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一村位于黃圃鎮近郊,西面與兆豐村(原大滘村)相接,南面與三社居委會(原鎮二村)相接,東面與鰲山村(原石嶺村、崗東村)相接,北面是鯉魚咀河道,是黃圃鎮規劃的商住副中心。下轄第一村民小組等8個村民小組。2023年末,該村共有戶籍人口1534戶5408人,常住人口6508人。全村耕地面積170畝、林地面積437畝。2023年村集體總收入411.11萬元。
鎮一又名“北頭”,屬歷史自然村落,轄區總面積2.14平方公里(約3215畝),是中山市少有集“山、水、田、村”資源于一體的自然村落,主要的山嶺有大崗山、北頭崗,海拔最高約85米;主要河流有鎮一涌、鯉魚涌。鎮一村先后榮獲中山市生態示范村、中山市宜居示范村、中山市秀美村莊等榮譽稱號。鎮一村歷史悠久,始建于公元412年(東晉義熙八年),是大黃圃發源地之一,村內歷史文物保存比較完好,擁有市級不可移動文物10處。其中村內現存古宗祠3座,黎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初期,何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現有500多年樹齡的國家一級古樟樹1棵,經市林業局專家鑒定,認為該樹是中山市目前已知樹齡最長的古樟樹;有古廟兩座,其中康公廟距今364 年,北頭洪圣廟距今330多年;有古龍舟“北溪顯聰”一艘,已有200多年歷史;有建于清朝的社頭公4座、古墓11座、清朝道光年間的“百齡流芳”牌坊一座。鎮一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傳統習俗,無論是端午游龍還是主帥誕、洪圣誕等祭祀活動,以及農歷大年初一到初二的“派財神”活動都極具特色。
鎮一村基礎設施完備。交通方面,村內轄區以北靈路(包括北頭正街、北頭北街等)為主干道。西臨新豐北路、北臨嶺欄路、廣中江高速等交通要道。電網、網絡覆蓋情況。通信方面,鎮一村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戶數為1534戶,實現戶戶通電通寬帶,村轄區范圍實現4G及5G信號全覆蓋。文化娛樂方面,鎮一村現有體育健身場所4處,村民活動中心2處,公園8個,其中主帥廟公園和四隊榕樹小公園是清理衛生死角后改造而成;依山而建的古樹公園位于北頭崗,公園內鳥語花香、綠樹成蔭,是村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鎮一村內配套設施種類較為齊全,村內設有幼兒園、農家書屋、衛生服務站、休閑公園等公共服務場所,其中休閑公園內配備休閑健身設施。
“百千萬工程”建設方面,鎮一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和鎮黨委行動方案,立足本村實際,在“百千萬工程”主戰場擔當作為,走出一條具有鎮一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按照省“抓好一三五,做強百千萬”部署,根據《中山市關于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工作方案》《關于鎮村“一把手”抓“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方案》以及巡察整改的有關要求,實現“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基本改變”,全力打造美麗宜居示范村。2023年開局起步,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健全,資源要素投入明顯加強,社會力量得到廣泛動員,確保達到市級文明村標準,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0萬元;2025年初見成效,力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0%以上;2027年顯著變化,力爭村組兩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0萬元;2035年,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全面建立,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目前,鎮一村“百千萬工程”建設以“提質爭先”行動為主體,從收集的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清單入手,將關乎群眾利益的一件件“小事”做好,推動鎮一村發生實實在在的改變。截至目前,鎮一村“提質爭先”行動已取得一系列成效。人居環境方面,已完成新豐9號路及北頭正街等“四小園”建設;出具飛鼠山路鎮一村休閑公園設計方案;對轄區內雜物亂堆放等多處衛生死角進行清理;完成鎮一村北頭正街“綠化示范街”建設;在鎮一涌河堤兩岸新植樹200棵。交通出行方面,組織多場“紅心議事”會議商議增加停車位;開展新豐8號路道路擴寬及停車位建設工程;在新豐五號路設置禁止停車標識;將崗嘴街路面恢復平整。黨建方面,已召開鎮一村鄉村振興促進會全體會員大會,吸納一批新會員;完成四隊榕樹頭“紅心議事亭”建設;出具一、三、五隊“紅心議事亭”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