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推進“1+6+N”工作體系建設
4月25日至26日,全省持續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現場會在珠海、江門召開,橫欄鎮綜治中心被評為“2023年度廣東省‘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先進典型”。
▲上下滑動查看 2023年廣東省“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先進典型名單
近年來,鎮綜治中心深入貫徹省、市有關部署,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實現綜治、司法、信訪“三合一”實體化辦公的基礎上,聚焦強化綜治中心“指揮大腦”作用,深入推動“1+6+N”工作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先后榮獲2022年度中山市“年度擔當作為先進集體”、2023年度“優秀司法所”等榮譽。
提質升級
聚焦綜治中心“1”的功能
綜治中心主任由鎮黨委書記擔任,分管政法工作的黨委副書記任常務副主任,依托綜治中心實施包案化解積案、接訪下訪等工作機制,2023年鎮黨政領導牽頭接訪約訪群眾24批257人次。
按照“一體化運作,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解決,一條龍服務”的理念,積極爭取省市資金扶持,建成獨院式鎮綜治中心,面積約1100多平方米,在“五室一廳”的基礎上,實現綜治中心、網格和大數據事務中心、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社區矯正中心等“多中心合一”。
建立首問負責、協作配合、應急聯動、部門輪駐等11項配套機制,整合城建、公安、律所、社工等11個部門機構“常駐、輪駐、隨駐”辦公。2023年12月,鎮綜治中心承辦中山市推進“1+6+N”工作體系建設現場會并在會上作經驗介紹。
多元聯動
密切基層主體“6”的聯動
發揮綜合網格優勢,成立鎮網格和大數據事務中心,建立“警網聯勤”“消網聯防”“稅網聯動”3大機制,制定租賃房屋分級分色管理實施方案,2023年巡查出租屋9630棟次,排查整改各類隱患82400處。
▲出租屋精細化管理-建立“警網聯勤”機制
▲出租屋精細化管理-建立“消網聯防”機制
▲出租屋精細化管理-建立“稅網聯動”機制
▲落實租賃房屋分級分色管理
發揮公安機關優勢,形成“黨委領導、綜治統籌、部門牽頭、屬地主責”閉環式矛盾糾紛化解處置機制,全年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237宗次,化解1049宗次,化解率84.80%,其中部門聯調聯處604宗;創新平安建設“九個一”工程,動員277家單位完成張貼一套聯防點標識、組建一個最小應急單元、配置一套自動報警系統、派發一批《聯系卡》、簽署一份《倡議書》、觀看一次宣傳視頻、規劃一批內部停車位、建立一套督導機制、明確一個責任追究機制。
▲創新平安建設“九個一”工程
發揮檢察機關優勢,推動基層檢察室與商會簽訂“愛企驛站”共建協議,“訂單式”提供法律服務,普法宣傳,邀請企業問卷調查、參與評分。
發揮基層法院優勢,推動市基層法庭與鎮司法所、六沙村開展“庭所共建”“庭村共建”工作,設置“庭所共建工作室”,建立“實踐活動工作站”,延伸“落腳點”。
▲市基層法庭與鎮司法所、六沙村開展“庭所共建”“庭村共建”工作
發揮司法行政機關優勢,落實法律援助申請“市域通辦”機制,建立法律顧問線下定期駐點坐班制度。
發揮平臺優勢,深度應用“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全年網格應用處理事件37934件、群訴系統處理事件460件,辦結率均為100%。
因地制宜
整合特色資源“N”的力量
擦亮全市首家花木行業調解工作室——陳炎連調解工作室品牌,引入調解“大咖”一線工作經驗。成立“西江伴語”調解工作室,法官、檢察官、律師、調解員等多主體參與,2023年調處并達成調解協議案件156宗。堅持民事民議民辦,依托全覆蓋村(居)民議事廳,全年開展議事協商事項350件,解決問題311件。
▲成立陳炎連調解工作室,聆聽花場主、農民工的心聲
▲“西江伴語”調解室團隊開展調解工作
打造特色志愿服務隊伍,成立由全國勞模、中山好人、創業致富能手、黨員、律師等組成的“助矯先鋒”志愿服務隊,為社矯對象開展教育學習34場、就業創業幫扶40場、心理幫扶18場,化解重點人群矛盾糾紛;選聘退休干部、居民代表、治安積極分子等人員擔任2832棟出租屋的志愿樓棟長,實現規模以上出租屋樓棟長全覆蓋;組建3000多人的平安建設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平安建設宣傳及安保聯防行動392場,累計服務時數1.5萬小時,拓寬“N”的渠道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