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火炬開發區開展“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組織駐區市人大代表以及相關部門、單位對區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處理情況開展視察活動,以及對“馬上辦”“行走辦”機制落實、優質教育供給等事關全區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進行實地調研,并開展座談,傾聽群眾呼聲,研究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力打通民生實事推進過程中的堵點、痛點、難點。

在岐民北路沙場、堆場,人大代表們現場了解建筑垃圾堆場圍擋是否合規,是否存在貨柜場維修噪音、路段交通整治、地塊是否合規使用、地面硬底化升級改造等情況。
記者了解到,前期群眾反映的該沙場、堆場存在的運輸車輛影響交通、沙場未設置圍擋、堆放建筑垃圾、噪音等問題已整改完成。下一步火炬開發區將對岐民北路路段道路、給排水、綠化、照明等道路附屬設施和岐民北路、會展西路交匯路口的交通組織進行升級改造。加大日常巡查及執法力度,加強對集體經濟組織土地合同簽訂及實施的管理。聽取居民代表意見建議,爭取他們對環境擾民問題整治工作的共識和支持。
人大代表趙榮多建議,明確牽頭部門,及時開展全區新設建筑垃圾收集場選址、面積、管理方式的可行性調研,探索全區建筑垃圾處理辦法。同時,對閑置用地的使用開展全過程監督管理,加強執法力度,確保土地使用合法合規。
在某連鎖快餐,人大代表們詳細了解該單位餐廚廢棄物分類放置、清理、存放容器清潔、消毒、餐廚廢棄物處置臺賬、是否嚴格遵循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是否建立健全并嚴格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等情況。
人大代表何少明建議,餐飲企業要進一步加大對消費者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力度,讓垃圾分類知識走上餐桌,提高消費者垃圾分類知曉率和投放準確率,引導他們培養“光盤”文明理念,拒絕餐飲浪費。
在香暉園小區,人大代表們現場查看小區垃圾分類硬件設施、宣傳推廣等情況,對無物業管理小區的群眾“垃圾分類”意識不強、垃圾混投等困難和問題進行詳細詢問。 人大代表曾承英、劉曉野建議,針對無物業管理小區,可探索數小區聯合一家的物業管理公司模式,規范小區內部垃圾處理。同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周邊居民和場所的密度合理設置分類垃圾桶和垃圾房,對學校、小區居民等群體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完善相應的終端處理機制,回收過程公開透明,讓群眾看見“垃圾分類”實實在在的工作和成效,提升群眾參與“垃圾分類”行動的積極性。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區市政街道已更新600個新穎的垃圾分類桶,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落地落實落細。初步建成火炬開發區大環中轉站廚余垃圾收運中心并投入運作,該收運中心實行定時、專車、專人收集的收運模式,對廚余垃圾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收運。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區已有50家餐廚垃圾產廢單位與中山市餐廚垃圾特許經營企業簽訂收運協議并交附收運。
在區行政服務中心,人大代表一行對“馬上辦”“行走辦”機制落實情況進行詳細了解。據介紹,為進一步提升全區企業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區行政服務中心利用統一熱線平臺、依托實體政務大廳構建協同聯動的“7×24”小時企業訴求“馬上辦”一跟到底工作機制,同時推動“行走辦”常態化,深化審批改革,實現增速提效,打造貼心便民服務,使企業辦事獲得感和滿意度全面提升。
人大代表方可、劉曉野建議,應進一步延長優化業務辦理時間,滿足群眾在工作日的業務辦理需求,并增加交警等部門業務服務類型,提高企業、群眾滿意度和辦事效率。
座談中,人大代表們聽取了火炬開發區優質教育供給情況匯報。近年來,火炬開發區大力推進落實優質教育供給等民生實事,把教育惠民作為民生工程重要內容,加速推進公辦學校建設,民辦學校(幼兒園)謀劃轉制,持續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有效解決日益增長的學位需求,強化民生保障推動市民幸福感提升。人大代表董秀清建議,加大在編教師招聘力度,同時督促在編教師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形成比學趕超的研學氛圍,進一步激發教師隊伍創新活力。

【中山紀念中學火炬一中】
活動中,人大代表們紛紛表示,將繼續認真履職,主動擔當作為,切實做到“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密切聯系群眾,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深入一線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惠民生。發揮好監督作用,強化民生實事跟蹤監督,督促推動各項措施,推動民生實事落地落實。
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中山港街道人大工作委員會主任林子平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