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無障礙版 長者助手 登錄
您當前的位置: > >政協提案辦理

中山市民政局關于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132064號提案答復的函

信息來源:中山市民政局 發布日期:2023-09-28 分享:

致公黨中山市委會:

  你們提出的《關于推進社區公共服務適老化改造的建議》(提案第132064號)收悉。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市老年人設施適老化改造的關注和支持,提案很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市民政局及相關會辦單位對貴會的意見予以積極采納并融入到部門職能工作中。經綜合市醫療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石岐街道、西區街道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優化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規劃的建議

  近年來市民政局持續加強養老服務設施規劃與建設,于2022年編制《中山市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規劃(2020-2035)》,分區分級規劃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目前全市“15分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共建成292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提供清潔、助餐、護理、適老化改造等基本服務,持續開展心理關愛、銀發伴讀、興趣活動等個性化服務。

  今年市民政局修訂出臺《中山市養老服務機構資助辦法》,于7月1日正式實施。新實施的《中山市養老服務機構資助辦法》拓寬了資助對象范圍,對在本市依法登記并備案的民辦養老機構(包括以租賃形式承接運營的公建民營養老機構、開設養老服務的醫療機構),以及社會力量舉辦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符合條件給予開辦及運營資助,同時調增了資助基準和增加了家庭養老服務床位補助。“十三五期間我市對民辦養老機構給與開辦和運營補助資金超過 1000 萬元。新的資助政策實施后,可申請資助的養老服務機構數量上升至10家,數量增加2.5倍,將吸引更多社會力量進入我市養老服務市場。

  西區街道積極應對老年人密度較大,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挑戰,大力推動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自2016年4月起,街道探索建立具有西區特色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和體系,打造街道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并在有條件的社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試點,目前已建立了“街道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形成“一中心九站點”的服務格局,實現了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街道財政每年投入 200 多萬用于養老服務包含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適老化改造、助餐助潔服務以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日常活動等。

  石岐街道結合老城區特點,在舊城改造、城市更新項目規劃中,融入適老化理念,按一定比例確定養老服務設施規模總量,并著眼老齡化趨勢和養老服務需求,預留彈性空間。大力整合市、街道兩級閑置物業,可探索街道代管市屬長期閑置物業的方式,挖掘存量設施和空間。對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養老服務設施,在確保安全基礎上進行底線管控、容缺審批。目前石岐街道已建成以石岐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中心輻射 18 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的“1+18”老年人服務體系,另有 3 家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

  二、關于五分鐘生活圈內加大力度提供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的建議

  市民政局于2020年印發《中山市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工作方案》,通過整合利用閑置設施資源,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289個,全市各鎮街至少建有1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村(社區)站點實現100%覆蓋,形成“一中心多站點”服務格局,讓老年人在家附近享受便捷舒適養老服務。今年3月印發《中山市民政局落實“促進老年人健康養老”民生實事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發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作用,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助餐、保潔康復、上門家政等一站式服務。各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定期在中心內開展文娛康樂活動、免費康復活動,或提供上門、助餐、日托、臨托等服務。今年以來,全市23家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累計開展活動881場,服務老人28509人次;免費康復服務795場,服務老年人4158人次,累計服務3263.66小時;提供助餐服務22287次,上門服務25551次,為老年人提供能力評估1168次。

  目前,市民政局正在起草《中山市住宅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管理辦法》,將進一步明確新建城區和住宅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驗收、交付使用等管理工作。

  三、關于提倡公共設施通用化設計,推進無障礙設施改造的建議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制定《中山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明確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相關要求,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補齊公共設施短板,優化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制定《中山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強化對適老化改造的指導,其中“無障礙及適老化設施改造”、“預留增設電梯位置或基礎結構設施”納入市財政兜底的基礎類,“老人日間照料中心、長者飯堂改造、老年人服務中心(站)改造”納入完善提升類。針對老舊小區占道停車、綠化品質不高、樓道設施殘舊缺失等問題,在老舊小區改造方案中精準補充城市硬件和配套設施提升,增加綠化,改善居住環境,提升養老體驗。出臺《關于優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審批服務的通知》,進一步精簡審批流程,不斷提升老舊小區加梯審批服務便民化水平,解決制約老舊小區加梯推進的審批繁瑣環節。202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共評審通過97個老舊小區改造方案,在建筑設計、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融入“適老化”理念,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生活及出行的安全和便捷需求,致力打造成更適宜老年人居住的完整社區。

  近兩年來,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對湖濱路、蘭桂路、日華路、輕軌中山北站周邊道路等道路個別位置未設置無障礙坡道的路口進行了無障礙坡道改造。富華汽車總站人行通道設置了3臺電梯和7座自動扶梯,中山一橋設置了2臺電梯,西郊天橋設置了4臺電梯,康華路辦事處人行通道和石岐小學人行通道分別設置了5臺無障礙升降平臺,東苑南路人行通道設置了2臺無障礙升降平臺,這些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出行環境和方式。在城市照明方面,針對照明較暗的路段區域增設人行道路燈或進行照明改造提升,目前,在中山六路、中山四路、博愛五路、博愛六路、東苑南路、柏苑路、東文路、翠沙路等35條道路上加裝了1500余盞人行道路燈,為老年群體提供明亮、安全的夜間出行環境。

  四、關于鼓勵醫養結合,強化機構養老醫保政策支持的建議

  近年來我市著力推動醫養結合發展,為老年人提供與其收入相匹配的醫養服務。一是穩步提升醫養結合服務機構數量和服務質量,結合目前我市已有的 9 家醫養結合機構,通過開質量提升行動,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納入每年質量強市對鎮街政府考核指標,確保醫養結合機構醫養服務水平。二是不斷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措施,出臺了《中山市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方案》《中山市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山市特定老年人家庭病床補助經費管理辦法》《中山市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三是不斷探索豐富醫養結合服務模式,通過醫中有養、養中有醫、協議服務、托管服務等方式創新發展醫養結合工作模式。四是持續加大醫養結合人才培養力度。積極開展醫養結合實用型人才培訓,提高醫養結合從業人員崗位技能。鼓勵有條件的醫學院校、行業組織開展醫養產業人員的培養、培訓工作。同時開展康復醫療服務及康復治療技術規范化培訓,加強康復人才隊伍建設。另外定期舉辦醫養結合培訓班,對全市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我市醫養結合人員的專業水平。四是修訂出臺《中山市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中山醫保發〔2021〕59號),增加安寧療護中心、護理院和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可以申請醫保定點。

  五、關于普及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使用的建議

  市民政局堅持數字賦能,于2021年7月啟用中山市智慧健康養老信息平臺和養老服務調度中心建設,并于2022年1月24日正式上線運行。該項目定位是構建全市統一的智慧健康養老信息平臺,以政務外網、互聯網、物聯網、無線網絡、云計算為基礎,以中山市政務大數據中心為支撐,以熱線、網站、微信公眾號為手段,以線下實體服務為依托,建設涵蓋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和管理的健康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配置優化,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加快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目前平臺已匯聚200多家企業向老年人提供智能健康監測、適老化改造、家政服務、保健康復等為老服務。強化“88885252”養老服務熱線應用,為困難老年人及家屬提供政策咨詢、服務預約、投訴處理等服務,平臺累計記錄助潔、助餐、助醫、定期巡訪等服務101萬余條;調度中心共接聽電話咨詢1800次,主動呼出老年人關懷電話42670次。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持續完善智慧養老信息平臺功能,促進養老服務更加智慧化和精準化,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健康養老需求。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市養老服務工作的關心支持。

  

中山市民政局 

  2023年6月27日

  (聯系人及電話:張力偉,0760-883016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朝阳县| 澜沧| 铜梁县| 三明市| 拜泉县| 松原市| 长治市| 苏尼特右旗| 富顺县| 青田县| 包头市| 长葛市| 恩施市| 清苑县| 密云县| 朔州市| 灵川县| 商洛市| 新巴尔虎左旗| 咸丰县| 普格县| 永福县| 桂东县| 兰西县| 韶山市| 石楼县| 新龙县| 景洪市| 永济市| 健康| 四平市| 娄烦县| 龙井市| 钦州市| 镇原县| 中西区| 镇远县| 革吉县| 克拉玛依市|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