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楊殷故居簡介
楊殷(1892—1929),又名觀恩,字典樂,號命夔,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黨的早期軍事工作的重要領導者,我黨情報保衛工作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他在中共六大后增補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軍事部長,1929年秋在上海壯烈犧牲。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高度評價楊殷烈士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建立了卓越功勛,是英勇斗爭、不怕犧牲、追求真理、對黨忠誠、舍己為黨、無私奉獻的典范。在他身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捍衛信仰的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品德風范和始終如一的先進性。楊殷同志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了黨和人民,是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光輝戰斗的一生。2009年9月,被中央有關部門聯合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楊殷故居是全國現存唯一楊殷烈士生活和開展革命活動的革命文物史跡。故居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建筑面積244平方米,坐西向東,是嶺南典型的“三間兩廊”式磚木結構建筑。在建筑工藝上采用精美的磚雕、木雕、灰塑、彩繪等裝飾,富嶺南傳統建筑特色。目前室內保存展示的家具用品等絕大部分都是楊殷烈士及其親屬在此生活時使用過的文物原件。光緒十八年七月二十日(1892年8月12日),楊殷在此出生,并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他參加革命后曾利用故居廚房的糧食加工間掩護,秘密印刷起義和革命的宣傳材料。抗戰期間游擊隊曾在故居內設置秘密交通站。故居建筑外墻尚保留有清末盜匪挖墻搶掠及抗戰時期日軍的射擊子彈孔等痕跡。
二、基地建設
為更好地挖掘、保護、活化楊殷故居蘊含的豐富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讓更多黨員、社會群眾走進楊殷故居,感受革命先輩的光輝人格魅力以及傳承革命先輩不朽的革命精神。2002年起,楊殷故居向社會各界常態開放。
在中共中山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的指導下,2017年12月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重新制作了《用生命捍衛信仰——楊殷烈士紀念展覽》,展覽圍繞“以堅定的革命理想、完全的無私奉獻、優良的家風傳承”主題,力求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通過聲光電等技術生動形象的呈現楊殷烈士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英雄形象,把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有機結合起來,增強陳列展覽的表現力、吸引力、感染力。在楊殷故居門前空地布置了《革命理想高于天——楊殷烈士革命事跡》連環畫廊,以連環畫的形式展示楊殷烈士重要的革命歷史事件,體現楊殷烈士的革命信仰與精神。
為配合各黨委、支部來楊殷故居開展黨建教育工作,在楊殷故居前廣場區域增設了黨旗以及黨的十九大精神標語等氛圍布置,讓黨員、群眾在走進楊殷故居學習同時,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使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基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每年3-4月,在楊殷故居舉辦“村外木棉花正紅——緬懷楊殷烈士系列社會教育活動”。活動通過瞻仰楊殷故居、參觀紀念展覽、攝影、繪畫、剪紙、詩歌朗誦、書享會、英雄家風代代傳活動等形式宣傳烈士事跡和革命精神,累計已超20000名觀眾參加,獲得了光明網、中國文物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中山日報等各級媒體廣泛報道,相關圖文報道近50篇,累計社會關注量達10萬+。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普及,近年本館開辟了多語種(六種語言)便攜語音導覽機、藍牙智慧導覽系統app、微信導覽系統以及“線上”微課堂、微活動等智慧導賞、互動服務,滿足觀眾隨時聽楊殷事跡、隨時學楊殷精神的教育需求。
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光榮革命傳統,做好楊殷烈士精神的教育和傳承,充分發揮廣東省黨員教育楊殷故居的教育示范作用。我們致力于將楊殷故居打造成為黨員干部、廣大群眾和青少年紀念、繼承和發揚先烈革命精神和崇高風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重要陣地和國史黨史學習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