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無障礙版 長者助手 登錄
您當前的位置: > >全市民政

中山努力做好“提升民生福祉”答卷

信息來源:中山市民政局 發布日期:2022-06-23 分享:


   南海之濱,珠江之上,廣東省中山市正努力做好“提升民生福祉”這張答卷。

   近日,在中山市困難幫扶中心,一位大病困難患者李某的“燃眉之急”得以解決——大病困難幫扶中心根據救助規定,實施兩次慈善救助,第一次為李某解決50%的個人負擔醫療費共3.73萬元,第二次為李某解決剩余費用醫療費用的80%共2.98萬元,最終李某本人只需負擔0.75萬元,僅占總醫療費用的2.07%。

   大病困難幫扶中心的救助基本上解決了李某無法自行負擔的醫療費用問題,避免疾病給他的家庭造成嚴重困難。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它是中山市民生事業多點開花的一個縮影。2018年起,為破解困難群眾大病、教育、危房改造難題,中山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打造三大幫扶中心,創新性地采用“政府專項資金+社會慈善資金”模式,讓困難群眾在政府專項資金扶持外,還能得到社會募集善款的幫扶。統計顯示,自中山市大病困難幫扶中心成立以來,實施慈善救助近7000人次,發放救助金1660萬元。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除了創新性打造三大幫扶中心,近年來,中山市委、市政府堅持“利益向下”,每年對鎮街兜底民生補貼超1億元;中山市低保標準從629元/月提高到1160元/月,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市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92個,實現村、社區100%覆蓋……

   正如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所明確,提升民生福祉是中山實施“五大工程”的重要內容。那么,這座城市在織牢織密民生兜底保障網、夯實以人為本底色、回應群眾需求期待的民生建設之路上,都有哪些經驗和啟示?如何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續?

   一、政策找人、分類救助

   幾年前,人們還對大數據沒有太清晰的概念,也很難想到,它竟能給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施策帶來如此具體的效用。

   家住中山市三角鎮的楊偉枝身患疾病,每月需支出1000多元醫療費用,雪上加霜的是,他的2名子女正在讀書,教育支出也是筆重大費用,家庭經濟十分困難。

   中山市通過相對困難群眾每月定期數據比對,發現了這一情況,隨即安排鎮民政部門入戶調查核實,協助楊偉枝申請了臨時救助,之后經再次入戶綜合評估,將這一家庭納入低保,有效保障了一家人的生活。

   主動發現群眾困難并給予救助,是中山市自2021年建立相對困難對象主動發現及精準救助幫扶長效機制以來,獲得的新變化。通過推動部門間業務數據互通共享,中山市11個部門及各鎮(街)建立起每月定期數據比對機制,根據數據重疊強度,主動篩選發現除民政兜底保障對象以外的其他相對困難對象,及時給予精準救助,推動社會救助從“人找政策”轉向“政策找人”。

   “找人”的精準度,是這一機制在實踐落地過程中的最大亮點。

   像楊偉枝這樣的“相對困難對象”,指的是未達到中山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邊緣家庭救助、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條件,但由于醫療、教育、住房、災害、意外事故等因素,導致家庭必要支出較高,或由于失業、患病、殘疾、無勞動力或弱勞動力等因素,導致家庭收入較低,在基本生活、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

   而相對困難對象主動發現及精準救助幫扶長效機制,則對幫扶對象進行了科學識別與精準界定,切實解決不同類型相對困難群眾的多方面困難。

   54歲的杜錦軒家住中山市西區街道,妻子肢體殘疾,兒子是精神障礙患者,經濟來源主要靠杜錦軒和女兒的工作收入。2021年,一場意外導致杜錦軒和兒子受傷,產生了較高的醫療費用。這一情況被中山市主動發現機制監測到,經過入戶核查,確認杜錦軒不符合低保等救助條件,于是由街道和市紅十字會給予了臨時救助。

   杜錦軒接受的臨時救助,就是中山市實施的分層分類救助其中一項。根據中山市相關資料,具體來看,即對符合低保、低保邊緣、特困、孤兒等兜底保障救助政策的,及時納入相應保障范圍;符合專項救助政策的,及時轉介相關部門采取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方式,精準幫扶相對困難對象,實現應幫盡幫、應救盡救;對因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救助方式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由民政部門及時給予臨時救助。

   除了這三類救助機制,慈善救助幫扶為“政策找人”提供了更完善的兜底補充。

   港口鎮64歲的村民黃女士,因確診患有乙狀結腸癌、腹膜轉移癌等多種重癥,花光了25萬多元的所有積蓄。困難幫扶中心通過數據對比發現了黃女士的情況,主動聯系她申辦了慈善醫療救助金4.6萬多元,緩解了她頭痛的醫療難問題。

   據了解,中山支持引導公民、法人等社會力量通過捐贈、設立幫扶項目、提供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相對困難對象幫扶;引導市內慈善組織對符合條件的相對困難對象提供精準救助;通過中山市大病幫扶、教育幫扶、住房改造幫扶三大幫扶中心以及慈善眾籌、微心愿捐助、博愛100公益項目三大慈善平臺,對相對困難對象開展救助幫扶。

   二、黨建引領,著力破“三難”

  “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的過程中,總有部分群眾因疾病或其他原因陷入貧困,依靠自身努力無法擺脫困境。”中山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依靠技術“找到”需要幫助的群眾,深入“大走訪”也是必須,而走訪的初衷就是為了“主動發現他們,精準救助,為他們解困紓困”。

   近年來,中山市多措并舉實施兜底救助,努力實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數據顯示,2021年6月以來,中山市民政局持續開展“大走訪、深調研、開新局”活動,6個調研組挨家挨戶地深入各村居,走訪慰問群眾1.8萬人次。

   再往前看,2018年以來,中山市民政局先后就全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兜底救助保障情況開展深調研工作。調研發現,看病、讀書、住房等三難問題是400多件群眾反映問題中最為集中也是最為迫切的問題。

   其中,困難家庭超過90%是大病原因造成的,而以往的救助措施,存在門檻較高、標準偏低、救助面太窄的情況;困難家庭中的學子在高中、大學等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費用支出較大,政策范圍內的教育助學資金不足以切實解決困難家庭的讀書難問題;部分困難家庭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導致不符合政策范圍內的危房改造補助條件,所住房屋存在安全隱患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因此,破解困難群眾三難問題迫在眉睫。

    “困難幫扶中心”應運而生。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下,中山市民政局以黨建工作為統領,圍繞民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民生,著力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在全省率先打造“困難幫扶中心”,逐步實現弱有所扶、難有所幫、困有所助、應助盡助。

    一是開展大病幫扶——大病困難幫扶中心引入完美(中國)有限公司每年定向捐贈300萬元發起設立專項幫扶基金,采用“政府專項資金+社會慈善資金”的運作模式,精準救助大病困難群眾,實現雙低家庭對象大病患者自負醫療費用限額內補貼95%以上;普通困難家庭支出型患者救助自付和自費費用可達到80%以上。

   二是開展教育幫扶——在政府扶困助學制度基礎上,教育困難幫扶中心先后聯合“劉蓉蓉慈育助學基金”“駿建博愛慈善基金”共同實施教育幫扶,建立市鎮聯動的教育幫扶制度,通過建立困難家庭學生信息庫,實施主動發現,精準幫扶,讓困難家庭學生在初中、高中、大學等教育階段每學年在享受政府扶困助學待遇基礎上,分別額外獲得總額不低于1500元、3000元、4000元的助學金,實現大學生每年可獲得助學金總額不少于8000元。

    三是實施危房改造幫扶——從2004年起,中山市即開始實施低保家庭危房改造工作,2012年起將低收入家庭危房改造納入政府資助范圍,并形成長效機制,將危房改造資金納入市鎮兩級年度財政預算。截至2021年,全市累計投入近2億元為困難家庭改造危房3443套。

   動態管理下的困難家庭危房改造,有效提升了困難群體的住房安全保障,能夠確保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梢钥吹?,中山市困難救助中心的創新性實踐,真正為困難群眾播撒了“及時雨”,送來了“雪中炭”。

    三、協同發展,和美中山底色

    民政工作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

   為不斷完善救助體系,《中山市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實施辦法》等政策陸續修訂出臺,依據群眾困難類型、程度實施類別化、差異化救助;《中山市相對困難對象主動發現及精準救助幫扶長效機制》印發實施,市民政系統對6078名重點對象走訪登記、幫扶結對。

   將格局再擴大,今年1月,中山、珠海、深圳三市民政局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社會救助政策區域統籌銜接創新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在中山、珠海、深圳任一城市居住滿3個月的三市戶籍家庭可在居住地申辦社會救助申請事項。這一新政更是推動了三市社會救助協同辦理,讓困難群眾能夠共享發展成果。

   統籌、聯通、協同,針對珠三角地區人員流動大等特點,結合在異地居住困難群眾的實際需要,深珠中三市在《方案》中提出的三市社會救助事項可在居住地申請、三市居民可申請居住地慈善項目救助等創新舉措,不僅讓困難群眾少跑了路,免除了他們在戶籍地和居住地來回奔波的辛苦,更有利于困難群眾盡快盡早得到救助;同時,還把困難群眾納入了居住地社會救助福利保障的范圍,引導當地慈善力量開展救助幫扶,拓寬志愿幫扶服務渠道,讓困難群眾可以得到更多社會力量的幫助。

   而這背后亦指向了城市發展的大勢及邏輯:融合與協同。

   “堅定不移實施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一體化融合發展大戰略,奮力建設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支撐點?!?022年元旦前夕,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在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上如是表示。

   從規劃未來五年發展藍圖的高度,中山市將一體化融合發展上升為城市戰略,不僅是對戰略的再加碼、再提速,也是對城市發展邏輯的重塑、對城市能級的再造。而透過最基礎性的民生兜底工作,城市協同發展的“地基”得以建立,其中更是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提高社會救助水平,把困難群眾的民生底線兜住兜牢,提升民生福祉,是和美中山不變的底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州市| 大同市| 苏尼特右旗| 鄂温| 洞口县| 延寿县| 宜丰县| 图木舒克市| 林周县| 时尚| 石渠县| 德令哈市| 青海省| 蒙阴县| 九龙坡区| 兴宁市| 天水市| 宝山区| 崇信县| 龙州县| 广德县| 吉木萨尔县| 白朗县| 额尔古纳市| 新沂市| 若尔盖县| 涿州市| 利川市| 舞阳县| 焉耆| 临沂市| 宜昌市| 镇康县| 驻马店市| 北京市| 荔浦县| 元谋县| 江西省| SHOW| 文化|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