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3時,城南二路南區資產公司3樓,一臺擬命名為“蟹酒店”的智能化養殖設備正在此裝卸,準備運送到廣西的香港“喜記”青蟹養殖基地。負責這項工作的,正是數月前來到中山創業的香港“喜記”第三代負責人廖偉文。
在全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南區發揮僑鄉優勢,通過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引進國際醫療機構和教育機構,完善交通接駁,優化營商環境和村居人居環境等舉措,吸引港澳青年來中山創業。其中,9月初揭牌成立的南區國際青年科創谷,已吸引了10個包括港澳青年在內的優質創業項目進駐。
香港青年到南區孵化夢想
上世紀60年代,廖良進從廣東增城移居香港,在當地從事飲食生意,因一款“避風塘炒蟹”的菜色而揚名。2005年,廖良進在兒子的幫助下完成了“喜記”從大排檔“入鋪”的夢想。此時,大學畢業的“蟹三代”廖偉文加入“喜記”。如今“喜記”除了在香港有3間直營店外,在廣州、澳門、長沙和鄭州等地都擁有直營店和加盟店。也正因如此,近10家分店每年需消耗23萬只蟹,如何保證充足、穩定的貨源成為了廖偉文思考的問題。
“2012年開始,我們最初嘗試在湛江租塘試養,卻以慘敗告終。”廖偉文說,隨后,他又到了廣西的北海開始了他的人工化養殖之路。廖偉文的北海養殖基地每年約出產1萬只蟹左右,與其餐廳每年23萬只的消耗量仍有很大的差距。從幾年前開始,廖偉文便想到了智能化養殖的概念。希望利用人工智能,通過全自動設備完成養蟹的投喂、換水、清潔等功能,從而降低養殖成本。
在香港高鋒集團董事局主席吳杰莊的推薦下,廖偉文將實驗室設在了中山。
進駐3個月完成了實驗室雛形
記者探營當天,該設備剛運送到廣西,廖偉文拿著照片驕傲地介紹道:“這主要是通過一個養殖盒子自動排列升降、圖片識別系統,實現投喂、清潔和換水的設備。每行5只,每層100行,一共十層,每天設備可養殖5000只蟹。”
“將帶有青蟹的盒子放入‘蟹酒店’”中,它會在錄入相關信息后開始四個月左右的自動化養殖,整個過程,只有裝進盒子頭一個步驟需要人手操作。”廖偉文介紹,養殖期間“蟹酒店”每天會為所有青蟹提供“刷臉”服務,了解它們的狀況。“我們通過五個攝像頭對青蟹進行拍攝,如果它出現生病、殘缺甚至死亡,‘蟹酒店’會通知工作人員進行替換;如果一切正常,它會注水清洗盒子和青蟹,添加新鮮的食物和經過9級水處理設備凈化的、干凈的水源。”廖偉文說,該設備的難點在于運用圖片自動識別功能,將多年人工養蟹的“經驗”傳授給“設備”。據悉,目前該設備已經完成90%,若試運行成功將完成最后的10%的數據分析功能。
說起實驗室在南區的落戶,廖偉文豎起大拇指。“幾乎可以說拎包進駐。南區國際青年科創谷工作人員幫助我們將注冊公司、招聘研發人才、稅務登記等,提供保姆式服務,基本不用我操心。”對廖偉文的團隊來說,中山的特殊價值在于其產業鏈完備的制造業基礎。
“對于作為創新項目的‘蟹酒店’而言,零件常常需要定制,在其他城市不易直接買到。在小欖、南頭、南區等鎮區,無論是齒輪、絕緣材料還是電機,都可以輕松得到不同參數的定制版。”實現智能化養蟹只是廖偉文實驗的第一步。廖偉文說,目前他已經在中山注冊成立了中山領峯智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蟹酒店第一代成功后將繼續留在中山,為該產品的更新迭代做準備,同時為其他農產品的智能化養殖探索更多的可能。
“事實上不止廖偉文一個港澳青年創客,看重南區創業創新環境。中山一鎮一品雄厚的制造業為孵化創意提供了可能,像香港的博博熊、愛達科技都在中山實現了二次創業。”南區科創谷負責人黃俊瑯介紹說,南區國際青年科創谷是由中山市南區辦事處、香港高鋒集團共同籌建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自9月6日運行以來,目前已進駐了10個項目,其中5個是港澳青年項目,同時每天都有4-5個項目聯系洽談。
優化居住環境,鼓勵港澳青年續寫創業故事
“未來我們仍將引進包括香港更多的各地名牌大學大學生來到科創谷實習體驗,為各個入孵的項目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南區科創谷相關負責人區鵬程說。
記者近日還從南區辦事處獲悉,該區日前印發《南區辦事處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工作方案(試行)》,計劃從營商環境、平臺建設、創業創新扶持及生活環境等多方面鼓勵港澳青年南區續寫灣區故事。在滿足港澳青年多層次住房需求方面,擬在南區打造港澳青年人才驛站,支持入駐轄區創新創業基地的港澳創業團隊帶頭人或國家教育部認定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港澳青年免租入住。同時,進駐基地創業就業累計滿3個月或以上、經基地審核認定到轄區創業就業的港澳青年,按照100元/人/日的標準給予最高6000元住房補貼。
南區還計劃以良都新城商務區為平臺,充分整合周邊教育、餐飲、購物、娛樂等配套資源,打造“5分鐘生活居住圈”,引進港澳優質醫療服務機構和優質教育資源。同時,交通方面,開通創新創業基地無縫快速接駁中山港口岸、香港市區、香港國際機場、深圳機場、珠澳口岸等地的直達班車。設置中山港客運碼頭船票指定代售點,便利港澳青年交通往來。還將與團市委、市公交集團合作,開設從中山各高等院校直通南區的“青年號”專線公交,增設從創新創業基地直達香港、澳門的班車。
文/記者:徐鈞鉆 見習生:陳家浩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