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交出GDP、規上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雙位數增長的上半年成績單后,進入下半年,翠亨新區(南朗街道)持續在產業領域發力。近日,翠亨新區與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中山碳中和技術與綠色產業協同創新實驗室”,定位打造中山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樣本,翠亨新區(南朗街道)再添一個戰略發展平臺。
事實上,近一個月來,翠亨新區(南朗街道)在戰略發展平臺方面動作頻頻,多個平臺項目先后亮相:翠亨新區首個大型國有金融控股平臺——中山西灣投資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揭牌;國際設計產業港項目地塊摘牌,項目將搭建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生物藥CDMO公共服務平臺對外招募運營伙伴,為新區及周邊地區藥企提供從藥物發現到商業制造的一體化服務。
筑巢引鳳,良枝可棲。與單個產業項目相比,平臺建設雖然周期更長,但對產業資源的“磁力”更強。作為中山全面學習對接深圳的“橋頭堡”,翠亨新區(南朗街道)瞄準深圳“20+8”產業集群開展深中產業協同探索,其中平臺建設是重點。翠亨新區(南朗街道)近1個月內先后發布4個平臺項目,進入平臺建設加速期,也進入到深中產業聯動的新階段。
打造科技創新重大平臺
翠亨新區東片區(馬鞍島)香山大道,茅龍水道旁,當下正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捣綖硡^科技園二期工程建設正在加速,項目將打造擁有國際領先綜合科研創新能力的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園區。與康方灣區科技園相鄰的中山生命科學園進度更快,主體建筑群已成形,相關健康醫藥產業項目已落戶園區。未來,中山生命科學園將以生物醫藥研發、技術突破、平臺服務、產業孵育為一體的產業發展平臺,打造灣區現代生物醫藥創新地標。
香山大道是翠亨新區的“產業大道”,也是目前翠亨新區高端產業平臺最密集的區域。以香山大道為中軸,從興灣道到和信路不足20平方公里的區域里,集聚了超過70個產業項目,其中包括中山生命科學院、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西灣國家重大儀器科學園、哈工大機器人(中山)無人裝備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個高水平科創平臺。近期亮相的中山碳中和技術與綠色產業協同創新實驗室、國際設計產業港和生物藥CDMO公共服務平臺將落戶在該區域,平臺密度將進一步提升。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將翠亨新區列入全省特色平臺建設范圍。中山市委副秘書長、翠亨新區黨工委書記梁克指出,打造特色平臺,關鍵要在“特色”上做文章。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賦予了翠亨新區“打造面向未來的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區、中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示范區、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三個定位,這是翠亨新區建設特色平臺的核心內涵。
圍繞三個定位,翠亨新區通過引入高水平科研機構和力量,打造科技創新重大平臺,不斷提升產業平臺能級,平臺集群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和面向國際的趨勢明顯。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參與共建的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定位打造國際先進的綜合性藥物研究機構,并按照國際一流標準打造中山新藥創制產業園平臺。目前,該研究所已邁入廣東省高水平創新研究院行列,組建超過20個領軍人才團隊。西灣國家重大儀器科學園是全國首個高端儀器專業主題園區,由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廣東省科技廳和中山市政府三方共建。該平臺規劃建設國家重大儀器專項成果轉化研發中心、孵化中心、加速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等內容,目前園區已招引了一批聚焦破解技術“卡脖子”的項目。
今年8月,翠亨新區的重大平臺項目再添新成員,新區與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山碳中和技術與綠色產業協同創新實驗室。該實驗室是清華蘇州環境研究院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首次布局,將在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探索,打造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中山樣本”。同時,這也是翠亨新區首個以碳中和為主題的科創平臺。
瞄準對接深圳“20+8”產業集群,翠亨新區(南朗街道)今年明確提出加快構建“4+X”的產業發展體系,其中“4”指健康醫藥、裝備制造及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X”指未來產業,為新區產業空間留白,也為對接深圳8大未來產業留下更多空間。隨著“X”名單增加,包括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等新領域重大平臺有望在翠亨新區陸續出現。
補齊創新鏈條要素
7月6日,翠亨新區國際設計產業港地塊摘牌;7月15日,生物藥CDMO公共服務平臺公開招募運營伙伴。今年7月,翠亨新區連續發布兩大平臺類項目。雖然兩個項目來自不同領域,但都有帶有明顯的公共服務特征。
生物藥CDMO公共服務平臺服務功能突出。健康醫藥產業是翠亨新區“4+X”產業發展體系的重要一環。目前,翠亨新區內已聚集了中山生命科學園、西灣醫藥與健康產業園、康方灣區科技園等醫藥產業發展平臺,一條涵蓋研發、生產制造、市場銷售等環節的健康醫藥全產業鏈已初步成形。
與一般產業相比,健康醫藥產業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等制約著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則成為減輕企業發展負擔和促進產業發展重要舉措。尤其是在創新藥領域,創新性中小藥企因為不具備完善的研發和生產體系,在藥品研發過程中更依賴研發生產的外包服務平臺,CDMO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有望為進駐新區的藥企提供更多支撐,也將進一步完善新區的健康醫藥產業鏈條。生物藥CDMO公共服務平臺可為制藥行業提供定制研發生產外包服務,涵蓋從藥物發現到商業制造的全流程、全鏈條,將進一步完善翠亨新區乃至中山健康醫藥產業鏈條。
國際設計產業港項目也是為新區產業發展賦能的重要項目。今年7月,國際設計產業港地塊摘牌,國內工業設計領軍企業浪尖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大灣設計產業(中山)有限公司競得該用地。投資方計劃打造以工業設計為核心,集設計創新集聚區、設計產業公共服務區、研發及供應鏈整合區、產研融合設計賦能區、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區、產業投資孵化區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工業設計產業生態區。
工業設計是中山做強做優制造業的重要產業鏈、創新鏈要素。早在2012年,中山市就印發了《關于促進中山市工業設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促進 “工業制造”和“工業創造”融合發展。2022年,中山明確提出“提升工業設計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培育建設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和工業設計中心”,要求工業設計加快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發展動力轉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中山落實制造業強市戰略。翠亨新區國際設計產業港的成功落地,正是對此的重要回應。
按照計劃,國際設計產業港項目竣工后5年內將為不少于750家中山市企業、機構提供不少于900次設計咨詢服務。項目還將引進國際品牌設計機構不少于3家,搭建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引進工業設計產業鏈企業及省級以上平臺,構建全產業鏈設計創新體系和設計產業生態區。
“以資招商”放大產業“磁力”
與中山碳中和技術與綠色產業協同創新實驗室、國際設計產業港和生物藥CDMO公共服務平臺相比,翠亨新區成立首個大型國有金融控股平臺——中山西灣投資控股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西灣投控”)有著更特殊的用意。
2020年,翠亨新區管理委員會設立資金規模超過18億元的中山翠亨新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即“西灣母基金”)旨在發揮資本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翠亨新區產業投資領域,吸引國內外優秀投資企業、優質項目、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向新區集聚,翠亨新區由此進入“基金時代”。
專家指出,當下,政府引導基金已成為轉變財政投入方式、布局新經濟和未來產業的重要工具。從2007年起,合肥市政府出巨資建立基金平臺,先后投資京東方,押注半導體,接盤科大訊飛,引入蔚來、大眾,投資維信諾等高成長性的項目。合肥市政府被外界稱為“最牛風投機構”,這種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主導、以產業招商為先導”的新投資方式也被譽為“合肥模式”。
作為政府引導基金,西灣母基金對于正處于大建設、大開發階段的中山市翠亨新區而言意義特殊。新區通過西灣母基金,撬動社會資本,“以資招商”,在招引優質項目尤其是在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獲得了更大“磁力”。西灣母基金重點投資符合翠亨新區及中山市產業發展規劃的企業,以醫療健康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為主。
“以資招商”效應已逐漸呈現。西灣投控是西灣母基金的出資主體,截至2021年底,西灣投控通過運營西灣母基金,為新區成功引進了紐蘭生物、瑞順生物、華梓生物等一批項目落戶翠亨新區。今年6月,西灣投控與中信資本等多家知名金融機構簽約合作,投資9只子基金,重點投向生物醫藥、數字經濟、高端制造及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一個以西灣母基金為核心的科創特色“基金集群”逐漸壯大,有望為翠亨新區引進更多優質產業項目和資源。
以金融為牽引,翠亨新區有更大的目標。到2031年,西灣投控將打造成集金融與產業為一體的投資控股集團公司,資產規模過千億元;實現西灣母基金規模過100億元,子基金規模超過300億元,打造區域一流的科技金融產業融合集聚區。西灣投控還謀劃與深圳天使母基金等基金成立深中一體化合作基金,探索深中產業對接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