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關于推進鎮(街道)敬老院優化整合和轉型發展工作方案》業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遇到問題徑向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老齡工作科反映。
中山市民政局
2025年1月9日
(聯系人:陳啟樞,聯系電話:88301633)
關于推進鎮(街道)敬老院優化整合和轉型發展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省民政廳《關于推動鄉鎮敬老院優化整合和轉型發展工作的通知》(粵民發〔2024〕51號)文件精神,推動敬老院優化整合和轉型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和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堅持“因地制宜、盤活資源、完善制度、強化管理”的改革發展思路,按照“只減不增、撤弱留強、整合資源、提升質量、消除隱患”的要求,統籌規劃全市敬老院布局,鼓勵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敬老院運營管理,穩步提高敬老院養老服務質量,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二)工作目標。到2025年底,打造不少于1家區域敬老院。到2027年底,全面完成敬老院優化整合和轉型升級目標任務。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布局,轉型發展。
1.開展優化整合。按照“區域輻射、多鎮合一”布局要求,按照撤弱留強的原則,跨鎮街優化整合敬老院。結合敬老院實際情況及老年人入住需求,在毗鄰鎮街敬老院中,選取地理位置較好、硬件設施完善、服務保障能力較強的敬老院打造為區域性養老機構,為所涉區域的特困老年人提供集中供養服務或其他老年人提供普惠性養老服務。對服務供給不足、基礎設施設備老化、消防設施不達標、地處山體滑坡或低洼水浸地帶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風險隱患且不具備整改條件的,應全部進行撤并。確需保留的敬老院,床位規模原則上不少于50張,入住服務對象原則上不低于30人,并應達到一星級以上養老機構標準。
2.強化基本保障。堅持敬老院“兜底線、保基本”職能定位,優先確保有入住意愿的特困供養對象應收盡收、應養盡養。按照敬老院入住評估輪候制度,為困境家庭保障對象提供基本養老服務,仍有空余床位的面向社會開放,為其他高齡或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普惠性養老服務。
3.推動轉型發展。被撤并的敬老院,原則上不得拆除或挪作他用,要轉型發展為具備日間照料、居家上門服務、轉介服務等功能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或村(社區)養老服務站點。
4.強化標桿引領。堅持試點先行、典型帶動,2025年底前,打造不少于1家區域敬老院,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帶動其他敬老院建設發展,實現至2025年底評定為星級服務等級的敬老院達到90%以上的目標。
(二)理順機制,強化管理。
1.明確管理體制機制。各鎮街以事業單位登記的公辦敬老院,要結合實際運營情況明確管理單位,探索委托國有企業經營或鎮屬企業經營、公辦醫院托管等多種形式,及時調整理順敬老院運營方式、管理體制、工作機制,確保社會公益目的不動搖,機構規范運行可持續。
2.穩妥推進社會化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敬老院的運營管理,實行公建民營的養老機構要與運營方簽訂權責明晰的合同,明確權責關系,規范管理運作,加強服務監管和風險,確保服務質量安全不降低、國有資產不流失。
3.加強屬地監管職責。各鎮街應加強屬地敬老院的安全風險防控監管,強化建筑物、消防、食品、用水用電、衛生防疫、自然災害等方面安全防范意識,加強對運營秩序、資金使用、醫療轉診服務、老年人入住檔案和健康檔案等方面的監督管理,杜絕欺老虐老、侵占挪用資金等違法違紀問題,筑牢安全風險底線。
(三)拓展服務,融合發展。
1.拓展服務范圍。充分發揮區域敬老院資源集中優勢,除承擔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任務外,要增加協調指導、全日托養、日間照料、居家上門服務、服務轉介等功能,打造成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周邊老年人(養老服務中心、站點)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家政服務、居家服務、家庭照護培訓、養老需求評估、臨終關懷等社會化養老服務,大力發展老年人急需的“六助一護”(助餐、助浴、助急、助醫、助行、助潔、上門照護)等養老延伸服務,不斷健全“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
2.促進融合發展。各鎮街可結合實際情況,促進敬老院與屬地公辦醫院一體運作。通過醫養結合將敬老院委托醫院管理,或將敬老院并入醫院統一管理等多種形式,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服務質量;對不具備一體運作、規模較大的敬老院,要內設衛生所(室)或醫務室;對暫不具備條件內設醫療機構的敬老院,要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簽約合作,加強日常護理巡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鼓勵將“雙百”社工站布設到敬老院,統籌資源共同為農村老年人等民政服務對象提供服務。
(四)健全制度,建強隊伍。
1.加強人員配置。嚴格執行《養老機構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規范》(MZ/T 187—2021)的標準要求,根據入住老年人人數和能力狀況、服務質量要求,結合服務需求合理配備管理、專業技術、護理及工勤人員。
2.完善薪酬制度。合理確定和落實工作人員薪酬待遇,鼓勵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逐步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敬老院應依法為工作人員購買社會保險,工資薪酬不應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并向一線服務人員傾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民政局充分發揮老齡工作委員會的議事協調作用,結合實施“百千萬工程”,統籌協調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做好支持工作。各鎮街要高度重視敬老院的優化整合和轉型發展工作,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推進機制,有敬老院的鎮街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優化提升工作方案,明確整合撤并、轉型發展及原有入住老人安置等內容,由鎮街黨委政府研究同意后,于2025年2月28日前報市民政局報備,從2025年起每季度末向市民政局報送一次工作進展情況。
(二)加強部門協作。民政部門要統籌推進敬老院建設和改造提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配合做好敬老院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與評價工作。衛生健康部門和醫療保障部門要積極推動敬老院醫養結合發展。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要支持敬老院按規定享受財稅優惠、稅費減免政策,以及服務場所用水、用電、用氣享受居民價格政策。
(三)加強經費保障。鼓勵支持多渠道籌措資金,各鎮街要將經費使用向轉型發展和服務品質提升傾斜,通過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以及省級養老服務領域等資金,強化敬老院建設支持力度,優化服務供給質量,鼓勵通過慈善捐贈等方式增強資金保障能力。
(四)加強監督管理。市民政要會同發改、財政、市場監督管理、衛健等相關部門加強對敬老院的指導和監督,各鎮街要切實扛起屬地責任,負責轄區內敬老院日常監督管理、指導提升工作,確保敬老院兜底線、保基本的職能有效發揮。市民政局將采取日常檢查和督導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敬老院優化整合和轉型發展工作的檢查評估,確保任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