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涌村位于南朗街道北部偏東,東與林溪村相鄰、西與南塘村接壤、南面豐阜湖,北與中山市火炬開發區珊洲村相鄰。始建于北宋神宗元年豐七年,因地處豐阜湖涌邊,以取蠔為業而稱“蠔涌”,后因“濠”與“蠔”諧音,易名“濠涌”。全村土地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共465戶共1505人,流動人口230人,濠涌村黨總支部下設2個支部,共有45名黨員。
濠涌村是南朗最早建村的村莊。香山置縣前,濠涌村屬東莞縣文順鄉。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置縣后,屬永寧鄉。民國時期,先后屬于第四區、濱海區、第四區豐阜鄉。新中國成立后,又先后屬第四區豐阜鄉、張家邊公社南朗耕作區、南朗公社。1990年,屬南朗鎮,稱濠涌管理區。1998年9月至今,稱濠涌村民委員會。嚴姓是本村第一大姓,宋代從福建閩南縣遷移至廣東珠璣巷光考里,北宋神宗元年豐七年(1084年)從廣東珠璣巷光考里遷移至此。
濠涌村不僅風景秀麗,擁有著一座主峰海拔達223米的白米山和一處為一級水源保護區的蓮花地水庫,還是一座擁有近千年人文歷史的村落。其中白米山,原名四巖山,為黑云母花崗巖質,部分為小斑狀黑云母花崗巖、黃壤表土。山麓面積1.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3米。林子里物種豐富,以紅車樹為主,有土沉香、黃桐、臀果木等。另外,村內現在保留著大量新中國成立初期建筑以及三處市級不可移動文物——中山紀念亭、觀音廟、嚴慶謠烈士墓,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濠涌村現存多座廣府民居,其中代表性民居是一座建于1945年的碉樓。濠涌村于萬歷十九年始建嚴氏大宗祠,康熙五十三年重建,1964年因臺風將天井牌樓吹倒,1976年因形勢需要,將嚴氏大宗祠和贊源祖兩祠堂拆掉,改建為濠涌村會堂,現又改為嚴氏大宗祠。
濠涌村數百年來人才輩出,宋元明清皆有進士,擔任知縣以上官職人員有嚴建忠、嚴士芳、嚴令孫、嚴復齡、嚴士富等15人;華僑實業家嚴迪光,于1911年辛亥革命后回鄉興辦實業,創辦石岐迪光燈廠(即火力發電廠);在第一、第二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嚴慶瑤、嚴眉光、嚴榮邦、嚴平昭、阮敬祥、陳立、嚴興昭、嚴華申、嚴桂申、陳祉10位烈士;新中國成立后,嚴玉祥作為第一位中山籍戰斗機飛行員,擁有24年8000多個空中飛行日經歷。
近年來,濠涌村黨總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上級黨委的支持指導下,緊密結合群眾需要,充分整合宣傳、文化、司法、民政、人社、工青婦等各部門資源,大力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目前,濠涌村黨群服務中心已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服務范圍輻射轄區內黨員群眾,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堅強陣地和溫馨家園。
濠涌村黨群服務中心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緊緊圍繞實體化、功能化、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要求,實現全面提檔升級。其中一樓設有綜合服務大廳、“同心園”黨群共建室、便民室、班子會議室、財務室、檔案室和保安室,二樓設有書記辦公室、“兩委”辦公室、黨群會議室。中心面向轄區各類群體提供黨務政務服務、社會保障業務咨詢和公共法律咨詢等多項公共服務。濠涌村黨群服務中心外立面美觀大方,干凈整潔,紫荊樹、羅漢松林立兩旁,周邊環境優美怡人,村務和黨務公開欄、宣傳欄、標示和掛牌設置規范,并設立入黨宣誓墻,積極營造濃厚黨建文化氛圍。
濠涌村自2013起,保持無上訪記錄,黨群、干群關系和諧。濠涌村獲得2019年度人口和計劃生育先進村,積極履行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職責,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足崗位,為我村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營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環境。濠涌村于2021年1月獲得南朗鎮2020年度人居環境整治先進村。2022年獲得南朗街道基層治理工作先進集體。濠涌村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工作,重點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深入推進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