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無障礙版 長者助手 登錄
您當前的位置: > >規范性文件

中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健康中山行動的意見

文號:中府〔2020〕54號 信息來源:中山市人民政府網站 發布日期:2020-09-18 分享:

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廣東行動,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山行動,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健康廣東2030”規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健康廣東行動的意見》(粵府〔2019〕116號),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到2022年,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一體化的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殘和死亡風險逐步降低,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

  到2030年,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一體化的健康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養水平顯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水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實現。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建立健全市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和健康科普資源庫,構建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充分評估健康科普需求,普及疾病預防、緊急救援、及時就醫、合理用藥、應急避險等維護健康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大力培養復合型健康科普專兼職人才,建立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各鎮街、各有關單位聯合中山廣播電視臺和其他媒體開辦優質健康科普節目和欄目,并免費刊播健康科普公益廣告。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于25%和35%。

  (二)實施合理膳食行動。推廣平衡膳食模式,大力倡導食物多樣性,推進減鹽、減油、減糖。推進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及食品營養標準宣傳貫徹執行。倡導食品加工和餐飲服務營養化轉型,開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廳”建設,加強營養和膳食指導覆蓋一般健康人群及特定人群。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分別在2019年和2022年基礎上提高10%,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于7%和5%、貧血率分別低于10%和9%。

  (三)實施全民健身行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統籌推進全民健身公共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城鄉健身步道,努力構建城鎮社區10分鐘健身圈,大力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因地制宜發展群眾性健身運動項目。打造有利于推進健康中山建設的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加強科學健身隊伍建設,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到2022年和2030年,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分別不少于93%和96%,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分別不少于39.5%和42%。

  (四)實施控煙行動。加強控煙宣傳教育,加強對未成年人控煙的宣傳引導,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草制品和電子煙。鼓勵領導干部、醫務人員和教師等發揮控煙引領作用。建設無煙環境,逐步在全市范圍內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煙,將市內各級各類黨政機關、學校、醫院、事業單位等建設成為無煙單位。加大煙草廣告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查處違法發布煙草廣告行為。推動將電子煙列入煙草制品進行管制,定期開展煙草流行監測。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分別達到30%以上和80%以上。

  (五)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素養,培養心理健康行為,預防心理行為問題發生。加強心理健康人才培養,健全社會心理服務網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服務。建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機制,完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開展人群心理健康監測,加強心理健康相關科學研究,持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和促進策略。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分別提升到20%和30%,失眠障礙、抑郁癥和焦慮障礙患病率上升趨勢減緩。

  (六)實施健康環境促進行動。

  1.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開展國家衛生城鎮效果評價和健康環境促進行動宣傳,推進健康城市、健康鎮村建設,加大健康醫院、健康學校、健康單位等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力度。到2022年和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健康學校等健康“細胞”工程試點;建成廣東省健康城市建設示范市,爭取達到國家級健康城市建設示范市水平。

  2.加強環境監測和評價及綜合防治。開展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與評價。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控制環境污染相關疾病、道路交通傷害、消費品質量安全事故等。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飲用水水質達標情況明顯改善,并持續改善。

  3.加強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堅持以環境治理為主的綜合預防控制方針,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水平。加強病媒預防控制隊伍建設,保障經費落實,確保預防控制措施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要求。加強病媒生物防制知識宣傳教育,倡導通過健康生活方式及改善生態環境等手段減少病媒生物孳生繁殖。積極探索病媒生物監測新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健全覆蓋全市的病媒生物監測和預防控制網絡。到2022年和2030年,根據病媒生物的生態習性,制定適合本地區的技術指導意見;制定病媒生物防制行業標準,促進有害生物防制行業的有序發展;建成專業化科普教育基地,借助新媒體及信息化技術,加強病媒生物防制知識宣傳,引導民眾積極參與,構筑全民參與的病媒生物綜合管理體系。

  (七)實施人群健康促進行動。

  1.加強婦幼健康促進。普及婦幼健康科學知識,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針對婚前、孕前、孕期、兒童等階段性特點,積極引導家庭科學孕育和養育健康新生命。開展出生缺陷三級防控和新生兒疾病篩查,推進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免費檢查,提高婦女兒童保健水平。建立生育全程保健服務模式,推動婦幼健康服務進社區、中醫藥進婦幼。到2022年和2030年,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6‰以下和4‰以下,孕產婦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5/10萬以下和12/10萬以下。

  2.加強中小學健康促進。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鍛煉習慣。打造健康學習環境,保障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提升體育與健康課程質量。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營養改善、心理健康專項行動。加強中小學校衛生與健康管理,提升學校衛生健康與體育專業能力,增強學生體質,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到2022年和2030年,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優良率分別達到50%以上和60%以上。全市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學生的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到2030年,全市中小學生掌握基本健康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和健康行為;基本掌握2項以上運動技能,形成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掌握調節情緒與壓力方法,有主動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

  3.加強職業健康保護。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加大職業健康監管執法力度,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建立健全職業病綜合防治機制,完善職業病病人救治救助和保障制度,提升職業病防治與危害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塵肺病等重點職業病救治保障。積極推動“健康企業”建設。到2022年和2030年,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的比例分別下降到30%以下和20%以下;重點行業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分別達到85%以上和95%以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率分別達到80%以上和95%以上。

  4.加強老年健康促進。加強老年健康宣傳教育,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營養、體育鍛煉、定期體檢、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藥等知識。開展老年常見病慢性病以及心理健康指導和綜合干預。整合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質量,探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優化老年人住、行、醫、養等環境。加強老年醫學學科基礎研究,鼓勵社會參與老年健康服務,支持老年健康用品產業領域科技創新。到2022年和2030年,65至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有所下降,65歲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八)實施慢性病防治行動。

  1.加強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普及心腦血管疾病知識,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應急救護能力。加強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預防控制,實施心腦血管疾病早期篩查及干預。全面實施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推進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疾病醫患共管。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診療能力建設,促進基層高血壓并發癥篩查標準化和診療規范化。到2022年和2030年,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60%以上和70%以上,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別下降到209.7/10萬以下和190.7/10萬以下。

  2.加強癌癥防治。加強科普宣傳,推廣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防癌意識。推廣癌癥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加快癌癥診療能力建設,推動建設我市癌癥診療中心,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健全死因監測和癌癥登記報告制度。加強癌癥防治科技攻關,推動抗腫瘤藥研制生產,建立健全抗腫瘤藥臨床供應保障協作網。到2022年和2030年,我市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于43.3%和46.6%。

  3.加強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加強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危險因素控制,探索高危人群首診測量肺功能、40歲以上人群體檢檢測肺功能。提高我市呼吸系統疾病診療能力,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診治能力建設。到2022年和2030年,70歲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萬以下和8.1/10萬以下。

  4.加強糖尿病防治。加強糖尿病危險因素控制,普及體檢意識、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識,鼓勵病人定期開展血糖自我監測。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糖尿病診療能力建設,推動基層糖尿病及并發癥篩查標準化和診療規范化。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60%以上和70%以上。

  (九)實施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廣泛宣傳常見傳染病、地方病防治和衛生應急知識,倡導居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充分認識疫苗對預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導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加強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傳染病流行水平。動員支持社會各界和社會組織發揮優勢,積極參與傳染病防控工作。加強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和緊急醫學救援、核輻射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衛生應急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以鎮街為單位的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規范處理率達到100%。

  (十)實施推進健康灣區建設行動。

  1.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資源合作。以建設大灣區西翼國際醫療中心為目標定位,高標準謀劃建設廣東中山灣區國際醫療城。支持港澳服務提供者在中山投資辦醫。推進生物醫療科技創新合作,創建生物醫藥科技國際合作創新區,推動醫療衛生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推進中醫藥領域深度合作。深化公共衛生合作,完善緊急醫療救援聯動機制。到2022年,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合作更加緊密;到2030年,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健康共同體基本形成,世界一流健康灣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推進健康信息化建設。結合“數字政府”建設,建成全民健康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夯實智慧健康應用基礎。深化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與醫療、公共衛生、行業治理、個人健康管理等業務的融合應用,發展智慧健康服務新業態。到2022年,利用“5G+”“互聯網+”等科技手段,促進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健康醫療業務數字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健康醫療信息便民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到2030年,將健康醫療大數據和智能技術與健康醫療業務深度融合,信息化全面支撐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驅動衛生健康事業科學發展的先導力量。

  3.推進中醫藥健康促進。宣傳推廣嶺南中醫藥文化,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推廣體現中醫“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強化基層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打造中醫藥發展高地,建設高水平中醫醫院,建立健全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各鎮街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100%,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分別達到70%以上和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健康中山行動推進委員會,制定《健康中山行動(2020-2030年)》,細化行動目標、指標、任務、實施路徑、保障措施和職責分工,統籌指導各鎮街各相關部門加強協作,研究疾病綜合防治策略,做好監測考核。各鎮街要結合實際健全領導推進工作機制,逐項抓好任務落實。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將預防為主、防病在先融入各項政策舉措中,推動重點任務落實。

  (二)動員各方參與。強化跨部門協作,凝聚全社會力量,形成健康促進的強大合力。鼓勵個人和家庭積極參與健康中山行動,落實個人健康責任,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各單位特別是學校、企業、居(村)委等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資源,積極開展健康細胞工程建設,創造健康支持性環境。鼓勵社會捐資,依托社會力量成立健康中山行動相關基金。衛生健康相關行業學會、協會和群團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要充分發揮作用,參與組織健康促進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支撐體系。加強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提高疾病防治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財政支持,優化資源配置,加大資金統籌力度,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使用效益。支持開展一批影響健康因素和疑難重癥診療攻關重大課題研究。完善相關政策規章體系,開展健康政策審查,保障各項任務落實和目標實現。加快構建以促進健康為導向的創新型醫保制度。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和智庫加強理論研究,積極開展健康中山行動實踐,為實施健康中山行動提供智力支持。

  (四)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站、微博、微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實施健康中山行動的做法、成效和經驗,引導群眾了解和掌握必備健康知識,推動個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牢固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設立健康形象大使,建成一批健康廣東行動綜合示范區和健康廣東行動示范項目,發揮引領帶頭作用。積極搭建宣傳平臺,與主流媒體深化合作,深入報道各鎮街推進實施健康中山行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經驗,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0年8月6日

圖解:中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健康中山行動的意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辛集市| SHOW| 西青区| 峨山| 嘉黎县| 阳西县| 科技| 儋州市| 大连市| 长武县| 仁化县| 出国| 六盘水市| 兴文县| 红河县| 高阳县| 长沙县| 庆云县| 平舆县| 石首市| 逊克县| 如东县| 仙桃市| 鄢陵县| 星子县| 运城市| 罗江县| 齐河县| 宜川县| 宜章县| 攀枝花市| 寻乌县| 孝昌县| 连州市| 仁怀市| 恩平市| 洮南市| 卓资县| 遵化市| 奉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