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舊路改造是疏通城市“血管”重要措施。近年來,市屬國企路橋公司聚焦主業優勢,以承擔部分城市舊路改造升級工作為契機,在國道G228線神灣段等舊路改造項目中,創新運用公路長壽命全結構再生技術完成道路“白改黑”,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效統一”。
一是立足主業“引進來”,打造舊路改造“新技能”。合作建成大灣區首個綠色建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三橋建筑材料資源化綜合循環利用示范性工廠。該基地投產以來,采用國際領先的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已將中山市部分區域公路固廢及城市建筑垃圾進行循環利用,為全市舊路改造提供優質新材料。同時,實地考察全國首個公路交通低碳發展示范基地——宜春上高乳化瀝青冷再生基地,學習掌握六大核心道路環保施工新技術,并達成深化合作共識,為推動中山舊路改造資源化循環高效利用、促進道路養護技術高質量發展開拓新思路。該新技術具有成本低、工期短、生態環保、回收利用率高等優點,對推動中山公路養護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是聚焦中山“深研究”,全力打造應用“新樣板”。積極與市公路事務中心等職能部門對接,深入研究公路再生等新技術應用,并將國道228線神灣段作為長壽命全結構再生技術試驗段。該段道路原為瀝青混凝土路面,隨著重載運輸車輛日益增加和惡劣天氣影響,路面破損嚴重,多處路面出現鼓包、剝落、露骨料等路面病害,存在較大交通安全隱患。對此,路橋公司結合原道路路面材料性能情況,研究運用了共振碎石化技術、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HMAC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施工等再生技術,量體打造RAP料(舊瀝青路面回收料)再生功能層,創新原位再生層等結構形式進行改造,比傳統挖除重新攤鋪的維修方式縮短工期約2/3,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
三是保障民生“嚴管理”,展現國企施工“新風貌”。為提高舊路改造施工效率,縮短施工時間,從嚴把控施工管理過程。嚴格落實技術交底,篩選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的技術工人,組織關鍵和特殊工序作業人員進行經常性技術學習,切實按控制程序推進施工;嚴格把好質量關口,全過程抓好施工材料、施工方法、施工機具等關鍵環節,落實各工序完工自檢、復檢及終檢;嚴密做好交通疏導,確保沿線小區、廠企等人流、貨流進出暢通,保證國道交通通行,將施工影響控制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