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莉儀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中山碳中和和減排的建議》(提案第131376號)收悉,經綜合市生態環境局、國資委、教育體育局、交通運輸局等部門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對提案內容的總體表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持續深化產業、能源、交通、建筑等方面結構調整,提高全社會資源產出率。第131376號提案從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發展新能源、節能減排、綠色交通、宣傳教育、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對我市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落實“雙碳”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二、對提案內容的歸納分析
第131376號提案認為加快中山碳中和和減排是增強城市競爭力的條件之一,并提出六個方面的建議:一是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二是鼓勵新能源的開發和發展,建立可再生能源體系;三是加強投資項目節能審查,以低碳技術改造基礎設施;四是推廣新能源汽車、發展智慧交通;五是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及碳達峰碳中和基礎知識;六是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大力發展綠色消費。
三、關于提案建議的具體答復
(一)關于“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的建議
采納建議。煤炭是高污染燃料和高碳能源,為改善我市大環境質量、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我市對推進煤炭替代非常重視。一是劃定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區域。于2013年3月發布《關于劃定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區域的通告》,劃定火炬區、石岐區、東區、西區、南區、五桂山、南朗鎮、沙溪鎮、大涌鎮、港口鎮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于2018年4月發布《中山市人民政府關于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的通告》,劃定全市范圍為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區域。禁燃區內禁止銷售、燃用煤炭及其制品、石油焦、油頁巖、原油、重油、渣油、煤焦油等高污染燃料,并禁止新建、擴建燃用高污染燃料設施。二是全面落實禁燃區監督管理。我市是省內少數全市域實行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的城市,自政策實施以來,我市通過“監測+監視”的雙重手段,加強生物質鍋爐、爐窯的監督管理,減少企業非法燃料的使用,確保企業燃用符合要求的燃料。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嚴格落實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理要求,加強對工業鍋爐、爐窯的監管,杜絕摻燒煤炭、垃圾、工業固體廢物等行為發生。
(二)關于“鼓勵新能源的開發和發展,建立可再生能源體系”的建議
采納建議。
1.支持新能源企業做大做強。積極爭取各級專項資金支持本地新能源企業開展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成立市級招商指揮部,聚焦中山產業發展需求,培育一批新能源產業,支持建設明陽全球總部基地,重點打造風力發電、太陽能、氫能、儲能、智能電氣、高端芯片等產業核心研發、裝備生產、運營和結算總部,推動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2.提升新能源產業創新能力。我市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共建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圍繞先進低溫、氫能源、氦資源等產業前沿領域,開展核心制冷裝備、氫/氦液化系統等研制和工程化應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突破氫能運輸成本高的發展瓶頸,擺脫氦資源“受制于人”的窘境。同時,探索引進中國南方原子能科學與技術創新中心鉛鉍快堆研發基地項目,布局建設重大原子能科技基礎設施和示范工程,推動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展。
3.大力推動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2021年,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公布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的通知》(國能綜通新能〔2021〕84號),我市三角鎮、南頭鎮、古鎮鎮、火炬開發區被整體打包列入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目前,四個試點鎮街已基本完成屋頂資源摸底、企業意向調查等前期工作,正在試點開工建設一批分布式光伏項目,分類分批有序推進試點工作。同時,積極推進“整村光伏”,通過銀行綠色金融貸款、租賃建筑物屋頂等多種方式,并通過一次性獎勵形式,激勵居民參與太陽能光伏建設。
4.培育壯大氫能源裝備產業。明確把包括氫能源裝備在內的新能源裝備,以及以氫燃料電池電堆動力系統為關鍵部件的新能源汽車列為我市高端裝備產業的重點發展領域,積極打造“氫氣儲運基礎研究—氫氣儲運技術研究—氫氣儲運裝備制造—加氫站建設運營”儲氫加氫產研鏈條,初步形成“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燃料電池系統集成—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制造”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條。我市打破行政區域限制,與佛山市、廣州市、深圳市、東莞市、珠海市、云浮市和陽江市就聯合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進行了深入探討,結合自身在產業鏈中定位和相關特點,通過城市群示范應用機制形成產業互補、協同、融合,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和障礙,共同營造公開、公平的市場環境,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
我市將進一步優化能源布局,著力構建多元能源供應體系,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推進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有序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及地面集中式光伏發電,扶持海上風電領域具有優勢和潛力的龍頭企業,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發展,因地制宜、合理有序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推進垃圾焚燒發電等領域重點建設項目。中山興中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光、儲、充”等能源項目三年行動計劃,將加快對自有加油加氣站增設充電、加氫等新能源補給功能的研究和建設。
(三)關于“加強投資項目節能審查,以低碳技術改造基礎設施”的建議
采納建議。我市當前已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落實節能審查制度。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廣東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實施辦法》嚴格落實節能審查制度,強化能耗“雙控”目標責任,切實從源頭上提高新上項目能效水平和控制能源消費不合理增長,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二是推進基礎設施低碳節能改造。在建筑基礎設施方面,進一步強化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建筑節能標準,推進教育、醫療、商業等重點領域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建設,開展黨政機關集中辦公區、高等院校、醫院等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綜合節能改造,提升城鎮綠色建筑比例。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 推廣使用純電動或氫燃料電池交通工具,推進利用現有加油站建設新能源綜合服務站,積極推進港口碼頭岸電推廣工作,鼓勵引導運輸企業使用電動汽車或氫燃料電池車,提高城市物流配送、輕型郵政快遞、輕型環衛車輛使用新能源汽車比例。在供熱基礎設施方面,實施全市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管理,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提高天然氣利用水平,合理建設熱電冷聯產項目、分布式能源等集中供熱(冷)設施。三是嚴格執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發展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支持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的現代服務業。四是深入推進清潔生產,鼓勵企業應用新技術、新裝備進行清潔化改造,2021年以來,全市新增注冊清潔生產審核企業163家,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企業123家。2021年3月,我市組織開展2021年中山市節能和循環經濟資助專題項目,共支持56家企業。五是積極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創建和示范推動工作。支持符合要求的企業申報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項目,2021年,全市共3家企業、20個產品被列入國家工信部2021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其中1家企業被評為綠色工廠、20個產品被評為綠色設計產品、2家企業被評為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六是全力做好節能環保裝備技術推廣工作,支持企業申報省級及以上節能技術、設備(產品)推薦目錄,2021年共推薦1家企業申報國家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規范公告;共4家企業(17個產品)納入2021年度國家工業和通信業節能技術裝備產品終端消費類“能效之星”產品;1家企業納入廣東省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2020年度)名單。
(四)關于“推廣新能源汽車、發展智慧交通”的建議
采納建議。我市嚴格落實省交通運輸節能相關行動方案或標準規范,積極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一是持續推廣新能源交通工具。我市公交線路已全部使用新能源公交車,同時鼓勵引導運輸企業使用電動汽車或氫燃料電池車,提高城市物流配送、輕型郵政快遞、輕型環衛車輛,使用新能源汽車比例,并鼓勵全市滿足條件的水運企業對現有和在建內河營運船舶應用新能源,2022年將有7艘內河營運船舶完成LNG動力改造工作。二是有序推進多種智能交通方式建設。著力發展智能交通,推動不同運輸方式合理分工、有效銜接,無人機、智能船舶、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倉儲配送設施設備加快應用,網約車、共享單車、網絡貨運平臺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智能交通燈、智能潮汐車道、智能停車引導、智慧立體停車等智慧治堵措施廣泛應用。三是構建車用新能源綜合服務體系。科學規劃引導充電基礎設施有序建設,加快推進氫能發展,布局建設加氫站、加氣站,積極推進利用現有加油站點增加加氫、加氣、充電等綜合服務功能,滿足傳統燃油車以及新能源汽車的補給需求。
我市將繼續推動“公交優先”發展戰略,開展公交示范城市領跑工作,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完善大站快線、快速公交、常規公交及微循環公交等四個層次公交線網,構建布局合理、銜接順暢、覆蓋城鄉的公共交通站場體系。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出租汽車和城市配送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加快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建設立體式智能共享停車場,支持翠亨新區建設智慧交通共享出行+車路協同主導的生態交通體系,創建國家級智慧交通樣板。大力發展以鐵路、水路為骨干的多式聯運,推進港口、物流園區等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快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加快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有效降低不合理客貨運周轉量。
(五)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及碳達峰碳中和基礎知識”“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大力發展綠色消費”的建議
采納建議。我市積極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傳遞綠色低碳健康環保理念,大力推動形成社會組織、市民主動參與的共治共享良好低碳氛圍。
1.積極開展低碳主題宣傳活動。2021年先后啟動了“熄燈一小時”“全國低碳日”“節能宣傳周”“低碳生活,綠建未來”等低碳宣教活動。為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提倡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宣傳低碳發展理念和政策,市發展改革局、市教育體育局聯合主辦了“2021年中山節能降碳、綠色發展有獎問答”“2021年中山市節能繪畫大賽”等活動,有效促進公眾對節能低碳理念的關注和理解。市科學館通過特定日期免費開放,大力宣傳低碳生活科普知識,吸引大批市民熱情參與,體驗“低碳生活”。同時,通過組織舉辦環保公益系列活動,包括“最美母親河”攝影評比、“保護母親河”船上實驗室、“生態中山你我齊參與”體驗活動、“生態中山環保綠色行”“中山環保先鋒”宣講活動、“綠色課堂”校園活動等,聯動市鎮環保部門、環保志愿者、社會組織、企業、群眾等多方資源,運用環保教育、環保體驗、評比評選、成果展示、講座交流等多種活動方式,凝聚“全民環保”力量,形成“多方聯動、共建共享”的環保大格局,掀起“綠色中山·全民共建”熱潮,為中山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源源不斷的“綠色”力量。
2.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節能低碳科普信息開展多元宣傳。市屬媒體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低碳出行、綠色交通”“工業綠色發展”“創建森林城市”等主題進行專題策劃和采訪報道,充分聚焦我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和全市各相關部門創新舉措。充分利用新媒體矩陣開展生態文明宣傳,通過以“中山發布”為龍頭的新媒體矩陣和中山日報APP、中山手機臺APP、中山新聞、城市零距離等微信公眾平臺,有效解讀有關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
3.推動生態文明和綠色低碳教育走進學校。一是日常教學過程中定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我市已將保護環境、垃圾分類、節糧節水節電、綠色消費、低碳環保等內容納入到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加強地理、科學、歷史等學科日常教學滲透,引領學生在揭示自然規律、探究生命科學中,有機滲透生態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逐步實現生態教育的任務與目標。中小學定期開展生態文明主題教育活動,例如“植樹節”主題教育活動、“垃圾分類”主題教育活動、“節糧節水節電”主題教育活動、“光盤行動”等等。二是將低碳節能宣傳教育融于日常教學活動中。由中山市教研室組織編寫、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提供一至六年級使用的《綜合實踐活動》教材,每冊教材均有三個板塊,其中“人與自然”板塊大部分教學內容與低碳節能教育有關,實現低碳節能教育進課堂。三是開展低碳專題探究活動。在每年舉辦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鼓勵學校開展低碳節能方面的研究,如西區煙洲小學開展“學校節約用電大調查”,開發區香暉園小學開展“快遞過度包裝的調查”等,將低碳理念、環保意識融入學習生活。四是推動學校積極建設低碳節能教學環境。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作為我市低碳示范點之一,將低碳減排的環保理念融入了校園建設的各個方面,編制了年度校園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建起了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控實驗室。全市42所學校獲得廣東省“綠色學校”認定,為全省大中小學創建“綠色學校”提供方法可復制、經驗可推廣的典型范例。
4.積極開展普法培訓交流會,引導企業綠色發展。一是開展環境普法宣講會。2022年4月,南頭鎮邀請市生態環境局、市環境保護技術中心為全鎮30多家涉水重點企業進行環境管理培訓,市環境保護技術中心工程師講授了企業在設計、建設、運營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各類環保管理工作細節,針對涉水企業常見違法情形,對參會人員進行普法宣傳教育,重點介紹了偷排對生態、社會和企業造成的嚴重后果,提醒企業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切實增強環保意識,明確環保底線。二是開展碳排放交流會,指引企業綠色發展。2021年5月14日,中山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人民銀行中山市中心支行,邀請2家銀行和12家控排企業,召開中山市碳排放權質押融資交流對接會,推動中山市綠色金融、氣候投融資發展。為企業提供綠色技術、政策、產品指引,營造“暖企惠企扶企穩企”的營商環境,主動服務企業的綠色發展,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市加快碳中和和減排等工作的關心支持。
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
2022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