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950.1億美元,同比增長43.9%。出口1507.3億美元,增長37.7%;進口1442.8億美元,增長51%。貿易順差達64.5億美元,減少53.5%。進出口數據的增幅遠超此前市場預期。
外圍環境良好
由于受春節長假的影響,節前集中進出口的現象比較突出,繼而推動今年1月份我國外貿的快速增長。但分析人士指出,即使考慮到季節性因素和基數效應,1月份的貿易數據仍然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此前機構普遍認為,1月出口增幅20%左右,進口接近30%。
“出口好于市場預期,表明中國的外貿環境仍然保持良好,同時也反映了發達經濟體的需求保持得較為強勁,這也與近期美歐經濟數據的良好表現相符。”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對記者說。
從國別數據來看,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分別同比增長34.7%和24.9%,好于上月的18.0%以及18.3%。
除歐美日等傳統發達國家,我國對新興市場國家出口也有大幅增長,1月份我國對東盟出口133.6億美元,增長26.7%;與巴西雙邊貿易總值為59.9億美元,增長74.8%。
在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出口845.5億美元,增長35.3%,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344.1億美元,增長42.9%;機械設備出口262.4億美元,增長25%。同期,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勢良好。
2月份進出口增速或回落
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員陸志明預計,2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將有明顯回落。他認為,目前新興市場國家普遍進入通脹壓力高企、外部資本流入加速的階段,通脹壓力較大將會促使貨幣政策緊縮,而外部資本流入加快也會推動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升值,這將不利于我國出口;與此同時,雖然美國與德法的經濟復蘇狀況較好,但是歐元區整體和日本經濟復蘇仍處于筑底階段。再加上歐美日與中國貿易摩擦不斷加劇以及春節放假生產停工,未來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可能會出現下滑。
進口方面,1月份進口1442.8億美元,增長51%,這一數據與1月份國家層面的貿促團大筆簽單不無關系。1月18日至2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訪美活動,中美雙方簽下的采購大單合計價值450億美元。商務部帶領的大型貿促團也與美國簽署了一批經貿合作協議。部分采購額的計入助推了進口增幅。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從美國的進口大增50.3%,遠高于上月的28.2%。此外,中國從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巴西的進口也暴增至146.9%,86.2%和97.0%。而在進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進口均價同比上漲明顯。
劉利剛說,進口的突出表現,表明中國的大宗商品需求仍然非常強勁,中國國內的經濟活動仍保持著上升趨勢。
對于2月份的進口,陸志明預計,進口同比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仍將處于相對高位。這主要由于,國內經濟增長內生性動力增強,進口需求仍將保持旺盛;國內大宗商品進口保持較快增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創新高,總體進口成本將會維持在高位;此外,人民幣升值預期推動的國際短期資本流入仍會推高經常項目下進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