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斯,杜綺玲,蔡玲玲,王艷蘭,蔣廷云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下,推動中山氫能產業提升的建議》(第132391號提案)收悉,經研究與《關于構建中山氫能業務推廣應用體系,助力“雙碳”目標實施的建議》(第132254號提案)歸并為關于推動氫能源產業發展的系列提案,現綜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交通運輸局、翠亨新區管委會意見,答復如下:
你們的提案內容詳實兼具前瞻性,對于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里,氫能是前瞻謀劃的未來產業之一,尤其是在“雙碳 ”目標下,發展氫能產業更具有緊迫性。你們提出探索多樣化的制氫路線、形成氫能產業集聚園區、構建氫能產業創新平臺、推進中山氫能應用示范性項目建設等建議,對后續開展工作有很好的指導意義。現結合我市氫能產業發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動向,對各位委員提出的具體建議予以回復。
一、關于“探索多樣化的制氫路線”、“給予電價等補貼政策支持,促進制氫企業能夠長久持續有效運營”等建議
目前,我市以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為代表的制氫企業憑借在風電領域的深厚基礎與先進技術,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海上風電海水制氫技術開發,已初步具有規模化的海上風電海水電解制氫技術。此外,我市聚焦中山市產業發展需求,推動中科富海綜合氣體島項目建設,項目將打造中山市首個氫能供應基地,滿足中山市及周邊城市的氫能供應,可解決中山市氫能發展的瓶頸。
2022年,我市印發《中山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已明確發展了綠色制氫技術,探索多樣化的制氫路線,提出圍繞綠電制綠氫開展技術布局,重點突破電解水制氫核心技術。發展光伏發電制氫、風電制氫、生物質制氫、分布式制氫等關鍵技術,適應可再生能源間歇性、波動性的特點。加快風電海水制氫技術研發,探索海上風電消納儲能模式。鼓勵新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項目配套制氫裝置,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下一步,我市將著力落實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穩步推進發展風電制氫、光伏發電制氫、生物質制氫等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推動打造中山氫能供應基地。
二、關于“整合中山市氫能上、中、下游企業資源,協同打造氫能企業集群”、“形成氫能產業集聚園區”等建議
我市發展氫能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有明陽集團、中科富海、大洋電機、喜瑪拉雅等本土企業,已深耕氫能產業多年。目前,我市依托中山先進低溫研究院、中科富海、嘉氫氫能(大洋電機關聯企業)等企業,初步形成“氫氣儲運基礎研究—氫氣儲運技術研究—氫氣儲運裝備制造—加氫站建設運營”儲氫加氫產研鏈條;依托大洋電機、喜瑪拉雅、中山氫藍、順達客車(曉蘭客車)等企業,初步形成“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燃料電池系統集成—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制造”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條。我市氫能產業鏈條重點企業特點突出,企業互補、根植性強,作為傳統制造業基地,我市提供了發展氫能產業所需的種類齊全的產業配套能力,產業發展具備后發優勢、前景廣闊。
為加快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謀劃,最大限度保護和拓展產業空間,結合我市現有產業布局、區域稟賦優勢及各鎮街工改片區范圍,按照土地可利用可連片的原則我市統籌布局了西部新能源產業園等十大主題產業園。西部新能源產業園包括大涌片區、南區片區、板芙片區和南朗片區,規劃面積約2.8 萬畝,圍繞新能源及產業裝備研發、生產,重點引入新能源中的氫能(制氫、儲氫、運氫和加氫裝備)、風能、太陽能等細分領域產業,打造新能源產業高地。接下來,將依托中山市十大主題產業園,加快西部清潔能源產業園建設,通過主動對接招商引資、部署園區建設與運營、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等途徑,培育引入更多優質的新能源企業,發揮明陽等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形成具有一定規模、良性發展的產業集群,建設健全完善的新能源產業鏈與產業生態,激發新能源產業主體活力,形成高質量的協同創新效應,吸引更多更好的項目入駐園區,促進區域經濟結構優化,打造中山新能源特色名牌。
三、關于“構建氫能產業創新平臺”的建議
在產業聯盟方面,2022 年9月市發展改革局牽頭指導支持翠亨新區成立中山市氫能源產業發展技術聯盟,涵蓋了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中科富海(中山)低溫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明陽智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喜瑪拉雅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中山西灣投資控股發展有限公司等首批23 個聯盟會員單位。中山市氫能源產業發展技術聯盟將強化聯動大灣區氫能產業資源,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產業協同發展,對接深圳、廣州、佛山等地的氫能產業、科研院所、平臺機構,為中山氫能產業發展引入更多資源和力量。
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市正在大力推動中山低溫技術研究院建設,該研究院是我市與中科院理化所合作共建的新型科研事業單位,項目位于南區中山科技創新園。目前,低溫院已獲批籌建廣東省先進制造創新中心、廣東省海洋新能源創新中心。近年來,我市不斷通過各類項目資助風電制氫等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支持明陽集團引進創新團隊項目、實施市級重大科技專項,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市出臺了《中山市新時代人才高質量發展二十三條》(簡稱“人才23 條”),啟動實施“中山英才計劃”。其中,調整人才分類體系,對在我市全職工作的兩類人才給予支持。一是對特聘人才給予重點支持。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分別在企業經營管理、科技創新、衛生健康、教育體育、宣傳文化、農業農村和綜合領域評定一批“高、精、尖、缺”香山特聘人才。二是對青年后備人才給予基礎支持。對全日制碩士以上學歷人才、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等,給予相應貨幣化補貼。另外,“人才23 條”全面提升人才子女入學、醫療服務、金融支持、安居保障等服務保障措施,為各類人才落地中山創新創業提供優質人才服務、政策支持。目前,《中山市綜合領域特聘人才評定實施細則》《中山市落實青年后備人才待遇實施細則》《中山市人才房管理暫行辦法》按規范性文件程序正在抓緊落實相關工作中,近期出臺實施后,將對加強氫能產業人才培養、推動中山氫能產業提升產生強勁助力。
四、關于“推進中山氫能應用示范性項目建設”的建議
近期我市正深入中石化、中海廣東天然氣、興中能源等企業調研,謀劃我市加氫站建設,以提升加氫設施服務能力。下一步我市將積極探索氫能多場景示范應用。一是積極探索氫能汽車推廣及運用商業模式。依托我市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制造、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的產業基礎,在全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應用,支持企業探索融資租賃、先租后買等燃料電池汽車運營模式,逐步形成可行的商業運營模式。二是謀劃發展氫能船舶應用。依托中山市江龍船艇等企業,鼓勵探索發展氫燃料電池等動力船舶,在我市船舶領域推廣使用燃料電池船。以船舶、海洋運輸、港口物流等海洋氫能示范應用為特色,探索打造氫能海上供應鏈產業。三是探索新興領域示范應用。支持開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項目,推動在居民小區、商業樓宇、工業園區、醫院、5G通訊基站、車載應急供電系統等場景布局燃料電池分布式供電示范應用。
五、關于“推動氫能產品的政策、標準、規范出臺”建議
我市是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根據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工作要求,我市將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用氫需求,按照“合理確定規模、適度超前建設、預留發展空間”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導作用,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加氫站建設。目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已制定加氫站建設申報審批指引,將按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制定管理辦法,健全完善加氫站申報流程,明確各審批環節相關指引和要求,完善加氫站建設的管理體制,推動我市加氫站建設。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氫能產業發展工作的關心支持。
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
2023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