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東區街道九畝灣低效工業園“工改工”項目舉行動工儀式,這里原先是一片舊鋅鐵棚廠房,將改造為包括A、B區的產業園區,預計改造后的總建筑面積約38萬平方米,并引進多家智能科技企業入駐,以“工改工”來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工改指揮部副總指揮陳暉東,東區街道黨工委書記周俊峰,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黃沛華,中山富集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志君,深圳智慧園區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偉出席活動。
九畝灣“工改工”項目總范圍約176.98畝,是我街道首個“工改工”項目,也是我市中心城區連片改造面積最大的“村企合作+單一主體歸宗”改造項目。項目位于岐江新城南部,緊鄰南中城際岐江新城站,周邊規劃建設有住宅小區、學校、生態公園,配套設施齊全,交通便捷。改造范圍包含133.39畝工業用地以及約43畝道路、綠地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工業用地部分由中山富集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實施改造主體負責改造,改造后總建筑面積約3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2億元。
改造前,原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以舊鋅鐵棚廠房為主,土地利用低效,建筑風貌破舊,存在嚴重安全生產隱患,年產值約1.6億元,年稅收約670萬元,不符合岐江新城片區的發展定位及城市形象的塑造要求。
改造后,總建筑面積約38萬平方米,園區分為A、B區。A區是產業園的核心區域,承擔著研發、管理、服務等功能;B區是產業園生產制造中心區域,適合不同規模和功能的智能生產/智能制造以及研發成果轉化等企業進駐。園區落成后預計年產值將達到16億元,為地方帶來稅收約6700萬元,產值、稅收均提升至改造前的10倍。
動工儀式上,黃沛華表示,東區街道將加快推進九畝灣“工改”項目后續工作:
一是協同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各部門要堅持并聯推進,加強與市相關職能部門的對接,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服務和保障項目建設,讓項目建設提速提效。
二是提升品質打造樣板示范。要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運營”的原則貫穿項目建設始終,嚴把工程質量關、安全關,真正把園區打造成為“工改”的標桿性項目、示范性工程,以良好的建設成效回應社會各界期待。
三是謀劃在前夯實產業基礎。要立足“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緊密結合城市中心功能定位,精準招商、靶向招商,因地制宜探索引進科技含量高、經濟密度大、競爭力強的都市型工業,建設都市型產業園區。
為推動項目早動工建設,東區街道專門成立專項工作組,緊盯項目節點,建立清單臺賬,主動對接市工改辦、市“前期辦”以及各市級部門,力促項目審批提速。經過前期各方緊密配合,九畝灣“工改工”項目于12月19日當天相繼取得相關工程建設審批證照,實現“拿地即動工”。
東區街道圍繞實施“強中心”工程,項目啟動時便同步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力爭以產業升級激活城市發展新動能。東區街道領導班子多次赴深圳、杭州、福州等地為項目進行招商推介。動工儀式上,50多家企業來到現場與項目方對接,其中10家來自深圳的智能科技企業及中山本地的光電企業經過前期洽談,在動工儀式上與項目改造主體成功簽訂意向進駐合同,實現“動工即招商”,跑出“工改”項目招商加速度。
本次活動還邀請8家銀行代表到場,現場為進駐企業提供銀企融資對接服務,以“金融活水”為實體經濟發展賦能,助力項目早投產、早見效。
據悉,九畝灣“工改工”項目園區將建設研發+高端辦公樓及高標準工業廠房,同時對園區周邊道路綠地進行改造提升和美化綠化,并引入全國知名園區運營企業——深圳智慧園區運營服務有限公司運營。通過培育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平臺,園區將建設成為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產業高端的現代化高標準工業園區,為東區高質量發展賦能。
▲效果圖
號角已吹響,奮斗正當時!東區街道將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安排,以堅定的信心、必勝的決心繼續打贏打好“工改”這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努力譜寫新時代東區街道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貢獻東區力量!
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何婉薇、市商務局副局長蒙志堅、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支喜華、市發展和改革局三級調研員陳光缽、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鐘勝雄、市投資促進局三級調研員楊劍輝、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四級調研員歐永雄、市工改指揮部辦公室項目審批組日常工作負責人黃于喬,東區街道領導班子成員何桂芬、張勇杰、佘航、梁家榮,東區街道各相關部門與事業單位負責人,白沙灣、老富頭經聯社“兩委”、監委成員及股民代表,改造主體中山富集投資有限公司、運營方深圳智慧園區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相關商協會、金融機構、項目招商相關企業、建設單位和媒體代表參加活動。