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性、全面性的工程,中山市堅持系統謀劃、主動作為、靠前服務,不斷拓寬思維邊界,主動想深一層;持續延展行動半徑,積極靠前一步,以一系列扎實有力、精準有效的創新舉措為抓手,率先布局,精準落子,全力下好優化營商環境這盤“先手棋”,為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金融服務“加碼”,賦能實體經濟穩步發展
“低碳轉型貸”“節水貸”“碳惠貸”“綠色經營貸”……為解企業融資難題,中山市一手抓助企穩企,一手抓綠色發展,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推出多項綠色金融產品,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支持力度,通過實施差異化授信政策、建立綠色審批通道等方式,大力支持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不斷提升企業融資可得性。
加強頂層設計,把準建設方向。中山市通過成立“綠色低碳金融實驗室”、綠色金融工作領導小組、設置綠色金融專崗等方式,不斷完善職能架構,全面部署以綠色金融助企發展工作。同時,打造中山首個“綠色金融管理系統”,涵蓋綠色信貸識別、碳排放數據核算、企業碳評價等功能,實現綠色信貸智能識別、客戶環境風險精細管理,為擴大綠色金融市場規模提供系統支撐。
聚焦重點領域,強化金融支持。為推動企業綠色轉型、低碳運營,聚焦企業投資建設及日常運營階段,中山創新推出“綠色經營貸”“綠色轉型貸”等多款綠色金融產品,以滿足綠色企業日常經營周轉及非綠企業綠色項目建設、節能降碳設備購置等資金需求。
中山某牛仔服裝生產企業因前期設備投入較大,急需資金周轉,但苦于缺乏抵押物無法獲得融資,通過申請“綠色經營貸”,該企業成功授信300萬元,切實解決了融資痛點。這是中山綠色金融助企的生動實踐。
訴求響應“加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感謝不動產登記中心,感謝‘碼’上反映這個暢通的渠道,幫助我解決了一宗煩心事、一個大問題”。自中山市上線“碼”上反映監督平臺以來,平臺已收到了不少群眾的留言點贊。
中山市以打通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渠道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建立“碼”上反映監督平臺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碼”上反映處置機制,根據平臺上群眾反饋的意見和建議,推行“網上辦”“一窗受理”“不動產登記+民生服務”等改革措施,通過重塑流程、簡化辦事環節、信息實時共享等方式,理順流程,大大提升了辦事效率。
為有序推動“碼”上反映監督平臺建設,當前,中山在市、鎮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及辦事(證)大廳面向企業和群眾的辦事服務窗口,設置固定“二維碼”,通過一部門一“碼”的方式,構建企業和群眾掃“二維碼”全渠道反映,各級行政機關快速響應、全過程監督的社會監督新模式。同時,推動“粵財扶助(中山惠企利民)”平臺與“碼”上反映監督平臺對接,及時處理企業和群眾在辦理惠企利民補助(貼)事項反映的有關技術性問題,切實讓營商環境改革成效惠及更多企業、群眾,讓群眾辦事更便利、更快捷、更滿意。
問題解決“加力”,快接更要快辦
從“企業訴求‘馬上辦’”到“企業服務1號線”,再到“接訴即辦”立法,中山市聚焦企業群眾的訴求、難點、堵點問題發力,依托12345熱線平臺,以“紓企困、解民憂、辦實事”為目標,貫徹落實“惠企利民”工作要求,不斷健全訴求閉環解決機制,真正實現訴求辦理“接得快”“分得準”“辦得實”。
依托“企業訴求‘馬上辦’”工作機制,中山市打通市、鎮、村多層級響應渠道,將企業訴求辦理時限由原先最長的15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不斷壓縮企業訴求辦理工作時限。在“企業服務1號線”響應機制的工作模式下,12345熱線設立了企業服務專席,線上線下全渠道“7×24小時”專線專席受理、轉辦訴求。自“企業服務1號線”響應機制建立以來,企業訴求數量自2023年的18655件次,下降至2024年的7522件次,降幅59.7%,實現了企業訴求的“源頭減量”。
“我們向12345反饋了道路上的樹枝遮擋視線的問題,沒過幾天那些樹枝就被修剪,現在經過那里也更安全、更順暢了。”去年3月,《中山市接訴即辦工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作為廣東省內首部“接訴即辦”立法,標志著中山12345熱線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實現經驗成果向立法轉化的新突破,為撬動城市基層治理變革、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了“中山探索”。
中山12345熱線以“接訴即辦”立法為契機,持續完善工作機制,運用RAP智能機器人開展7×24小時不間斷派單,大大壓縮了工單內部流轉時長,智能派單機器人較人工處理效率提升了4-5倍。
2024年,12345熱線共受理訴求233.6萬件次,咨詢事項主要涉及醫保社保、住房公積金、勞動糾紛等,投訴事項主要有市場管理、污染防治、城市管理等,辦結滿意度98.4%。
初審初校:林 沁
復審復校:鄭杰華
終審:陸松煊
終校:陳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