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深中通道項目建設又傳來新進展。記者從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獲悉,伶仃洋大橋西索塔的首個鋼吊箱已于11月6日成功下放。這意味著,伶仃洋大橋西索塔主墩承臺施工拉開了序幕。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為580米+1666米+580米三跨全漂浮懸索橋,主孔跨徑1666米,主塔高270米,大橋通航凈高度76.5米,橋面至水面高度達91米,相當于30層樓的高度,建成后,將是全球最高的海中大橋。其中,伶仃洋大橋西塔是整個大橋的關鍵性工程,由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現場生產副經理張玉濤表示,伶仃洋大橋西索塔為分離式承臺,由兩個直徑36米、高8米的圓柱體組成,采用雙壁有底鋼吊箱作為承臺施工的擋水和模板結構。鋼吊箱將起什么作用呢?張玉濤介紹說,“整個鋼吊箱下放至水下之后,就像在海中放置了一個巨型箱子,鋼吊箱底部和樁基相連并固定在一起,把海水隔離在外,在封底完成抽干箱內的海水后,可以在海中形成一個小型的‘人工島’,以便下一步承臺施工。”鋼吊箱作為橋梁永久防撞設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船舶對橋墩的損傷,為大橋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除此之外,還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對承臺的侵蝕。”
此次吊裝的鋼吊箱具體有多大呢?張玉濤介紹,鋼吊箱總高度達17.6米、厚度2.5米、外徑41.1米,是一個近6層樓高、2個籃球場大小、重達1800噸的“鋼鐵巨人”。
記者采訪了解到,此次鋼吊箱整體吊裝下放,采用了3200噸起重船“長大海升”號,可有效解決下放過程中,天氣、海風、波浪、海水流速等諸多不穩(wěn)定因素影響。11月6日下午16:00時,伶仃洋大橋西索塔首個鋼吊箱與28根群樁基礎精準落位結合,1800噸“鋼鐵巨人”順利扎根伶仃洋。
文+/記者:何淼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