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先人回歸自然,愿親情溶存大海。9月19日上午,我市在南朗街道橫門出海口舉辦2023年“生命贊歌 情融碧海”骨灰撒海活動,389位逝者的骨灰在花瓣的簇擁下融入大海,回歸自然。本次活動由市民政局主辦,市殯葬管理中心、市殯儀館承辦。
獅山腳下,輕風拂拂,芳草茵茵,生機盎然。當日上午9時30分,一場肅穆莊重的送別儀式在市殯儀館舉行。禮儀人員敬獻花環,司儀誦讀祭文,逝者親屬手捧鮮花安靜肅立,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向親人的骨灰祭獻鮮花,伴隨著悠揚的哀樂向逝去的親人默哀,作最后告別。整個儀式現代簡約,與骨灰撒海的綠色文明有同樣的精神內核。儀式結束后,親屬不上船,由工作人員將逝者骨灰運送到指定海域代撒。
隨著一聲汽笛長鳴,船只緩緩啟動,到達本次骨灰撒海的指定水域后,工作人員將骨灰與寄托著思念的鮮花一同撒向大海,骨灰在花瓣的陪伴下飄向遠方,真正實現了人與大自然的融合。
本次骨灰撒海活動的骨灰共389具,其中親屬報名參加的有209具,放棄或無人認領骨灰180具。共122戶家約400位群眾參與。活動結束后,市殯葬管理中心發放了骨灰撒海紀念證書,并對符合申領條件的87位逝者家屬發放節地生態補貼8.7萬元。同時,將會把參與骨灰撒海活動先人的名字刻在福蔭園公墓的節地生態安葬紀念墻上,以供后人緬懷紀念。
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間。海葬真正實現了人從自然中來,回到自然中去的生命定律。海葬作為一種節儉、環保、文明的生態殯葬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接受和認可,這也是我市多年來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的一個重大成果。今年由于我市殯儀館思親樓骨灰將進行遷移,參加骨灰撒海活動的群眾劇增。自2000年首次組織骨灰撒海活動以來,我市累計海葬1800余位逝者骨灰。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加大海葬宣傳力度,持續推進殯葬改革,樹立綠色殯葬新風尚,積極引導全市廣大群眾破除喪葬陋俗,大力推廣節地生態安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