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的地理格局為“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資源少而散。為推動當地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韶關市供銷合作社緊緊抓住產業變革機遇,圍繞增強核心競爭力和為農服務實力,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構建公共型農資農技服務網絡,當好為農服務生力軍。
近年來,韶關市供銷合作社加強應用型人才培訓,積極在各地發展村助理和屬地飛手,農服公司采用“農服公司+村助理+農戶”的經營方式與飛手簽訂協議,實現了“本地人管理本地田”三方共贏局面。飛手、村助理等預計可增加每年3~5萬元的勞動收入。
韶關市社在南雄、湞江等7個縣(市、區)成立縣域農業生產服務中心,以“服務中心+服務組織+合作社+農戶”方式開展水稻種植全程托管服務,為農戶降低生產成本。
此外,韶關市社加強數字化應用,搭建數字化監測平臺。整合病蟲害監測平臺、智慧農機平臺和農機信息管理平臺等多個數字化信息平臺資源,對水稻等作物常見重大病蟲害定向誘集、分類統計、實時報送和預警分析。通過推廣粵供銷農服數字化應用,讓農戶在“粵供銷”APP上實現一鍵下單、服務監管、服務可溯源等功能,達到服務提質增效的效果。
據悉,韶關市社通過實施“綠色農資”升級行動,推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應用,實施測土配方作業,推廣使用配方肥,做到精準用肥科學施肥。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廢棄化肥農藥包裝物100%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