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雄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強化低碳節能宣傳教育,營造低碳節能社會風尚的建議》(提案第131098號)收悉,經綜合市生態環境局、科技局、教育體育局、司法局等部門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對提案內容的總體表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持續深化產業、能源、交通、建筑等方面結構調整,提高全社會資源產出率。第131098號提案中提出的強化低碳節能宣傳教育,營造低碳節能社會風尚的寶貴建議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對于促進我市居民生活低碳化、踐行綠色生活,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對提案內容的歸納分析
第131098號提案認為中山市個人生活水平所致的碳排放管理正成為政府推進減碳工作的難點,并提出三個方面建議:一是加強青少年應對氣候變化科普教育;二是加強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教育;三是促進節能低碳宣傳教育健康繁榮發展。
三、關于提案建議的具體答復
采納建議。我市積極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傳遞綠色低碳健康環保理念,大力推動形成社會組織、市民主動參與的共治共享良好低碳氛圍。
(一)積極開展低碳主題宣傳活動
2021年先后啟動了“熄燈一小時”“全國低碳日”“節能宣傳周”“低碳生活,綠建未來”等低碳宣教活動。為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提倡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宣傳低碳發展理念和政策,市發展改革局、市教育體育局聯合主辦了“2021年中山節能降碳、綠色發展有獎問答”“2021年中山市節能繪畫大賽”等活動,有效促進公眾對節能低碳理念的關注和理解。市科學館通過特定日期免費開放,大力宣傳低碳生活科普知識,吸引大批市民熱情參與,體驗“低碳生活”。同時,通過組織舉辦環保公益系列活動,包括“最美母親河”攝影評比、“保護母親河”船上實驗室、“生態中山你我齊參與”體驗活動、“生態中山環保綠色行”“中山環保先鋒”宣講活動、“綠色課堂”校園活動等,聯動市鎮環保部門、環保志愿者、社會組織、企業、群眾等多方資源,運用環保教育、環保體驗、評比評選、成果展示、講座交流等多種活動方式,凝聚“全民環保”力量,形成“多方聯動、共建共享”的環保大格局,掀起“綠色中山·全民共建”熱潮,為中山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源源不斷的“綠色”力量。
(二)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節能低碳科普信息開展多元宣傳
市屬媒體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低碳出行、綠色交通”“工業綠色發展”“創建森林城市”等主題進行專題策劃和采訪報道,充分聚焦我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和全市各相關部門創新舉措。充分利用新媒體矩陣開展生態文明宣傳,通過以“中山發布”為龍頭的新媒體矩陣和中山日報APP、中山手機臺APP、中山新聞、城市零距離等微信公眾平臺,有效解讀有關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
(三)推動生態文明和綠色低碳教育走進學校
一是日常教學過程中定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我市已將保護環境、垃圾分類、節糧節水節電、綠色消費、低碳環保等內容納入到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加強地理、科學、歷史等學科日常教學滲透,引領學生在揭示自然規律、探究生命科學中,有機滲透生態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逐步實現生態教育的任務與目標。中小學定期開展生態文明主題教育活動,例如“植樹節”主題教育活動、“垃圾分類”主題教育活動、“節糧節水節電”主題教育活動、“光盤行動”等等。二是將低碳節能宣傳教育融于日常教學活動中。由中山市教研室組織編寫、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提供一至六年級使用的《綜合實踐活動》教材,每冊教材均有三個板塊,其中“人與自然”板塊大部分教學內容與低碳節能教育有關,實現低碳節能教育進課堂。三是開展低碳專題探究活動。在每年舉辦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鼓勵學校開展低碳節能方面的研究,如西區煙洲小學開展“學校節約用電大調查”,火炬開發區香暉園小學開展“快遞過度包裝的調查”等,將低碳理念、環保意識融入學習生活。四是推動學校積極建設低碳節能教學環境。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作為我市低碳示范點之一,將低碳減排的環保理念融入了校園建設的各個方面,編制了年度校園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建起了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控實驗室。全市42所學校獲得廣東省“綠色學校”認定,為全省大中小學創建“綠色學校”提供方法可復制、經驗可推廣的典型范例。
(四)積極開展普法培訓交流會,引導企業綠色發展
一是開展環境普法宣講會。2022年4月,南頭鎮邀請市生態環境局、市環境保護技術中心為全鎮30多家涉水重點企業進行環境管理培訓,市環境保護技術中心工程師講授了企業在設計、建設、運營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各類環保管理工作細節,針對涉水企業常見違法情形,對參會人員進行普法宣傳教育,重點介紹了偷排對生態、社會和企業造成的嚴重后果,提醒企業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切實增強環保意識,明確環保底線。二是開展碳排放交流會,指引企業綠色發展。2021年5月14日,中山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人民銀行中山市中心支行,邀請2家銀行和12家控排企業,召開中山市碳排放權質押融資交流對接會,推動中山市綠色金融、氣候投融資發展。為企業提供綠色技術、政策、產品指引,營造“暖企惠企扶企穩企”的營商環境,主動服務企業的綠色發展,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我市作為國家第三批低碳試點城市,積極響應國家和省低碳發展戰略部署,充分發揮規劃和政策引導作用,進行了多方位、多層次的綠色低碳全體系生產生活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已成為低碳城市建設的先行者。一是深入開展綠色低碳試點創建工作。近年來我市低碳發展專項累計支持低碳項目共72個,在碳普惠制、近零碳排放、碳標簽、低碳技術推廣、CCER等領域開展了大量探索;5個低碳試點社區、校園或企業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翠亨新區、神灣鎮被列為全省首批碳中和試點示范區,小欖鎮北區社區被生態環境部評為2021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中10個社區案例之一;國泰染整、達能食品公司被省生態環境廳授予第一批“減污降碳突出貢獻企業”稱號,形成良好社會示范效應。二是推進“無廢城市”建設。2021年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啟動我市“無廢城市”試點建設,2022年我市入選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名單,《中山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及相關指標于2022年4月編制完成并市政府審核。三是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加強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全市建設簡便易行的分類投放體系,主要場所共配置近8萬個分類收集容器,設置了3萬余個分類投放點,全市生活垃圾實現“全焚燒、零填埋”,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南部組團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已于2021年12月建成投產,全市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達到925噸/日,基本滿足“十四五”期間我市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需求。四是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2022年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建設的通知》,指導各鎮街根據當地可回收物的產生量、收運特點,因地制宜地建設可回收物回收體系,科學合理布局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切實提高全市垃圾分類工作水平。五是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長效管理機制,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健全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制度,2021年至今共處罰了41家塑料制品相關企業,并將上述企業的相關處罰信息在“信用中國”網站和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山市行政執法信息公示平臺進行公示。同時,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強化市、鎮兩級聯動,全面開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組織相關商場、超市、藥店等場所經營者以及集貿市場開辦者簽訂《塑料污染治理承諾書》。六是開展綠色創建活動,建立綠色采購制度,提高政府綠色采購比例。鼓勵采購人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對于已列入清單的產品類別,采購人可在采購需求中提出更高的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要求,對符合條件的獲證產品給予優先待遇。對未列入清單的產品類別,鼓勵采購人綜合考慮節能、節水、環保、循環、低碳等因素,參考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團體標準,在采購需求中提出相關綠色采購要求,促進綠色產品推廣應用。七是大力引導綠色出行。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公交5折乘車優惠,推行60周歲以上老年人、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免費乘車等優惠。積極推動智慧公交發展,快速公交線路率先開通“刷臉支付”功能。開展“2021年節能宣傳周”“2021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公交出行宣傳周”主題實踐活動,組建“綠色出行”宣傳志愿服務隊,開展有獎問答、節能繪畫大賽、景點打卡騎行宣傳、隨車開展綠色出行調研等主題宣傳活動;利用中山電視臺、中山日報、中山交通微信公眾號、公交站臺、公交電子顯示屏等媒體及戶外廣告牌落實常態化投放。
我市將進一步推廣綠色節約生活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持續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風尚。一是大力推動低碳試點創建工作。在全市范圍內擇優遴選一批低碳社區試點,加強政策、資金等方面扶持力度,推進低碳社區試點建設。二是提倡節能節水。鼓勵使用節能低碳節水產品,繼續完善階梯式電價和水價政策,在保障公平和效率的基礎上,提高市民節能節水積極性。三是打造綠色低碳辦公環境。全面推進綠色辦公和綠色行政,推廣無紙化辦公和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建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建立低碳綠色產品評價標準、認證制度和質量監督體系,增加采購節能環保產品以及帶有環境標志的產品采購比例。建立企業節約資源領跑者制度,鼓勵重點企業率先實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實現供應鏈體系產品的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包裝及回收處理,鼓勵企業和公眾優先采購節能和環保標志產品。四是加快推進垃圾分類。采取試點先行、循序漸進的原則,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努力提高垃圾分類覆蓋范圍,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不斷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建設“無廢城市”。五是倡導低碳環保消費模式。引導服裝生產工藝與消費理念向低碳模式轉變,鼓勵市民購買低碳紡織品,減少化學制品使用,提倡衣物循環利用。推廣綠色食品和低碳飲食,增加有機、綠色農副產品的供給,保障綠色食品的安全和充足。提倡低碳餐飲,引導節約、健康、均衡的餐飲習慣,推行“光盤行動”,遏制食品浪費。減少非必要一次性用品的供給,鼓勵使用可重復利用餐具及其它用品。六是推廣綠色出行。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優化城市路網結構,逐步提升公共交通線路網絡化水平,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加快配套充電站、充氣站的建設,設計步行、自行車出行系統,合理規劃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設施,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鼓勵以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等方式綠色出行。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市加強低碳節能宣傳教育、營造低碳節能社會風尚等工作的關心支持。
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
2022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