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村是黃圃鎮的一個自然村,下設18個村民小組。位于中山市的北部,黃圃鎮的南部,被西江河流所環抱,東與新沙村隔江相對,南與阜沙鎮隔水相望,西與南頭鎮接壤,北接黃圃鎮新城區。全村總面積2.82平方公里,轄下設18個村民小組,全村戶籍人口1828戶人、7052人,外來人口約3000人。
新地約于明中葉淤成沙洲,明末初已有人墾耕,清嘉慶初年(1796——1803)有人定居,名新地。野生在新地東面文明圍旁的老木棉樹(經歷代風雨滄桑,20世紀末時一場風水,完成使命,后在此地新栽一棵)作為紀念新地命名的標志。隨著外地人流的涉入,新地人的勤于耕作,不斷開辟耕地,沿河兩岸建起了居住的茅房。新地根據居住環境及地理位置轄崗頭涌、墟地、鰻埒、鋪頭華四個自然村。根據歷代老人傳說,從辟地到開村應有240多年的歷史。
新地村于改革開放初期,曾以“大米”聞名,素稱‘新地一粒米’曾響譽亞洲。隨著社會發展,物阜人豐的“魚米之鄉”從90年代始逐步轉型為以工業為主的新農村。新地村地理位置優越,地處黃圃鎮新沙大橋和新地大橋兩條主要交通運輸紐帶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村內幼兒園、小學、中學等全鎮優質的教育機構俱備;休閑生活設施完善,配有老人活動中心、多個休閑公園、籃球場,有沿水色秀麗的黃圃鎮水道河堤約3公里的休閑綠道,黃圃鎮體育公園A、B區、敬老院、行政服務中心均在村轄區地域內,村民足不出村可辦理各行政事項。近十幾年來,麒麟花園自建房住宅區及水木清華園、金禧水岸、格林尚坊、荔園新天地等商住小區相繼圪立而建。此外,在遠離居住區處,村內還有一小型的新豐工業區,共有大小企業約90多家,村內整體規劃布局合理完善,是一個宜商宜居、宜創業就業的好地方。
一直以來,新地村委會在黃圃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一心一意謀發展、同心同德興新地’為宗旨,經過歷屆村兩委班子的不懈努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初見成效,2023集體純收入624萬元,人均純收入30000元,并取得多項榮譽,包括:“廣東省衛生村”、“中山市文明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學前教育先進村”、“中山市秀美村莊建設工程幸福和美村居”、“中山市家庭教育工作先進社區(村)”、“中山市宜居示范村莊”、“社區建設優秀單位”、“中山市先進社區(農村)志愿者(義工)服務站”、“城市管理工作先進社區(村)”、“黃圃鎮五四紅旗團(總)支部”、“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單位”、“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黃圃鎮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優秀退役軍人服務站”、“廣東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中山市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按照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實施總體要求,新地村委會以“綠色生態促發展,健康生活滿民意”為載體,堅持“依法治村,產業興村,文化強村,環境優村”的發展理念,以村兩委領導為核心,致力于聚民心、集民智、辦民事,完善規劃,在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建立發展機制、完善基礎治理等方面推進美麗宜居村創建,著重推進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為主要內容的村莊人居環境整治,突出農戶房前屋后院內、村道巷道、村邊水邊和空地閑地的美化提升。整體提升村容村貌檔次和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打造了一個美麗宜居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