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我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做強做大特色行業,拉大城鎮發展空間,挖掘三產發展潛力,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健康發展。基本情況如下:
一、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經濟總量穩步增長。2007年,預計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2億元,同比增長11.58%,人均GDP為88863元;工業總產值實績82.73億元,同比增長8.05%;稅收總額3.22億元,同比增長21.86%,人均創稅10384元。其中國稅2.13億元,同比增長17.36%;地稅完成0.91億元,同比增長22.44%。出口總額15754萬美元,同比增長15%。
(二)兩大特色行業不斷優化升級。經濟發展方式明顯轉變,增長效益和質量明顯提高。紅木家具和紡織服裝兩大行業集群的布局更趨合理,生產鏈條進一步完善,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2007年,預計兩大特色行業完成總產值63.85億元,同比增長9.59%,占工業總產值的76.01%。紡織服裝業持續蓬勃發展,完成總產值50.05億元,同比增長12.04%。經省科技廳批準,大涌鎮成為廣東省技術創新試點紡織服裝專業鎮。同時,成功申報為廣東省標準化示范專業鎮,成為全省首批標準化示范專業鎮。
(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強勁。2007年,預計第三產業總產值62600萬元,同比增長15.5%;固定資產完成額51402萬元,同比增長16.03%。民間投資活力增強, 預計2007年民營單位完成投資49089 萬元,同比增長28 %。
(四)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2007年,全鎮新增國家免檢產品1個、省名牌產品2個、省著名商標2個,目前大涌省級以上名牌名標總數已達19個,占全市名牌名標總數的5%。外觀專利申請再創新高,專利申請量突破170件。《深色名貴硬木家具行業標準》順利通過評審,新標準的制定進一步確定了我鎮在紅木家具行業的話語權。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新進展,錦興、呂力兩廠投資數千萬引進的熱電聯產環保節能項目已全面運行,在節能降耗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動作用。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增強。2007年,投入1865萬元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修建農橋農路,整治內河涌,改造中低產田1200多畝,整治低產魚塘850畝,擴大優質組培苗木瓜試驗地至450畝,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農業效益穩步提升,各農業產業園區發展態勢良好。
(二)農村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蓬勃發展。2007年,預計村級經濟總收入4020萬元,純收入254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10043元,同比分別增長15.02%、14.01%和7%。全鎮村級集體經營性物業達27.86萬平方米,股民人均擁有物業10.68平方米。
(三)農村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大力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穩步推進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目前,全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12500人,占應參保人數的71%;參加城鄉居民住院基本醫療保險的26195人,占應參保人數的96%,全面完成了從合作醫療保險到城鄉居民住院基本醫療保險的過渡。2007年預計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465人,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127人。
三、城鎮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各種民生工程進展順利。建筑面積達7400平方米的大涌醫院新門診大樓于今年4月初落成并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就醫環境。全祿水閘和鎮三防指揮中心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涌橫路擴寬配套工程基本完成。生活污水處理廠工程已完成征地、污水主干管一期施工圖設計等工作,現正在辦理有關污水廠規劃報建及“三通一平”工作。翠華路建設工程現已進入施工階段。南村橋危橋改造工程已正式動工。
四、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三名”工程持續有效推進,大涌南文小學創建成為“廣東省綠色學校”,在卓山中學之后,成為我鎮第二所 “省級綠色學校”。繼投入近200萬元、為80多位教師一次性發放了住房津貼之后,我鎮又啟動了教師安居工程,兩幢高11層、80個單元、建筑面積達8544平方米的電梯式教師住宅樓已于今年教師節奠基動工。平安中山建設初見成效,維穩工作不斷加強,信訪工作關口不斷前移,“大調解”格局不斷形成,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管理與服務進一步規范,社會治安明顯好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投資240萬元在全鎮建設的90個電子監控點即將全部投入使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力度不斷加大,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