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記者采訪獲悉,新修訂的《中山市工業綠色發展項目資助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已出臺。《細則》提出,在清潔生產、綠色制造及綠色數據中心、節能、節水、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對成效突出、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企業,給予一次性3萬至30萬元的資助。
3年引導200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
據悉,《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中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引導中山市內200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促進一批企業和產品申報國家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提升企業綠色化生產水平。
《細則》明確,資助范圍主要包括七類園區和企業:通過自愿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的企業;獲評國家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的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工業園區、綠色設計產品;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企業;列入省級及以上工信部門公布的節能技術、裝備(產品)推薦目錄的企業;獲評省級及以上工信部門認定的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獲評國家級重點用水企業、園區水效領跑者,獲評省級節水標桿園區、企業,獲評市級節水型企業;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準入)公告名單的企業。
提升中山制造“含綠量”
中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舊版實施細則相比,本次修訂新增加了對獲評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企業、市級或以上節水型園區和企業、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廢鋼鐵、廢紙加工、廢塑料、廢舊輪胎、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環保裝備制造業等)規范(準入)公告名單企業的獎勵;對列入省級及以上工信部門公布的節能技術、裝備(產品)推薦目錄的企業,由原本對企業一次性資助改為對單個產品進行資助。
《細則》調整后,將進一步引導企業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降碳,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改造,構建工業綠色低碳轉型與工業賦能綠色發展相互促進、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格局。
《細則》相關獎補資金將采取“免申即享”方式開展,中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按照有關規定對符合獎補條件的對象進行審核并辦理撥付手續,無需額外申報,切實加強惠企政策兌現,提高企業對政策的獲得感。
轉自: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