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無障礙版 長者助手 登錄
您當前的位置:

中山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2006—2010年規劃

信息來源: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 發布日期:2009-08-19 分享:

      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根據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國發[2004]10號,以下簡稱《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意見》(國辦發[2004]24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5]37號)、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意見》(粵府[2004]83號)、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意見》(中府[2005]73號),結合我市實際,編制我市2006—2010年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五年規劃。
      一、主要目標
     (一)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基本到位,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基本形成,使政府職能和行政管理體制符合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政府的要求。
     (二)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基本形成,政務信息公開實現法定化,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渠道暢通有效。
     (三)政府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基本實現科學化、民主化,規范性文件審核監督基本實現規范化,規范性文件質量明顯提高。
     (四)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基本建立,行政執法行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和行政程序(行政聽證程序等)逐步規范,行政違法行為明顯減少。
     (五)行政監督制度和監督機制逐步完善,行政監督力度明顯加大,行政執法責任制得到有效落實。
     (六)政府防范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初步形成,應對突發事件、抵御和抗擊各種風險的能力以及建設和諧社會的能力明顯增強。
     (七)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依法行政的法治觀念不斷增強,依法行政、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的能力明顯提高,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圍逐步形成。
      二、工作階段安排
      第一階段:動員準備階段(2006年7月底前)。各級政府和政府各有關部門主要抓好《綱要》和《中山市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意見》及本規劃的學習、宣傳和培訓工作,并結合本鎮區、本部門實際,制定具體的依法行政5年規劃和年度工作安排,并按時報市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法制局)備案。
      第二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06年7月到2010年上半年)。各級政府和政府各有關部門按照《中山市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意見》及本規劃和本單位年度工作安排的要求,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努力完成規定的各項任務。
      第三階段:全面檢查總結階段(2010年下半年)。市政府根據定期監督檢查考核情況及各鎮(區)政府和政府各部門向市人民政府報送的依法行政工作報告情況等進行全面檢查考核、驗收,總結全市依法行政五年規劃實施情況,表彰先進,部署新的要求和任務。
      三、工作任務的分解及時間安排
      根據《中山市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意見》確定的推進依法行政的主要任務、目標和職責分工,將工作任務的牽頭單位和完成時間安排如下:
      (一)轉變政府管理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1、深化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改革城市經營管理模式,實行城市部分公共資源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經營,形成城市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的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新格局,提高資源配置使用效率和城市經營管理水平(市發展和改革局牽頭,2006—2009年)。
       2、完善各類市場監管制度,改進市場監管方式,優化市場信用環境,確保依法履行市場監管職能,保證市場監管的有效性、公正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市經貿局牽頭,2006—2009年)。
       3、加強對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的引導和規范,強化行業監管和行業自律服務職能,制定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管理辦法,依法對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的準入、退出、監管等作出規定,界定行業組織、中介機構的社會事務管理和服務職能(市發展和改革局牽頭,2006—2007年)。
       4、加快電子政務建設進程,著力推進“網上并聯審批”,建立全面、及時、準確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基本實現市、鎮兩級政府及政府各部門之間網上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建設服務型、效率型政府(市府辦、信息產業局牽頭,2009年前)。
       5、完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落實“民心工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2006—2009年)。
       6、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建立健全安全、衛生、災害、治安等突發事件預警、指揮、信息、救援系統,建立各種預警、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妥善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市府辦牽頭,2006—2007年)。
       7、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明確市鎮兩級行政審批權限和行政執法權限,改革行政許可管理方式;積極探索政府與企業合作提供公共服務,政府與行業中介組織合作進行社會管理或服務的運作方式,逐步建立統一、公開、公正的現代公共服務體制(市發展和改革局牽頭,2006—2008年)。
       8、完善財政保障機制,總結推廣政府采購和預決算等制度,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和罰繳分離,清理和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城市公共資源特許經營收入等政府非稅收入,消除行政執法中因利益驅動發生的違法行為,確保行政執法人員廉潔自律(市財政局牽頭,2006—2007年)。
      (二)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提高制度建設質量
       1、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重點建立政府內部決策規則、決策程序制度、專家咨詢論證制度、聽證制度和決策跟蹤反饋及責任追究制度,界定各級政府、各部門的行政決策權(市府辦、發展和改革局牽頭,2007年)。
       2、建立和完善政府規范性文件制發程序制度、專家咨詢論證或聽證制度、公開征求意見制度和政府規范性文件統一審查發布制度、鎮(區)政府規范性文件備案制度及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市法制局牽頭,2006年)。
       3、建立和完善政府規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和評估制度(市法制局牽頭,2007年)。
      (三)理順行政執法體制,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1、結合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合理劃分和依法調整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特別是抓好政府各職能部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行政執法權主體資格、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的依法核準、界定和公告工作(市編辦牽頭,2006年)。
       2、建立健全有關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市法制局牽頭,2006年)。
       3、推進行政執法績效評估考核制度,完善依法行政的考核標準(市統計局(市考核辦)牽頭,2006—2009年)。
       4、依法規范行政執法程序,落實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具體行政行為的告知、聽取意見、說明理由、聽證救濟途徑等行政執法程序制度(市法制局牽頭,2006—2007年)。
       5、建立健全行政許可法的監督檢查制度、行政許可實施聽證制度、市政公用事業項目特許經營管理制度、違法實施行政許可責任追究制度及行政許可項目公示備案制度等配套制度(市府辦牽頭,2006—2007年)。
       6、建立健全行政事業性收費、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收費聽證制度、公示制度、規范價費行為(市物價局牽頭)。
      (四)建立和完善社會矛盾事件的防范、化解機制
       1、貫徹落實《信訪條例》,不斷完善信訪工作的機制和制度,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通過信訪反映的問題,保障信訪人合法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穩定(市信訪局牽頭,2006—2008年)。
       2、完善社會矛盾定期分析排查制度,歸口辦理制度和人民調解制度、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制度、勞動爭議仲裁、監察制度,提高政府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市司法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2006—2008年)。
      (五)完善行政監督機制,強化行政監督
       1、完善并嚴格執行行政賠償、行政補償制度,確保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侵害時,有依法獲得賠償或行政補償的權利(市法制局、財政局牽頭,2006—2007年)。
       2、建立健全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重大行政處罰聽證制、行政賠償由政府法制機構先行審查制、行政復議公開審查制和行政復議當事人案卷查閱制(市法制局、財政局牽頭,2006—2008年)。
       3、建立行政賠償聽證協商和解制和行政賠償個人追償制(市監察局、法制局牽頭,2008—2009年)。
       4、建立健全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層級監督制度,推行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落實行政執法過錯和錯案責任追究制度,確保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切實履行職責,依法獨立進行行政監督,提高監督實效(市監察局牽頭,2006—2009年)。
       5、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強化人大執法檢查、質詢監督,探索拓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實施監督的渠道,完善群眾舉報、投訴監督制度,研究建立對信訪所舉報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并依法作出處理的工作機制(市府投訴中心、監察局、信訪局,2006—2009年)
      (六)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能力
       1、建立領導干部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法律知識培訓制度,探索建立對領導干部任職前和執法人員上崗前的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市人事局牽頭,2006—2009年)。
       2、加強和改進面向全社會的普法教育,實現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市普法辦牽頭,2006—2009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區和政府各職能部門要按照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意見》的要求,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并指定專人負責對《綱要》、《意見》和本規劃及本地區、本單位依法行政五年規劃、年度工作安排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按時將依法行政五年規劃、年度工作安排報市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各牽頭單位要按照《意見》和本規劃確定的職責分工要求,認真組織協調相關單位,落實《意見》和規劃確定的各項制度。
      (二)健全責任制度。建立“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做到有部署、有檢查、有考核、有落實,并按規定將依法行政工作推進實施情況向市政府或本級人大報告,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市政府將定期對各鎮區、各部門貫徹落實《綱要》、《意見》和市規劃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回县| 布拖县| 元氏县| 驻马店市| 南汇区| 台州市| 科尔| 依安县| 韩城市| 东乡族自治县| 侯马市| 奉新县| 江华| 乌兰浩特市| 顺义区| 西昌市| 淳化县| 曲周县| 崇义县| 岳阳县| 揭西县| 淅川县| 横峰县| 东丰县| 班戈县| 灵宝市| 乌拉特前旗| 惠来县| 南皮县| 拜城县| 罗江县| 高雄市| 芮城县| 仙居县| 建始县| 大新县| 建水县| 大冶市| 诏安县| 健康|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