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是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高效結合的“連心橋”,是緩解銀企對接受阻和企銀對接受限的“新引擎”,是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并存難題的“疏通器”。我市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簡稱:市工作機制)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持靠前謀劃、守正創新,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貴、慢問題。
一、樹立“高標準”意識,協助企業畫好可持續經營的“一幅圖”。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決策部署,以“高標準”為引領,迅速構建市鎮兩級聯動工作機制。2024年11月21日全省動員部署會后,我市迅速成立工作機制,明確市、鎮街、銀行機構三級分工,設立綜合協調組、走訪推薦組、金融服務組和技術保障組,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工作格局。同步推動全市22個鎮街完成機制建設,火炬開發區、石岐街道、古鎮鎮等鎮街率先實現“專班+網格化”管理模式,以“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找辦法”的服務意識踐行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鹁骈_發區街道舉辦“政銀聚合力 微企新未來”小微企業融資政銀企對接會,區相關職能部門、30家小微企業、21家銀行機構代表齊聚一堂,現場有四家銀行機構分批與區內企業進行授信簽約。西區街道、三鄉鎮、南頭鎮、板芙鎮、神灣鎮、黃圃鎮積極組織鎮街部門、銀行、券商、村(居)、工商聯、個私協、青企等相關單位召開小微企業融資工作協調會。蛇年啟新,石岐街道于2月25日率先召開第一季度政銀企座談會,充分發揮政銀企平臺溝通作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場邀請30家小微企業、近10家銀行機構代表參會。
截至2月25日,全市累計走訪小微企業13萬家,形成申報清單及推薦清單企業數量近2萬家,其中獲得授信企業數量1.4萬家,獲得貸款企業數量1.4萬家,以“高標準”推動機制落地見效。
二、實現“高效率”運行,協助企業下好宣傳培訓的“一盤棋”。
一是數據驅動精準施策。動態監測走訪進度、授信率、貸款投放等核心指標,推動“經營主體找上門”向“黨政部門送上門”轉變。
二是培訓調研雙管齊下。多次組織市鎮兩級培訓會,基本覆蓋鎮街和銀行相關工作人員,編制《走訪操作指引》《產品手冊》等標準化工具;市工作機制負責人帶隊赴東區街道、小欖鎮等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實地調研,現場解決企業訴求,推動政策直達基層。
三是宣傳推廣全域覆蓋。創新“線上+線下”宣傳矩陣,各鎮街、各銀行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短信等形式發布政策解讀推文,向萬家企業宣傳走訪行動;同時各鎮街走訪小組深入工業園區、燈飾賣場、配件城等區域摸排小微企業情況,并做好宣講工作,確保企業對工作機制及融資優惠“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形成“政府搭臺、銀行唱戲、企業受益”的良好氛圍。
三、追求“高質量”發展,協助企業建好融資引入的“一座橋”。
市工作機制聚焦小微企業融資痛點,以“高質量”服務為導向,發現“真問題”,尋找“好答案”,指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優化流程、做到“應貸盡貸”“能貸快貸”。
一是服務創新精準適配需求。中山農商銀行為中山市某酒店發放中期流動資金貸款,助力其旅游產業設備升級,為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通車后帶來龐大的客流量做好“糧草先行”的準備;同時聯合鎮街機制設立“首貸續貸服務中心”,累計服務企業超9000戶;優化無還本續貸業務,具有“面向廣、零成本、零等待”等三大特點。及時解決客戶“急、難、愁、盼”心頭事。中國銀行中山分行推出“生魚貸”,突破傳統抵押限制,通過活魚資產“輕抵押”盤活為水產養殖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交通銀行中山分行創新“抵押+信用”綜合授信模式,助力頤養院升級改造,為企業經營發展送去“及時雨”。農業銀行中山分行推廣“微捷貸”“無還本續貸”,實現貸款審批“加速度”。
二是科技賦能提升服務效率。中山金融監管分局建設國內首個VR金融服務對接平臺——“中山云金融”,集成300余款普惠金融產品,通過虛擬展館實現“線上+線下”精準對接;依托“粵信服”“信易貸”平臺,建立企業信用畫像數據庫,推送優質企業名單至銀行,協助企業布好資金“輸血”需求的“一張網”,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三是流程優化破解融資難題。建設銀行中山分行組建黨員突擊隊,深入工業園區、專業市場開展“一對一”對接,授信覆蓋率達85%。工商銀行中山分行實施“粵農e貸”無還本續貸,緩解花木花卉種植小微企業季節性資金壓力。興業銀行中山分行加強首貸戶走訪,為新興初創小微企業發放工業廠房按揭貸款,切實為新企業穩固發展及時注入金融活水。
下階段,我市將持續激發小微企業活力,堅持靶向施策,真抓實干,竭力解決企業“喊貴”、銀行“喊難”的矛盾局面,促進中山經濟高質量發展。
初審初校:謝子凌
復審復校:周 銳
終審:鄭杰龍
終校:陳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