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區醞釀擴容提質,我市將有效激發高新區新一輪創新發展活力,強化高新區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
上月底,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火炬區”)召開“一區多園”工作推進會。會上強調要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與兄弟鎮區優勢資源深度對接,打造完整產業鏈條,助推火炬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7月12日,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一份《中山市關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努力將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新興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形成經濟新的增長極,為我市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經過近30年發展的中山火炬區正醞釀“擴容提質”,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本報記者 譚華健
圖/本報記者 夏升權
強化經濟功能區發展定位
1990年3月23日,由國家科委、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三方聯合創辦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91年3月6日,國務院批準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
2020年,中山火炬區將迎來30周年。經過近30年的發展,火炬區無論是發展的范圍、規模還是質量等均實現了幾何級增長。
“一區多園”是火炬區走擴容提質,發揮高新區輻射引領帶動作用的新探索。
2016年以來,為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以“一區多園”為抓手,全力推動全市創新驅動發展提速增效的精神,按照《關于推進“一區多園”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工作部署,火炬區充分發揮自身的品牌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積極與南頭、板芙等9鎮區開展“國家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園”合作共建,力促加快全市產業向集群化、規模化和高端化發展,推動全市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創新發展格局。
我市在“一區多園”的基礎上,將更大力度地發揮高新區的創新引領作用。《意見》在優化高新區布局中提到,支持火炬區分步開展高新區擴大管轄范圍,整合火炬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民眾鎮政府、南朗鎮政府機構職能,對以上鎮區內的經濟和科技創新事務加強統籌,集中精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產業經濟。
《意見》同時提到,要依托中山產業發展平臺,創建1-2家省級高新區,提升高新區支撐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支持新興產業園區通過創建省級高新區創新發展,支持傳統工業園區通過創建省級高新區加快轉型升級。《意見》提到,在深化高新區體制改革中,火炬區要結合經濟功能區的發展定位,堅持精簡高效原則,加強火炬區在全市創新發展大局中的引領作用。
瞄準“高新”下功夫
近日,中山市明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迎來喜訊,其自主研發的128層CT機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
2016年11月,中山市明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在國家健康基地內的中德(中山)生物醫藥產業園核心園區正式開業。該公司專注于高端醫學影像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提供CT、PET/CT等高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連續獲“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科技項目和“十三五”規劃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
明峰醫療是我市健康產業發展中的“新秀”,該公司注重“高、新”,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國家健康產業基地內的企業加大創新平臺建設,創新成果豐富。比如,洪力健康食品研究院、中山市中智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和博制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創立了新平臺。
國家健康產業基地內的創新成果,是火炬區園區創新的一個縮影。火炬區在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創新成果同樣不俗,下一步火炬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在深化高新區體制改革、提升高新區創新能力、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優化高新區資源配置等方面下足功夫。
高新區高質量發展需抓住“高新”這個“牛鼻子”。《意見》在提升高新區創新能力中提到,火炬區要加快提升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圍繞壯大實體經濟和推進制造業高端發展,廣泛集聚高端創新資源,積極打造區域創新發展特色園、專業園、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意見》要求到2030年,我市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和創新成果產業化基地。
上月底,由微爾科技投資的中山市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邁技術(中山)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正式落戶火炬區。中山微爾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雄告訴記者,他們最近有幾個項目在省外對接。
在趙雄看來,中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和創新成果產業化基地具有產業基礎好、制造能力強等明顯優勢,但創新成果的轉化要注重搭建成果轉化的生態鏈,否則很難落地。比如,一個成果到中山落地,需具備合作廠家、政府支持、金融融資、市場渠道整合等多方合力。
來源:中山日報 作者:譚華健 夏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