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在神灣鎮黨委、政府,鎮公共服務辦的指導和支持下,神灣鎮社會工作服務站開展春節慰問活動?;顒悠陂g入戶走訪低保家庭溫阿姨家庭時,住在溫阿姨對面的一位長者情緒激動,并對社工說:“我是殘疾人有殘疾證,同村好幾戶(低保戶)都有慰問品,就我沒有收到!我年輕的時候干很多活,現在老了,沒用了。”
經社工了解,這位長者是溫阿姨的母親袁婆婆,她今年73歲,視力一級殘疾,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多種慢性疾病,體形較為肥胖,日常行走需要借助拐杖。溫阿姨是低保戶,精神三級殘疾,丈夫已經去世,兒子在鎮上做輔警,袁婆婆的日常起居主要是溫阿姨在照料。
經過“雙百”社工了解,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情況:第一,袁婆婆對自己正在享受的政策福利認知不足。第二,袁婆婆年輕時勤勞能干,能自己解決困難,晚年因疾病導致失明,行動不便需要他人照顧,因此心理有落差。神灣鎮雙百社工想幫助袁婆婆走出困境。
“雙百”社工通過居委會工作人員和殘疾專干了解案主目前正在享受的政策福利,并邀請工作人員一起入戶向袁婆婆講解。社工耐心地向袁婆婆解釋她享有殘疾金、養老金還有日常居委派發的福利,由于袁婆婆行動不便,日常對接都是溫阿姨。經過社工和工作人員的講解,袁婆婆清楚了解自己享受的政策福利,心情逐展開朗起來。
社工運用人生回顧理論作為指導,理論認為有許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個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歡回顧往事。這種特征的產生主要緣于老年人的一種觀念,認為自己已經日漸暮年,余日無多,因此在心理上產生“人生回顧過程”,恰當地引導老人懷舊和回顧往事,對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因此社工通過制定計劃定期探訪,與袁婆婆回顧生活歷程,通過婆婆自述其年輕時的勤勞和能干及當年的美好回憶,引導袁婆婆肯定自己的能力和自身的價值,并逐漸接受失明的現實。在服務袁婆婆期間,社工發現她的拐杖有磨損,存在摔倒的風險。社工主動協助袁婆婆在中山市博愛商城鏈接到拐杖。
社工為袁婆婆鏈接到一支新拐杖
經過社工的多次入戶,袁姨精神狀態越來越好,心態逐漸樂觀起來,緩解了消極情緒。接下來,“雙百”社工將繼續走村入戶,深入評估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的需求,發揮“五社聯動”的力量,協助各級政府將惠民政策精準有效地輸送給有實際需求的服務對象,運用社會資源補充基層慈善力量,共同解決民生兜底和社區治理問題,力促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