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暢遠003號”船滿載集裝箱外貿貨柜,從中山小欖港鳴笛啟航,駛向珠江口東岸的深圳鹽田港,并在鹽田港迅速換裝國際巨輪出口愛爾蘭,助力中山制造加速銷往世界,也為中山外貿經濟注入了新動能。“暢遠003號”船的啟航,標志著位于中山經濟重鎮的小欖港與深圳再次牽手,“組合港”再添一條新航線。
航運業一直是國際貿易的主要通道,航運興則外貿興,外貿興則經濟活,據相關統計,航運業承擔了國際上80%的外貿運輸量。中山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小欖等周邊鎮街經濟發達,小欖港承載了主要的港口貨運進出口重任,2023年1-9月,小欖港完成港口吞吐量約252萬噸,集裝箱吞吐量34.3萬標準箱,是全市作業量最繁忙的港口。小欖水道兩岸有較多優質的岸線資源,隨著中山市水源保護區的優化調整,小欖水道在今后2-3年將充分用好功能岸線,建設發展更多的規模化、專業化港口碼頭,更好分擔交通貨運重任,減少道路運輸壓力,助力交通運輸結構轉型和全市經濟發展。
“我們積極響應港口需求,優化監管模式,與深圳鹽田等地口岸海關密切配合,不斷織密組合港航線網絡,進一步豐富中山外貿企業出口通道選擇,減少企業時間和物流成本。”中山港海關監管六科李俊偉說。
據悉,小欖、鹽田航線成為中山市今年新開通的第5條、累計第8條深中“組合港”航線,占比深圳今年已開通“組合港”航線的一半,深中交通一體化進程進一步緊密,為深中兩市融合發展、互利共贏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中山市交通、海關、商務部門主動作為,積極推動與深圳的港口航運合作,深化深中“組合港”業務發展,目前完成“組合港”貨運量約3.3萬標準箱,外貿出口業務中的“組合港”模式占比不斷提升。在“組合港”模式下,中山市外貿出口企業、港口物流鏈上下游企業均不同程度享受到了提速降成本的便利,增強了外貿經濟效益和企業發展動能。
“‘組合港’模式在中山外貿出口的占比約15%,成效還不夠,有逐步提量空間。”中山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現深中“組合港”拓點和提量并進,需中山相關職能部門與港口企業進一步加強與深圳方面對接,赴一線企業深化調研,準確掌握業務堵點和企業訴求,升級“中山監管通關信息平臺”,優化“組合港”相關業務系統辦事流程,提升信息化水平和辦事效能,加強宣貫培訓,推動“組合港”業務占比盡快提升至20%以上,并穩步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