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廣州地鐵就粵港澳大灣區(qū)線網優(yōu)化客流預測專題研究項目進行公開招標,重點研究對象為跨市的都市圈高速軌道(地鐵18號線、22號線和28號線等)。未來的大灣區(qū),都市圈高速軌道與城際鐵路之間的界線將變得模糊,前者兼具高速地鐵和城際鐵路的雙重屬性。
招標任務書顯示,除了已公布的18號線南延至中山珠海、28號線東延至東莞之外,22號線也規(guī)劃成為跨市快線,將延伸至東莞,與深圳銜接。這有望成為廣州和深圳第一條互相“牽手”的地鐵線路。本次研究將為這些擬跨行政區(qū)建設的新線站位規(guī)劃與設計提供重要依據。
時速160公里 國內最快地鐵
過往,城際鐵路與城市地鐵為不同層級的軌道交通,隨著廣州地鐵承接運營城際鐵路,以及近年規(guī)劃建設高速市域快線,二者之間的界線開始變得模糊。
假如廣州地鐵承接的城際鐵路可實現“不限定班次、不對號入座”的地鐵化運營模式,不必通過12306購票,與城市地鐵無縫銜接,將改變城際鐵路傳統(tǒng)班次化的運輸方式和候車室候車模式,顯著改善城際鐵路在區(qū)域內城際間出行方式的競爭態(tài)勢,同時提高城市地鐵服務城市對外客流的能力。
廣州近年發(fā)力謀劃列車時速達到城際鐵路級別的市域快線。18號線、22號線既作為市域內的高速軌道,同時又向周邊城市延伸,都是設計時速160公里的市域快線。今年8月國家發(fā)改委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qū)城際鐵路建設規(guī)劃,18號、22號線延長線、28號線被納入其中,這些線路將延伸到周邊城市,兼具高速地鐵和城際鐵路雙重屬性。
18號線車廂是廣州首次采用橫縱座椅布局的地鐵列車。
9月25日上午,廣州地鐵18號線首列車正式交付,該線路將成為國內首條時速160公里的全地下市域快線。列車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18號線的快線特點,橫縱結合座椅布局,使得載客量比高鐵動車組多20%;中間車設置4對大開度雙開塞拉門,實現乘客快速乘降。
南沙至中珠城際計劃2022年開工
根據8月3日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的《關于粵港澳大灣區(qū)城際鐵路建設規(guī)劃的批復》,途經中山的兩條鐵路被列入近期大灣區(qū)軌道交通近期建設項目表,其中就包括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根據這一近期建設項目表,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總里程79公里,共預估投資約486億元。
珠海市自然資源局近日在回復網友時明確表示:“根據省相關工作安排,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正在開展方案研究,計劃2022年開工”。
18號線車輛外觀以“灣區(qū)藍”為主色調。
作為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的兩條市域快線,18號線自廣州南沙萬頃沙至廣州東站,經南沙區(qū)、番禺區(qū)、海珠區(qū)及天河區(qū),全長61.3公里。
購票、乘坐都更加方便,廣州18號線延長至中山,你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