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中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業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5日
中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
為落實《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要求,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助推中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定如下措施。
一、樹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標桿示范
(一)鼓勵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建設。支持制造業企業開展內外部全業務流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施企業資源計劃、產品生命周期、生產執行、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等工業軟件全覆蓋,對工作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進行有效管理,實現資源共享和工作高度協同、業務流程一體化運作,在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方面的水平與經濟效益有較突出的示范作用。每年認定不多于10家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每家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二)鼓勵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車間建設。支持制造業企業以生產執行系統為核心、關鍵設備聯網為基礎,關鍵環節實現工業軟件覆蓋,有效采集和連接車間的生產資源信息,實現對車間現場網絡化監控和可視化管理。每年認定不多于15個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車間項目,每個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200萬元;政策有效期內,每家企業可申報1個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車間;已獲得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車間獎勵的企業,入選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時,按差額進行獎勵。
(三)鼓勵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建設。支持制造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項目基于工業互聯網架構,實現企業設備數據、系統數據、供應鏈數據等至少一類以上數據要素“上云上平臺”并在云端或平臺集成、分析、應用。重點推動5G+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建設。每年評選不多于10個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每個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已獲得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獎勵的企業,入選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示范車間時,按差額進行獎勵。
二、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四)支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完善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固定資產投資扶持政策,重點扶持運用智能化裝備和數字技術開展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等項目,最高按照項目設備和軟件投入總額的20%給予扶持,單個項目最高獎勵2000萬元。其中對屬于數字化智能化備案項目,扶持資金可分兩次撥付(項目計劃下達后撥付30%,項目通過整體驗收后撥付剩余70%)或驗收后一次性撥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開展進度檢查,對未通過進度檢查的項目,全額追回第一次撥付的扶持資金。項目投入中已獲得其他市級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的部分,不再獲得此項扶持。
(五)支持制造業產業鏈協同創新。根據《推動中山市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鏈協同創新實施方案》,圍繞五金、家電、燈具、板式家具等特色產業集群,采取“政府政策+智能制造供應商+融資擔保+產業鏈企業”的模式,對實施智能化轉型升級的企業進行政策組合支持。通過智能制造供應商、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輸出先進生產方式,為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鏈企業提供一攬子智能化升級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先進技術裝備等支持。通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貸款擔保、設備融資租賃、信托等金融服務。項目按照最高不超過投資額的30%給予事后獎補,單個企業最高獲得補助不超過1500萬元。
三、做強數字化智能化供給能力
(六)支持高水平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賦能平臺建設。支持經市政府批準引進培育落戶中山(含合作運營模式)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或數字賦能平臺,重點支持國際知名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中國軟件收入百強榜、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榜等數字賦能企業在中山打造工業互聯網標桿平臺或數字賦能標桿平臺(以下稱“標桿平臺”)。按照平臺注冊資金、場地租金、展示中心、示范產線、標識解析節點等建設情況,每年獎勵不多于5家標桿平臺,每家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支持重點產業集群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每個集群數字化服務平臺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七)提升平臺數字化智能化服務能力。支持平臺與重點產業鏈核心節點企業共建工業互聯網標桿應用示范項目;支持平臺為行業龍頭骨干企業、重點產業鏈核心節點企業、重點行業企業等共建數字化智能化工廠、工業互聯網+生產共享工廠、工業互聯網+集群協同工廠、數字化智能化車間;支持平臺為企業提供“上云上平臺”、診斷咨詢、解決方案等數字化智能化服務。按照平臺完成的績效給予獎勵,每個平臺每年獎勵額度合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標桿平臺每年獎勵額度提升至最高不超過1500萬元,獎勵期限最長3年。
(八)支持平臺匯聚數字化智能化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支持平臺引進和培育一批面向工業應用場景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軟件、產品解決方案,以及工業軟件、智能裝備、機器人等產業生態企業落地并進駐平臺。對完成適配并部署平臺的工業APP、在中山取得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并成功應用的工業軟件、在中山落地的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產業生態企業、獲評國家/省/市級優秀工業APP等績效,每年每個平臺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平臺引進落地產業生態企業的經營場地視同平臺經營場地,給予相同標準的租金獎勵。
四、支持數字化示范產業園區、產業集群試點建設
(九)加強產業園區數字化管理。各鎮街加強產業園區、工業集聚區的數字化管理,協調推進政府各部門與制造業相關的數字資源匯集,推動資源要素、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貿易流通鏈等數據匯聚與融合應用。推動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在管理監測、精準招商、節能環保、安全管理、綜合治理等領域先行先試,遴選園區數字化管理試點單位,推動平臺、企業、政府數據聯動,形成對產業園區、產業集群分析、研判、預警及輔助決策的區域“工業大腦”。
(十)支持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建設。圍繞戰略性產業集群和各特色產業集群,按照“一群一策”,推動制造資源集聚程度高、產業轉型需求迫切的產業集群開展數字化轉型試點建設。每年遴選不超過5個產業集群試點,采取“揭榜掛帥”方式選定試點牽頭單位組織實施,試點牽頭單位按照集群需求組建產業聯合體生態組織,從特定鎮街起步,設定發展目標和服務內容,推動集群內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試點建設方案經專家評審,對試點牽頭單位,最高給予不超過2000萬元的獎勵。獎勵資金分兩次撥付,項目計劃下達后撥付30%的獎勵資金,項目通過整體驗收后撥付剩余70%的獎勵資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開展進度檢查,對未通過進度檢查的項目,全額追回已撥付的獎勵資金。鼓勵產業集群所屬鎮街,牽頭推動平臺、協會、企業等開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診斷咨詢等服務,形成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整體解決方案,對診斷咨詢等服務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萬元。
五、支持培育數字化專業人才
(十一)加強數字化人才培訓。鼓勵平臺單位、行業協會等及時總結工業互聯網、數字賦能企業等領域成效突出的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果與案例,積極賦能企業首席信息官(CIO)和數字化智能化管理人才。對平臺單位、行業協會等單位開班培訓CIO、數字化智能化管理人才,按照培訓人員數量、培訓時間及經考核合格后出具的培訓認證證書等情況給予單位最高30萬元獎勵。
六、加大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金融財政支持力度
(十二)開展銀行貸款貼息與風險補償。在現有金融扶持政策基礎上制定貼息政策,對制造業企業使用金融機構“數字貸”或其他金融產品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數字化智能化設備及其配套裝置、數字化系統、工控軟件等)給予全額貼息,單個企業每年獲得貼息金額最高3000萬元,政策有效期內貼息期限最高3年。納入貼息范圍的貸款利率不超過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積極開展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引導各類投資基金等社會資本向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領域傾斜,推動金融機構加大授信額度、創新金融產品,建立政銀合作項目風險聯動機制。設立5億元規模的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池(首期2億元),對各類金融機構發放用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的“數字貸”金融產品予以風險補償。
(十三)鼓勵開展股權投資。鼓勵引導國有資本、產業基金和社會資本以股權投資方式參與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
七、其他
(十四)對重特大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賦能平臺、大型互聯網工廠等招商項目,或國家、省要求資金配套項目,經市政府同意,可通過一事一議確定獎補方式和額度。
八、附則
1.平臺服務的企業項目獲得的市級財政資助總金額與平臺獲得的該項目獎勵金額的合計不超過企業項目投資總額。
2.本政策所涉及表述扶持比例或扶持金額的,均為最高扶持比例或最高扶持額度。申報項目已投入金額、服務合同金額、建設金額均不含稅金。
3.項目申報單位原則上不得以同一項目重復申報或多頭申報財政資金,本政策第(一)、(二)、(三)、(七)、(十二)點除外,同一實施內容的項目確因特殊情況已申報其他專項資金的,必須在申報材料中注明原因,以申報項目最早獲得的專項資金為準,后續其他專項資金作廢。
4.本政策措施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制定各項細則,鼓勵各鎮街參照本政策措施進行疊加支持,市鎮兩級共同加大對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扶持力度。
5.本政策到期后繼續執行終止日期當年度獎補工作,即2025年內成功申報本政策的項目可于2026年進行兌現。
本政策措施由中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解釋和實施,自發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附件:名詞解釋
附件
名詞解釋
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制造業企業通過綜合運用新型制造技術和5G、云計算、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激發數據要素創新驅動潛能,打造提升信息時代生存和發展能力,加速業務優化升級和創新轉型,促進全產業鏈、產業集群在線協同制造,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創造、傳遞并獲取新價值,實現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過程。
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是制造業企業開展內外部全業務流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施企業資源計劃、產品生命周期、生產執行、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等工業軟件全覆蓋,對工作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進行有效管理,實現資源共享和工作高度協同,構建數字化規劃、決策、執行智能制造體系,從而實現企業全部業務流程一體化運作。在智能化制造、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設計、決策、產品以及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水平與經濟效益有較突出的示范作用。
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車間:制造業企業以生產執行系統為核心、關鍵設備聯網為基礎,推動生產制造過程數字化智能化,包括基礎層的數據化(包括生產設備的信息采集和命令執行以及生產資料的數字化標識)和執行層的數字化(指車間計劃與調度、工藝執行與管理、生產物流管理、生產過程質量管理、車間設備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單元的數字化),關鍵環節實現工業軟件覆蓋,有效采集和連接車間的生產資源信息,實現對車間現場網絡化監控和可視化管理,具有解決企業生產車間的核心環節問題,具有可參觀、可推廣、可復制示范指導作用。
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支撐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的工業云平臺。其本質是在傳統云平臺的基礎上疊加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通過構建精準、實時、高效的數據采集體系,建設包括存儲、集成、訪問、分析、管理功能的使能平臺,實現工業技術、經驗、知識的模型化、軟件化、復用化。
數字賦能平臺:基于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與企業生產、管理、營銷等相關的各類數據資源,搭建面向不同行業和場景的應用服務與應用創新的數字化云平臺,幫助企業實現生產、運營管理、營銷等的智能決策和深度優化,并推動數字產業生態聚集。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一級節點即國家頂級節點。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是面向特定行業或多個行業提供標識服務的公共節點,既要向上與國家頂級節點對接,又要向下為工業企業分配標識編碼及提供標識注冊、標識解析、標識數據服務等,同時滿足安全性、穩定性和擴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中央工廠:匯聚各類生產要素資源,基于同一底層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把所有的設備、人、信息化系統、自動化系統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連通,實現制造資源和數字資源高度統一、集約高效的新型現代化工廠。
工業互聯網+生產共享工廠:基于工業互聯網技術、平臺服務框架,整合和建設產業鏈核心節點企業自身及上下游供應鏈企業在中山的生產能力,打破行業壁壘、打通行業信息不對稱,將多種類型和規模的制造業企業聯系起來,合理匹配、共享閑置設備、技術和人才等資源,形成有效的制造資源共享機制,提升產能匹配效率。
工業互聯網+集群協同工廠:基于工業互聯網技術、平臺服務框架,利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將傳統的串行工作方式轉變成并行工作方式,實現集群內、供應鏈內及跨供應鏈間的企業產品設計、制造、管理和商務等的合作,為集群企業提供生產制造、集中采購、金融、倉庫物流等共性、共享服務,最終通過改變業務經營模式與方式達到資源最充分利用的目的。
上云上平臺:圍繞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利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工具、新模式,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排放、優化產業協同等。
工業軟件:工業軟件指專用于或主要用于工業領域,以提高工業企業研發、制造、管理水平和工業裝備性能的軟件。分為研發設計軟件(包括CAD、CAE、CAM、PLM、PDM、CAPP軟件和集成研發平臺等)、生產控制軟件(包括MES、SCADA、DCS等)、信息管理軟件(包括ERP、SCM、CRM、HRM、EAM、BI、視頻監控軟件等)以及嵌入式軟件(包括工業通信、工業裝備、能源電子、汽車電子、安防電子等領域的軟件部分)。
工業APP:基于工業互聯網,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滿足特定需求的工業應用軟件,是工業技術軟件化的重要成果。面向特定工業應用場景,通過調用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的資源,推動工業技術、經驗、知識和最佳實踐模型化、軟件化、再封裝而形成的應用程序。
工業大腦:基于大數據的一體化系統平臺,通過對政府、園區、企業、金融機構系統、設備、傳感器、人員管理等方面數據進行匯集、清洗、脫敏、分析等程序,產生經濟和社會收益,形成可發展的服務和運營模式,并以此為樞紐帶動數據要素流動,促進各領域的數字化應用,加速數字產業發展,同時激活海量數據價值,為解決政府、園區、企業、金融機構遇到的核心問題做出重要決策支撐。
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支撐廣東經濟穩定發展的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產業、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等。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引領帶動廣東經濟發展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包括: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與增材制造、數字創意、安全應急與環保、精密儀器設備等。
工業互聯網: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其本質是以機器、原材料、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產品以及人之間的網絡互聯為基礎,通過工業數據的全面深度感知、實時傳輸交換、快速計算處理和高級建模分析,實現智能控制、運營優化和生產組織方式變革。
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以移動性、時延、用戶感知速率、峰值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能效為關鍵性能指標,支持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等三大應用場景,是構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型基礎設施。
大數據: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數據規模海量、數據流轉快速、數據類型多樣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人工智能: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其內涵包括腦認知基礎、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知識工程等方面。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工業互聯網標識通過賦予每一個產品、零部件、機器設備唯一的“身份證”,實現全網資源的靈活區分和信息管理。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類似于互聯網域名解析,可以通過產品標識查詢儲存產品信息的服務器地址,或者查詢產品信息以及相關服務。
政策解讀:中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解讀
圖片解讀:《中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