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林偉東等委員提出《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深中一體化銜接、同城化發展的建議》(提案第125255號),對深中一體化發展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此,市發展改革局會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等單位對提案進行認真研究,積極采納相關意見并應用于實際工作之中。
一、提前全面謀劃,加強統籌布局
一是印發《中山市支持和對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協同推進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發展規劃銜接,推動深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二是規劃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認真組織開展《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建設總體方案》課題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三是規劃建設“3+4”重大產業平臺。加快構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空間提質和產城融合的產業體系,加強與深圳產業協作,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和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暢通發展血脈
在交通基礎建設領域提早布局。一是積極謀劃與深中通道銜接的高速公路及干線公路。加快推進相關高速公路建設,確保與深中通道同步建成通車;穩步推進干線公路項目建設,全部建成后將實現各鎮街與深中通道的高效銜接;成立中山市交通建設指揮部,督促在建項目加快進度。二是盡早謀劃客運線路。我市將根據客流需求,將往返深圳-中山大巴合理分配至各主要客運站場,同時研究出臺道路客運招呼站的設置規范,進一步方便群眾出行。
三、建立大數據平臺共享機制,推動政務服務融合
一是學習深圳推進大數據平臺及相關機制建設改革經驗。我市目前正在推動中山市政務大數據中心建設工作,建成后通過省政務大數據中心進行對接,實現中山市政務大數據中心與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對接,形成大數據信息共享平臺。二是積極推進兩市“跨城通辦”。我市已與深圳市建立了合作機制,設立“跨域通辦”服務窗口,并在廣東政務服務網上設立了“通辦”專區,實現55個中山事項在深圳可辦;同時,可在中山辦理深圳市級事項100項、深圳南山區區級事項92項。
四、強化統計監測分析研判,為決策提供參考
一方面,強化基礎指標統計管理工作,多維度重點分析監測與經濟運行關系密切的經濟指標的強弱變化,增強分析研判的準確度和前瞻性。另一方面,從統計角度做好與深圳橫向對比,關注深中兩市業態變化,通過數據對行業進行多維分析,研究兩市各項指標聯動趨勢,為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提供依據。
五、加強與深圳產業合作,提升服務水平
積極推動產業招商工作,加強與深圳產業合作。通過開展靶向招商活動、探索駐外招商模式等方式,推動中山深圳產業精準對接,并且對標深圳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促進產業鏈互補,推動深中產業協同發展。
六、加強人才安居房建設,滿足人才住房需求
我市高度重視人才安居房建設工作,由市委組織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資委等多個部門聯合推動。目前,正在開展首期市級人才安居房建設,后續研究市級人才安居房集中規劃、選址建設等,各相關部門將積極配合該項工作開展。
七、注重城市規劃設計,更新城市經營理念
借鑒深圳經驗開展城市規劃建設。一是我市正在組織編制《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2020年7月,在深圳市舉行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坊活動——“大美中山·深圳視角里的中山意象”,促進深圳社會對中山未來發展規劃的了解,推動兩市融合發展。二是重視城市設計規劃工作。對標深圳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理念和標準,開展了《中山市中心城區景觀通廊規劃》編制工作,對中心城區景觀資源進行整體梳理,建立了城市景觀控制網絡以及管理框架,開展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優化調整城市格局。
(大灣區辦發展推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