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無障礙版 長者助手 登錄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粵港澳大灣區 > 大灣區資訊

為建設世界級城市群貢獻力量

信息來源:南方日報 發布日期:2019-08-06 分享:

位于中山翠亨新區附近的深中通道施工現場。葉志文 攝

大灣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極大凸顯中山的區位優勢。  資料圖片

7月24日下午,歷經近10小時的施工組織,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第二個鋼吊箱預留孔洞與28根群樁基礎完美結合,標志項目伶仃洋大橋東索塔鋼吊箱全部下放完成,將正式轉入水上施工階段。與深中通道施工現場隔海相望,深圳市內首條海底隧道——媽灣跨海通道建設也已啟動,這條水陸兩棲通道將前海和寶安“龍頭”大鏟灣相連接,并通過沿江高速通達各城市。

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動態再現珠江口。在深中通道建設進入第三個年頭之際,廣東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發布。順應灣區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中山市啟動了從交通基礎設施到城市新中心建設、從產城空間重塑到科創平臺提升、從傳統產業轉型到新興產業培育的一系列城市能級提升行動。中山市大灣區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山正高起點、高標準打造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戰略平臺,瞄準重點工作靶向發力,積極為建設世界級城市群貢獻“中山力量”。

撰文:羅麗娟 吳帆 吳森林

交通新速度??打造大灣區西翼重要綜合交通樞紐

對照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車這個時間節點,中山市制定了交通項目建設倒排計劃,計劃在2024年前投入超過1500億元,構建“四縱五橫”高速公路網、“二環十二快”快速路網建設、“十字形”高速鐵路格局等,加快暢通與周邊城市公路和軌道交通對接,進一步提升與灣區各市的交通互聯互通:

公路建設,重點加快推進深中通道和中開、西環(含小欖支線)、東部外環、廣中江、香海等高速公路建設,構建“四縱五橫”高速公路網,實現與城區中心15分鐘互達;港口建設,加快建成中山港馬鞍島區新客運樞紐工程,大力拓展水上巴士航線,增開至深圳、香港等周邊城市高速客輪,打造大灣區西岸異地候機航運中心;軌道交通,則通過推動深茂鐵路項目加快啟動建設規劃建設廣中珠澳高鐵推進廣州地鐵18號線延伸項目,謀劃與佛山城市軌道11號線等,積極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

——這是中山提出打造大灣區西翼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總體思路。

再看各片區交通銜接情況。東部,翠亨新區除了協助推動深中通道、中開高速、中山東部外環高速(省濱海旅游公路中山段)、中山港新客運碼頭等省市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同時,先后投資190億元加快起步區83.37公里,共計30條道路、22座橋梁的“一環四縱五橫”基礎路網建設。

——這是作為深中通道登陸點的交通接駁路網架構。

中部,中山另一個城市新中心——岐江新城的提升規劃近日也開始對外公示。從規劃圖來看,利用起灣道、世紀大道兩條主干道的快速化改造,岐江新城范圍內將打造為貫穿南北、聯接東西的“十字”型交通架構,加快打通未來城市新中心與翠亨新區的聯系,架起北接三角、南至坦洲的市域交通主干路網。

——這是從中山城區中部,對接東部兩個城市新中心的路網架構。

在西部,小欖鎮提出增強中山市交通“北連”效率,加快廣中江高速、西部外環高速和小欖支線等深中通道關聯項目建設,加快民古路小欖特大橋、沙口二橋、新沙水公路小欖特大橋建設和西海大橋擴建工作,打通小欖乃至整改西北組團鎮區交通連接瓶頸,促進組團內各鎮區的融合發展,提升組團發展動能。

——這是西部對接中部、以及中山市外部交通的路網架構。

從西部片區到東部片區,從傳統專業鎮到城市新中心,從內部路網的連接到外部交通的對接,通過層層交通網絡的規劃建設推進,一個“承東啟西”“內通外暢”的交通版圖由此成形。這也是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產業對接、協同創新、產城融合的“快速路”。

空間新邏輯??現代化濱海新城的實施路徑

繼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將東部沿海片區與中心城區一體規劃建設,從市級層面通盤考慮東部沿海片區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之后,標志著中山城市“東進”進入新階段的另一重要事件,是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中,明確提出“支持中山翠亨新區建設”。與翠亨新區遙相呼應,當前,中山東部的民眾科創園、城區的岐江新城、金鐘湖片區、岐江河一河兩岸的規劃建設正緊鑼密鼓地推進,一場主張國際化、現代化的城市更新邏輯,正在中山展開。

日前,《中山翠亨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和《中山翠亨科學城城市設計》的公布。根據方案,中山將以國際化視野、前瞻性思維、創造性設計為宗旨開展城市設計國際咨詢的翠亨科學城,旨在打造為灣區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

以翠亨新區控規調整和翠亨科學城的規劃建設為突破口,可以看出中山市所釋放的一個明確信號:城市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要通過高規格規劃來指引,根據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和新形勢發展要求,進一步統籌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近期建設與長遠發展的關系。

梳理本次規劃調整的內容可以發現,翠亨新區對于更進一步加快構建以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彰顯濱海城市形態、落實生態優先理念、突出產城融合、體現集約開發,有著明顯而強烈的訴求,這些訴求也成為翠亨新區的主要特征——

在科技創新上,以科學城為核心,以建成生物醫藥科技國際合作創新區為目標,圍繞政策體系支撐與科技創新保障、公共技術服務與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平臺搭建與重大科學裝置布局、現有科技資源整合與高端創新團隊引進,目的是對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在產業布局上,加快創新要素集聚,最終形成科學研究、創新研發中試轉化、總裝測試、臨床試驗、示范推廣為一體的生物醫藥全要素創新鏈,構建以生物醫藥為主導產業,以總部經濟為主要業態,以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核心的完整產業鏈。

從方案可以看到,這次城市設計,翠亨科學城的規劃、布局和城市功能的設計,是充分考慮到與深圳前海、深圳大空港、深圳海洋新城、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東莞濱海灣新區等區域重要節點關系的,尤其注重從強化灣區互動、粵港澳合作、東西兩岸融合發展、聯動周邊區域發展方面入手,在珠江西岸的創新軸上布局了一個點。

由此,以廣州為頂點,往西可以連成翠亨新區、珠海橫琴自貿片區、澳門的創新發展軸,往東則與東莞的濱海灣新區、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香港大嶼山連成創新線。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山在翠亨新區布局科學城,是該市在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軸建設、構建珠江口“A”字型重大創新載體的一個先行棋。這也代表了中山新時期城市建設的一個方向:以國際化視野、前瞻性思維、創造性設計,指導片區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

科創新生態??深度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

“中山科技大學已成立籌建辦,面向全球招聘校長。”7月22日上午,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召開建議提案辦理對話會。市教體局局長李嘉穎在會上透露,中山正在推動建設兩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目前相關工作已取得明顯進展。

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提出,支持澳門科技大學落戶廣東。據悉,6月中旬中山已向廣東省教育廳提交了中山科技大學的申報材料。目前已成立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委托由市教體局管理。中山科技大學土地和建設資金承諾函已經市人大常委會審定通過。籌建辦正加緊向全球招聘校長、網羅教學和科研人才團隊。

而香山大學已具備較為成熟的土地和硬件基礎,李嘉穎介紹,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已于2014年在板芙鎮購買了1800多畝土地及建筑物,目前正在理順合作機制,爭取國家教育部的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框架下,推進澳門科技大學和中山市政府的合作,推動香山大學建設。

過去一年,中山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提速——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哈工大無人裝備與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中心、中山—香港科技大學聯合創新中心、廣東藥科大學—香港大學創新平臺等一批科技創新平臺落地,使全市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增至456家。中山市大灣區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是創新能力最強、高端科技要素集聚最豐富的區域之一。

當前,中山提出將全面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支持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參與粵港澳科技創新聯合行動。通過對接建立大灣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使用機制,中山大力鼓勵創新人才、創新主體使用大灣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省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創新研究。

除了促進創新要素流動,地理相近、人文相通的文化交流,也在推動中山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融合發展。在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中,明確“支持中山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孫中山文化資源”。從中山市出發,追尋孫中山先生的足跡——5月16日,由中山市政協和香港大公報聯合主辦的孫中山文化粵港澳行活動在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孫中山故居啟動,再次串聯起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文化“公約數”。當前,中山市正加強文化遺產游徑宣傳推廣,如利用澳門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5·19國家博物館日積極推廣中山文化遺產游,將澳門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展位融入孫中山文化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元素。

產業新動能??打造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升級版

“我們選擇中山建設藥品研發和生產基地,主要是看中了中山優越的投資環境,尤其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中山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顯。”2019年中山“3·28”期間,來自深圳的一項現代中成藥項目與南朗鎮華南現代中醫藥城達成合作意向。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在華南現代中醫藥城的廠區建設后,公司擬將近20種產品移到中山生產,其中包括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獨創中成藥品種和10個獨家劑型產品,并在中山設立總部進行創新研發和生產經營。

在這次洽談會上,南朗鎮簽訂的意向項目總投資32億元,其中健康醫藥產業項目占據了絕大部分。不僅是南朗鎮,在火炬開發區和翠亨新區的重點招商項目中,健康醫藥產業占了較大比重。在3月28日中山328簽約儀式上,共有3個人才團隊引進項目上臺簽約,均來自火炬開發區的國家健康基地,分別是香港大學徐愛民教授“體外診斷試劑”研發項目、細胞免疫(CAR-T)制劑項目、香港浸會大學“前列腺癌早期診斷試劑盒”研發項目。

當前,火炬開發區的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翠亨新區的生物醫藥科技園和南朗鎮的華南現代中醫藥城是中山發展健康醫藥產業的核心平臺。其中,火炬開發區內已擁有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火炬智慧健康小鎮、中德(中山)生物醫藥產業園核心區等產業平臺,已集聚超過300家健康醫藥企業,形成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健康服務業四大產業集群。此外,全國醫藥衛生領域最高級別獎項吳階平醫學獎已在中山連續舉辦了10屆,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華南分院以及香港大學與廣東藥科大學合作建設的廣東藥科大學—香港大學中山生物醫藥創新平臺等健康醫藥研究機構相繼落戶中山,形成了健康產業全產業鏈集群,中山健康醫藥產業總產值已超800億元。

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明確提出“支持中山市創建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國際合作創新區”。從目前中山市所布局的重點產業和出臺的政策扶持來看,健康醫藥是被寄予厚望的一個新增長點:《中山市健康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中山實現健康醫藥產業總產值規模達到1200億元。

中山生物醫藥產業呈現不斷向東拓展的趨勢:從火炬區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到翠亨新區生物醫藥科技園,再到南朗鎮華南現代中醫藥城——自此,健康醫藥產業“三大平臺”的框架已經基本搭建起來。

而中山生物醫藥產業的“東移”布局,通過加快創新要素集聚,目標是形成科學研究、創新研發中試轉化、總裝測試、臨床試驗、示范推廣為一體的生物醫藥全要素創新鏈,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升級版。這將為深度融入珠江口的中山東部組團構建以生物醫藥為主導產業、以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核心的完整產業鏈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合作新機制??建設優質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

在中山市易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區216卡辦公室內,“90后”澳門創業青年李志紅連日來帶著創業團隊,為跟進公司新的合作項目日夜加班。他所創辦文化傳媒公司——至紅傳媒進駐孵化區兩年后,李志紅逐漸忙碌起來。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位于易創空間內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區成為了港澳青年的一片創業熱土,目前共有20多個港澳青年項目進駐。

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提出,要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與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眾創空間建設,支持其與香港、澳門建立創新創業交流機制,共享創新創業資源,共同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好條件。積極推進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等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建設。在這個背景下,積極拓展與港澳在教育、文化、旅游、創業、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合作對中山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中山正積極爭取復制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優惠政策,落實推進粵港澳職業資格互認,拓展港澳專業人才的執業范圍。通過完善海外高層次人才、港澳高端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中山將為外籍高層次人才提供更多工作、生活上的便利,建立健全“一站式”“保姆式”人才服務體系。

開放、包容的宜居宜業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香港、澳門人士來中山創業、定居。為了讓香港、澳門居民享受更大的生活便利,2012年,香港工聯會中山工聯咨詢服務中心(下稱“中山中心”)掛牌成立,成為中山、珠海、江門、陽江、茂名和湛江等城市香港居民的“貼心服務”機構。“中山中心作為最多港人長者的一個中心,幾乎每天都要解決港人的求助和咨詢,一年的咨詢個案達到近800個。”中山中心主任潘志輝介紹,僅2018年,中山中心共處理來電821宗,來訪353宗,咨詢個案789宗,跟進個案72個,成了港人在中山的“娘家”。

無獨有偶,2018年11月30日,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中山辦事處(下稱“中山辦事處”)在三鄉鎮掛牌成立,這是澳門街坊總會在內地設立的第一個辦事處。成立大半年來,中山辦事處很快融入了許多澳門鄉親的生活。據中山辦事處副主任徐偉樂透露,從去年年底起,辦事處積極搜集、了解澳門鄉親的服務需求,通過舉辦“辭舊歲迎新年”及“同仁相聚今生緣,歡歡喜喜過個年”座談會,了解在中山的澳門居民有關生活、就業、醫療等方面需求和想法,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據統計,至目前辦事處接待澳門居民咨詢、服務總計400多人次,在悄然融入澳門鄉親生活、增進鄉誼的同時,還解決了部分澳門居民的生活難題。

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還提及,推進澳門和中山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空間。中山中心和中山辦事處的設立,為中山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度對接港澳資源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撐,也為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來中山創業、定居,促進中山和港澳的合作往來打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金沙县| 红桥区| 湖北省| 景宁| 仙游县| 新乡县| 淳安县| 新乡县| 乌拉特后旗| 黔江区| 通道| 咸宁市| 简阳市| 孟津县| 彭山县| 永宁县| 大连市| 涡阳县| 仁怀市| 木里| 奇台县| 新和县| 依安县| 临安市| 永靖县| 泸水县| 汕尾市| 潜山县| 平陆县| 雅江县| 巩义市| 扎赉特旗| 涞水县| 鸡西市| 九龙城区| 镇江市| 石景山区| 松溪县| 贵定县|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