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在全省實施社會救助信用管理制度;打造“香山長者飯堂”品牌,老年助餐經驗做法獲全省推廣……細數2024年,中山民生事業各項成果,藏著不少喜人的變化。展望2025年,高效的民生工作將使城市發展“地基”持續穩固。
4月27日,中山市民政局召開全市民政工作會議,邁出新步伐,煥發新氣象。2024年,全市民政系統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敢于出實招、出真招、出硬招,將一個個創新思路貫徹到民生工作的小細節中,展現更多人文溫情。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既要承受創新突破之“難”,也要承擔民生保障之“重”。中山這場民政工作會議,為這座城市今年的民政工作提供了具體思路,挺起不屈的脊梁,激揚攻堅的勇氣。
積蓄“新”的動能,厚培“質”的土壤,2025年,一幅高質量發展的民生畫卷,正在中山徐徐展開。
兜好底線
分類救助體系日趨健全
辦好關鍵小事,就是頭等大事。
一座城市的民政工作成效如何,關鍵要看兜底性民生建設。
盤點2024年,中山兜底保障水平穩步提升,低保標準提高至1225元,城鄉困難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提高至1960元,分別增長2%,高于省最低標準要求14%。中山“城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
為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里,去年以來,中山分層分類救助體系日趨健全,主要體現在三大亮點:分散供養困難人員、支出型困難家庭被納入困難家庭住房改造救助補助范圍,進一步擴大困難家庭補助覆蓋群體;中山率先在全省實施社會救助信用管理制度,對守信對象給予救助從優從快辦理;三鄉、小欖兩鎮試點開展綜合救助服務中心建設,為中山推動“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綜合救助服務作出示范探索。
“趕上好時候了!前年,我家還不能申請住房改造補助,去年政策變動后,我家被納入救助范圍,立馬就提交了申請?!闭驹诟脑旌鬅ㄈ灰恍碌姆课萸?,李曉華(化名)笑著豎起了大拇指:“感謝民政干部和社工,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盼頭。”
2024年以前,中山困難家庭住房改造救助補助范圍只有低保、低保邊緣家庭。為進一步擴大覆蓋群體,去年中山將分散供養困難人員、支出型困難家庭也納入覆蓋范圍。李曉華家作為支出型困難家庭,嘗到了這項政策的“頭啖湯”。
更喜人的是,中山還適度調增住房改造補助面積。“以前5人及5人以上的困難家庭申請補助的面積只有65平方米,新政策實施后,現在補助面積達到了75平方米。”中山市民政局社會救助和兒童福利科(慈善事業促進科)科長楊超雄介紹,據統計,2024年中山共有101戶困難家庭納入住房改造范圍,越來越多的困難家庭圓了安居夢。
“信用+社會救助”,更是中山敢于創新,體現人間溫情的一大探索。《中山市社會救助信用管理暫行辦法》于2024年1月1日開始施行,中山也因此成為全省首個實施社會救助信用管理制度的城市。簡而言之,就是“你承諾、我救助、早保障”。
東鳳鎮的左女士身患乳腺癌,治療費用耗盡家庭積蓄,生活陷入困境。去年7月,左女士向社區提交低保申請資料。按照常規流程,其兒子戶籍在外地,部分證明需跨市協調,補全材料耗時較長。東鳳鎮迅速啟動“信用+社會救助”快速響應機制。左女士簽署信用承諾書后,該鎮開通綠色通道,聯動外地部門線上核實,避免其返鄉折騰。
從左女士申請到審核通過僅用13天,比常規流程節省了約45天,傳統流程需提供11份材料,而左女士只需提供身份證和信用承諾書。次月,左女士就開始享受低保金救助及醫療費用“一站式”結算服務。
通過探索推進“信用+社會救助”,中山以信用承諾優化救助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實施后置補充機制,對守信對象給予從優從快辦理。2024年中山共179戶380名救助對象實施后置補充機制納入救助保障范圍。
中山分層分類救助體系日趨健全,還體現在“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去年,中山在三鄉、小欖兩鎮試點開展綜合救助服務中心建設,為推動“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綜合救助服務作出示范探索。楊超雄舉例:“比如群眾向服務中心或服務窗口申請低保救助,工作人員就會同時核查其家庭情況,如有助學、助醫或其他符合救助政策的需要,都會統一為其申請。群眾沒想到的,我們替他考慮,群眾不需要跑多個部門,社工可以幫忙代辦?!?/span>
從細處著眼,從關鍵處發力。中山跑出社會救助“速度”,彰顯為民服務“溫度”,救助更加溫暖貼心。
優化供給
探索多樣化個性化養老之路
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是民生工作繞不開的重點。
其中,公辦養老機構的轉型,是目前民生工作的一大難題。如今,中山已經有了公辦養老機構轉型發展的探索。
“我們怡居樓一共有44間房、88個床位。這次改造我們加裝了電梯、增加了許多適老化設備,配備了電動護理床?!敝猩奖辈烤C合康養中心工作人員梁泳琳介紹,該中心擁有完善的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設施,內有酒店式豪華公寓,設有養生餐廳、娛樂活動中心、舞蹈室、醫療康復室等,為長者們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
去年8月,黃圃鎮積極推進養老服務改革,正式啟動中山北部綜合康養中心改造建設項目,委托鎮屬企業中山市北部康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全面建設管理運營。如今,黃圃鎮敬老院已升級成為中山北部綜合康養中心,是中山北部最大、設施最全的現代化養老機構,已正式對外運營。項目一期怡居樓改造工程于2025年2月完工。中心二期改造工程已入選黃圃鎮2025年十件民生實事,計劃于年內啟動建設。
“民營企業的介入,能為公辦養老院帶來更多活力?!敝猩绞忻裾逐B老服務和老齡工作科科長陳啟樞表示,民營企業帶來更加先進的服務理念,有助于打造區域性養老院,使其擴大服務范圍,覆蓋周邊更多鎮街。“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下,服務不佳的養老機構要么關停,要么必須轉型才能更好地生存,以此來打造服務更加先進的養老機構。目前,全市已備案養老機構35家,登記床位3777張,其中護理型床位2934張,占比達77.68%。
加強公辦(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建設,只是中山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的一個縮影。如今,“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落地中山。該計劃由香港社會福利署資助符合條件的香港長者在內地養老機構的食宿、護理服務及基本醫療等費用,有意參與該計劃的長者須先經香港安老服務的統一評估。
中山市民政局高度重視,支持火炬開發區頤康老年服務中心申請納入計劃。2024年,頤康中心與港方簽訂合作協議。中山不斷提升優質的養老服務供給,為港澳老人跨境養老提供多元化的選擇。目前,中山加大推動公辦養老機構對標省星級養老機構評定,全市星級公辦養老機構達13家,為將來更多星級養老機構納入計劃提供可能。
在香山長者飯堂方面,市財政對低保、低保邊緣家庭老年人給予每人每餐相應的補助。2024年底,全市共有老年助餐服務場所144個,全年累計就餐約130萬人次。去年,全省深化“長者飯堂”建設工作推進會在中山召開,中山的老年助餐經驗做法獲全省推廣。
全省各地市都在深化“長者飯堂”建設,為何中山能獲省里點贊?關鍵在于中山持之以恒把長者“食”事做實做細。
“對于不符合要求、達不到檢驗標準的飯堂,我們啟動退出機制,堅持高標準建設‘香山長者飯堂’,不容退步。”陳啟樞給出了答案,長者“食”事工作已進入更深層次階段,不執著追求全市覆蓋的場所“數量”,更注重“長者飯堂”建設的“質量”。陳啟樞表示:“只有高標準的長者飯堂才是民心所向、民眾所需。今年,中山又增加了3家高標準建設的助餐場所?!?/span>
把長者“食”事做實做細并非虛言。目前,中山試圖探索鄉村長者共享餐桌互助機制。在地廣人稀的鄉村建設“長者飯堂”容易造成資源閑置?!叭绻軒娱L者鄰里互助,尤其是低齡長者上門為高齡、行動不便的長者做志愿服務,到家中做飯共享,增強交流,值得探索?!标悊斜硎?,正如低保家庭等特殊長者到助餐服務場所就餐有補助標準一樣,共享餐桌互助機制也可考慮進行一定的餐補。“接下來如何開展這一工作,需要結合各鎮街實際逐步探索?!?/span>
打破傳統養老思路,中山敢為人先,率先在省內探索出一條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之路。
進村看圖
鄉村著名行動服務基層治理
從“進村問路”,到“進村看圖”,2024年,全市深化“鄉村著名行動”,一系列喜人的變化正在中山鄉村悄然發生。
在鄉村,不少道路建好了沒有命名,或者命名了沒有設置路標。鄉村地名“取名”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關系到社會基層治理。“沒有路名就無法編門牌,沒有門牌地址,村民辦房屋不動產登記、企業辦營業執照、物流快遞配送,都會遇到很多麻煩?!敝猩绞忻裾謪^劃地名科科長劉長湖表示,以往道路命名出于“被動”狀態,相關人員有迫切需求才會進行申請,流程并不規范。
完善鄉村地名體系,是服務基層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去年以來,中山制定印發《關于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通知》,將“鄉村著名行動”納入服務“百千萬工程”的重要環節一體推進落實。
道路“取名”,聽著簡單,實則不然。“基礎工作大家都在做,如何做出成效,這關于未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鄉村基層治理需求,不容馬虎?!眲㈤L湖表示,目前,中山三鄉鎮、古鎮鎮、小欖鎮探索“鄉村著名+治理”“鄉村著名+產業”“鄉村著名+文旅”等特色做法,值得推廣。
踏入三鄉鎮雍陌村,一面特色標志牌映入眼簾,游客掃描標志牌上的二維碼,馬上就能獲悉雍陌村地名簡介、地名風光、村內景點、地名服務示意圖等,對這座美麗鄉村有更多的了解。
三鄉鎮通過“地名+文旅”,打造精品路線,讓地名標識成為鄉村廣袤大地的“定位羅盤”和“導航員”。
該鎮在特色旅游點設置地名特色牌,開通特色鄉村、美食休閑、科普文化、紅色資源等旅游線路,將鄭觀應故居、岐澳古道、箜篌文化館、古宗祠、樂善好施牌坊、十二勇士主題公園等地名文化展示景觀,三鄉瀨粉、茶果、乳鴿、塘敢蘿卜等當地美食,串聯成獨具特色的鄉村“一日游”精品地名新路線。這些地名與標識,讓群眾進一步了解當地鄉村旅游資源、民間地名文化、美食特產,不僅方便了村民與游客的出行,更成為了鄉村文化的一部分,讓人在行走中感受鄉村的魅力與底蘊。
去年,中山規范地名管理,對全市鄉村道路街巷、公共服務設施、旅游景點等地名信息進行全面采集入庫,完成93條路街巷命名及兩批321條道路命名(更名)計劃編制,采集公共服務設施等點位信息5000個。
“鄉村著名行動”是中山民政助力“百千萬工程”的一大關鍵舉措。2024年,中山還依法依規開展行政審批服務,全年共辦理審批事項908宗,實現辦件“零差錯”;全市共辦理婚姻登記業務32059宗,其中跨省跨市業務9128宗,全城通辦3332宗。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其中有幸福期待,也有人心所向。中山竭力疏通民政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書寫“人民至上”新答卷。
凝心鑄魂
干事沖鋒在順民心
或守護,或創新,或攻堅……2024年,中山民政系統干部為什么而奮斗?為了更多人的幸福!
在中山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同樣,中山民政事業的成果,也屬于每一個人。
一年來,中山民政干部隊伍更加擔當過硬,認真落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持續優化機關和直屬單位人員結構。為加強干部培養鍛煉,中山民政先后選派22名業務骨干參加鄉村振興、東西部協作技術援派、“百千萬工程”等專項工作。市救助管理站獲評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局機關1人獲評市改革攻堅先進個人。
深剖民政事業的治理邏輯,這場民政工作會議正是對中山高質量發展畫卷的生動描繪。其背后,是萬眾一心、迎難而上,在爬坡過坎中再過一山、再登一峰,就能看到更壯美的風景,擁抱更光明的未來。
干部隊伍沖鋒在前,他們始終堅信,上至長者,下至兒童,在中山生活的你展現的笑容,就是中山民生事業的樣子,就是他們為之奮斗的目標。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2025年,民生歲月如蛇行, 靈動且從容。新的一年,中山民政系統干部將繼續攜手奮斗,聚焦群眾“心上事”,答好民生“幸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