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山市堅持“信用比金子更寶貴”,聚焦制度創新、監管創新、應用創新、服務創新,統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小切口”推動營商環境“大變化”。2024年以來,中山市創新建立“信用+應用服務”模式,持續擦亮“信用中山”金字招牌,推動全市信用工作高質量發展。
打好信用應用組合拳,破解中小微企業資金難題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小微企業發展,2024年以來中山市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成效顯著。中山市已建立起一套全面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協調工作機制,該機制聚焦于供需兩端,即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高效對接。通過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相關部門深入企業一線,全面了解其運營實況及融資需求,確保信貸資金能夠精準、快速地投放到有需要的企業中,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
在此基礎上,市發展改革局推出了創新“信用+融資”服務,通過打好“信易貸”“信易保”“信用+公積金”等組合拳,精準破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和投標保證金難題。中山市成功創建了市級“信易貸”平臺,搭建起融資授信“信息橋”,匯聚了政府對企業扶持政策,實現了企業融資需求、金融產品發布、貸款需求對接等線上辦理服務。同時,該平臺還開發了知識產權貸、科技金融、產業鏈金融等15個特色功能模塊,引導企業善用信用融資,讓金融機構“愿貸敢貸”。自市級“信易貸”平臺運行以來,已促成企業貸款發放總額超過400億元,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高質量融資信用服務。
在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方面,中山市基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電子保函服務平臺,破解企業投標保證金的繳納難題。中山市建立電子保函服務平臺“信易保”,針對沒有黑名單記錄的企業開具電子保函。自2020年10月上線以來,截至目前“信易保”已開具超11萬筆保函,為投標企業替代保證金繳交超267億元,大大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其中共為2093家紅名單企業節省保證金總額超95億元,減免保單費用307萬元。
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方面,中山創新對招標金額在1000萬元以下(包含本數)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采用信用承諾替代保證金。自推行本項工作以來,共有196家企業選用信用承諾書代替投標保證金,為企業節約資金占用4223萬元,有效減輕企業資金負擔。在政府采購投標方面,全面取消政府采購投標(響應)保證金,推行以責任承諾書替代投標(響應)保證金,對履約好、信用佳的中小企業減免履約保證金。
這一系列措施不僅展現了中山對小微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也為促進經濟活力、推動中山市產業升級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信用+”拓展覆蓋領域,不斷提升政府監管效能?
近年來,中山市大力推進社會信用建設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創新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打造“信用+審批”“信用+監管”“信用+融資”“信用+就業”等信用應用服務場景。這一系列舉措的背后,是中山市建立的強大信用數據系統和多維度信用評價體系,實現了高效信用信息的共享,極大地提升了政府監管效能?,為政務、經濟、民生服務提質增效。
在創新“信用+審批”服務方面,中山市政務服務中心推行的“綠碼”企業激勵場景成為亮點,讓守信主體享受更多信用紅利。比如推出“信用+告知承諾”“信用+容缺受理”等模式,減少審批材料和環節,節省企業成本,實現“信用越好、審批越快”。同時,監管部門合理運用信用評價結果,推行守信主體“無事不擾”,失信主體約束懲戒,提升行業監管效能水平。如對于信用評價結果好的企業,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信用評價結果差的企業,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市還創新提供了“信用+就業”服務。求職者在求職平臺上可輕松查詢企業信用報告,有效維護了自身權益,降低了就業風險。行業主管部門則根據信用預警信息,對履約情況欠佳的用人單位限制“媽媽崗”補貼,并重點推介信用良好的設崗用人單位,為其提供更便捷的就業補貼和融資政策,這一做法得到了國務院辦公廳和全國婦聯的肯定與推廣?。
此外,中山市還積極弘揚誠信文化氛圍,組織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誠信興商典型案例。2024年,中山市分別有1家企業獲評國家級、3家獲評省級誠信興商典型案例,這不僅樹立了誠信興商的經營理念,也引導了市場主體向誠信經營方向發展。同時,中山市還積極推動市鎮兩級部門開展信用建設進企業、進社區等誠信建設萬里行活動,累計超過200場,有效營造了全社會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