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晨希、師娟娟、凌詩佳、王貴蘭、梁曉珩、丁玨、劉志巍、萬偉平、唐伶、李嘉聲、梁志立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更好地助推中山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提案第131331號)收悉,經綜合市教育體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銀保監局、稅務局、國資委意見,現答復如下:
首先,非常感謝各位委員對我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關注和支持。各位委員對我市近幾年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措施和成效給予了肯定,也客觀指出了當前存在的不足,提出突出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加快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建議,并就如何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提出了制定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方案等建設性意見。市發展改革局及相關會辦單位對各位委員的意見予以積極采納并切實融入到部門職能工作中,認真做好我市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建設培育,切實推動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
一、我市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的工作舉措
一是出臺鼓勵企業深度參與產教融合的指導文件。2020年12月,我市出臺《中山市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實施意見》(中教體通〔2020〕209號),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形式、程序、規則進行了明確,從審批、稅務、考核等方面提出了15條具體政策措施,指導和鼓勵學校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2020年9月,我市出臺《中山市“廣東技工”工程實施方案》(中山辦發〔2020〕5 號)明確提出構建產教融合發展格局,支持企業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備和管理等要素,深度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支持規模以上骨干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同組建職業教育集團(聯盟),推動校企共建重點專業、高水平公共實訓中心,合作開發培訓教材。二是加大對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激勵。我市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截至2021 年,發放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 360 多萬元。高分通過首批全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市驗收,中山職院等7所中高職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截至2021年7月,校企聯合培養現代學徒近2000名。此外,還在集團性企業、大型企業、上市公司、被認定為產教融合型企業開展畢業年度學生學徒制培訓試點,充分調動龍頭企業培養技能人才的積極性。三是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2019年10月省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工作方案》以來,我市積極申報省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試點,目前34家企業成為首批省級入庫企業,10家企業成為第二批省級入庫企業。同時,市發展改革局會同相關部門、鎮街建立起省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入庫企業的工作推進機制,指導入庫企業制定三年規劃,落實入庫企業有關支持政策,積極謀劃政策輔導等,認真做好建設培育工作。
二、關于加強頂層設計與統籌協調,制定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方案的建議
采納吸收建議。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是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研發創新方面的主導作用,促進教育資源更好服務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推動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有機融合的重要舉措。為推動我市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我市積極申報廣東省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試點,其中明確提出制定我市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工作方案的試點任務。目前,省發展改革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廣東省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的評審,我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方面基礎扎實,試點愿望強烈,有望通過評審。我市將以試點建設為契機,組織相關部門、職業院校、有關專家、有關企業,結合省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工作經驗,對我市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工作機制進行優化設計,明確培育、認定的程序、條件、標準,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試點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積極推動企業深入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關于加快落實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的具體措施的建議
采納吸收建議。一是繼續落實有關財稅政策。對于社會力量舉辦教育給予相應稅費減免,積極支持企業以購買服務、委托管理、合作共建等方式參與職業院校辦學或者舉辦職業院校。對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范圍的試點企業,服務和指導企業享受興辦職業教育按投資額30%比例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政策。二是對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給予獎補。大型企業、被認定為產教融合型企業可自主依托本企業培訓中心等采取“師帶徒”方式,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工作,學徒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的,按照每人每年補貼標準為5000元-8500元給予企業學徒培訓補貼。研究出臺《中山市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建設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對經認定的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分別給予100萬、50萬元一次性建設經費補助;每年評定5家左右“企業技能人才培育示范單位”,給予10萬元/家的育才補貼。支持產教融合試點企業建立首席技師制度,在評選中山市首席技師時對試點企業予以傾斜。三是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引導轄區內銀行保險機構開發適合產教融合的融資品種,支持企業興辦職業教育、建設實訓基地。經認定的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實訓基地優先獲得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貸款申請資格,并視情況給予貸款利率優惠。符合條件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在中央預算內資金項目申報上予以傾斜。四是支持企業創新升級。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申報的中山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平臺、中山市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鏈協同創新、中山市科技金融專項資金、中山市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等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引導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標桿企業,并在梯度上給予財政、稅收等方面支持。聚焦產教融合型企業創新人才需求,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加大對產教融合型企業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關于創新產教融合平臺載體建設,實現產教融合新突破的建議
采納吸收建議。產教融合平臺載體對進一步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我市積極推動產教融合平臺建設。一是建設產業學院。鼓勵和支持中山職院圍繞產業發展布局,將37個招生專業組建成7個專業群,在全市各產業集聚區建設了5個產業學院,深度對接產業、企業需求,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體制,打造了以校本部為核心、5個產業學院協同推進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搭建了10余個科研平臺,研發的12件國家發明專利助推中山企業上市,70多項科技成果實現技術轉移,形成產業化生產。二是共建研發平臺和實習實訓基地。鼓勵和支持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建職業教育集團(聯盟)、“產學研工作室”和“生產實訓車間”、生產性實訓校區、校外實習基地,推動校企共建重點專業、高水平公共實訓中心,開展產學研合作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前,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與近400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同時學院與區屬國企共建占地240畝的生產實訓校區。廣東理工職業學院中山校區與中山火炬開發區頤康老年服務中心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中山市三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沙溪理工學校與企業共建四個機構:中山市休閑服裝工程研究開發中心、CTTC中山服裝檢測中心、中山市服裝設計師協會、廣東省服裝職教集團,與中山英仕服裝有限公司等26家企業合作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三是籌建中山市技能人才高質量發展聯盟。按照“政府指導、行業引領、產教融合、深度合作”的原則,緊緊圍繞中山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職業(技工)院校參與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建設橫向合作、縱向聯動的中山市技能人才高質量發展聯盟。實現聯盟內學校專業(工種)與行業企業精準對接、培訓課程與崗位能力精準對接、人才培養與企業標準精準對接,構建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發展格局,推動資源共享、平臺共筑、內涵共建、特色共創、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藝、高超技能和較強創新能力的高技能領軍人才。此外為促進高技能人才能力持續提升,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正在籌劃建立技能人才發展研究院。四是推動大學科技園建設。大學科技園作為產教融合平創新臺重要載體,是推動科技企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培養、產教科融合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2020年,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大學科技園獲得省級大學科技園認定。目前,大學科技園建設初現成效,2021 年,我市 2 家大學科技園孵化了近 100 個高校師生自辦企業。其中,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科技園建成 5 個省級科研平臺和 10 個市級平臺,累計孵化企業(項目)683 個。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大學科技園已建成廣東省智能檢測與機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術研究、物聯網應用技術及智能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20 多個省、市創新平臺,形成新產品、新技術 100 余項,承擔產學研合作項目 350 余項。下一步,我市將以產教融合平臺載體建設作為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的重要方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企業與職業院校等共建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孵化平臺、中試及工程化基地、職工培訓中心、實習實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探索建設“政校行企合作、產學研服一體化”產教聯盟,以“政行為主導、校企為主體”共建混合實體,以培養產業專門人才、成果轉讓、技術引進、數字化轉型等服務企業,推進職業教育服務本區域支柱產業及龍頭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關心支持。
中山市發展和改革
2022年5月27日
(聯系人及電話:周春蕓,831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