大棚,仿佛進入了一個充滿未來感的‘綠色工廠’,綠油油的生菜整齊排列,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氣息,與傳統農田不同,這里的蔬菜并非生長在土壤中,而是扎根于一排排整齊的栽培架上,根部浸泡在營養液中,展現出科技農業的獨特魅力 。大棚內,先進的自動化設備井然有序地運轉著。溫控系統、光照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等高科技設備,為蔬菜生長提供了精準的環境控制。
廣東華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伍桂源介紹道“這是我們采用的水培技術,通過營養液為蔬菜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這種技術不僅產量穩定、生長安全、無蟲害,還同時兼具節水節肥、省工高效的優勢,實現了全年種植,徹底打破了季節的限制。”
“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大棚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并根據蔬菜的生長需求進行自動的調節,確保這里的蔬菜始終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科技的應用讓大棚種植變得更加精準和高效。”科技的力量不僅提升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也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
廣東華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梅姨表示,以前種田要靠天吃飯,一年到頭都忙個不停,收入還不穩定,現在種地省時省力,種植槽1米多高,無須彎腰就能種菜。“在這里只有下種子、移苗、收割要人工,其他都是自動化,我在這里種菜再也不怕風吹日曬了。”梅姨笑道。
廣東華農自2013年建設第一個大棚以來,如今已發展成為珠三角地區現代農業的標桿企業。公司基地遍布珠三角,擁有約500畝水培蔬菜立體種植基地,并廣泛應用水培滴灌技術。其中,位于南朗街道合里村的基地占地70多畝,日產蔬菜1200多斤,品種30多種,已成功入選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此外,公司的“蔬菜-藥用植物立體無土栽培技術應用與推廣”項目,還獲得了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的科學技術成果登記證書。
據廣東華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楚琪介紹,科技務農不僅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效益提升,也讓他們看到了農業未來的無限可能,公司將繼續加大科技的投入,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同時通過這些技術輸出,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
為了將農業科技的成果惠及更多農戶,盧楚琪還派出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前往肇慶指導農民種植水果玉米,到廣西桂平傳授水培蔬菜種植技術,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她表示,要將農業科技的種子播撒出去,讓更多農民可以依靠科技種植的力量實現增產增收。“從2017年開始我們積極參與中山對口幫扶城市的扶貧工作,到現在累計銷售扶貧農產品近600萬元,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